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356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26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38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41.
广州水文化景观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位处珠江口河海交汇点城市的广州,其母亲河命名、建筑和布局、方言中采词、龙蛇图腾、南海神和妈祖神崇拜,以及江海社会族群蛋民生产生活等,充分表现了广州城市水文化景观,以及多元、开放、重商、开拓、兼容等广州文化风格.这应作为一种宝贵历史文化资源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为构建名城广州文化品牌服务.  相似文献   
942.
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空间格局演变的真实场景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陶海燕  黎夏  陈晓翔 《地理学报》2009,64(6):665-676
多智能体建模方法为城市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采用自下而上的多智能体方法构建真实场景的居住决策模型,并研究城市居住格局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但目前的多智能体模型通常把空间抽象为均质空间.无法反映真实的地理空间.通过对居住环境的"宜居性"评价,作为居民智能体对居住环境评价的影响因子.将多智能体模型与GIS相结合.为智能体模型提供一个异质的、动态变化的模拟环境.由此居民智能体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以及对居住环境的偏好不断地调整其在城市中的居住地,模拟出城市居住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将模型应用于广州市海珠区,其模拟的住宅价格空间分布与实际情况相关系数在0.6以上,说明模拟结果与实际的情况比较吻合.模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解和探讨居住空间格局的成因和动态变化提供帮助,为发展和验证城市理论提供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和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943.
以广州市居住郊区化过程中出现的消费错位现象为切入点,从消费社会学的符号消费视角对其原因进行新的解释。消费空间剧场化、消费空间时尚化以及消费空间对消费者社会身份的建构功能,使北京路传统商业步行街作为高级商业中心地的符号功能得以建构。现代购物中心的符号表征功能,使天河区商业中心成为一个消费者自我实现的情感化消费空间。两者重构了大城市的中心-边缘关系,使到郊区的居住空间得以拓展而消费空间受到抑制,难以发展高等级的现代业态。随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城区商业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对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吸引力,新时期的地下商业文化也加速了商业中心的符号化。城市消费空间正向城区商业中心极化力量增强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944.
韦惺  吴超羽  任杰  莫文渊  包芸 《中国科学D辑》2008,38(11):1384-1395
广州溺谷湾具有独特的地貌动力体系, 6 ka以来长期保持其活跃的水系. 为了探讨溺谷湾的地貌动力演变机制, 应用长周期数值模型对区域的水系和地貌演变进行了模拟和钻孔验证以及地貌动力分析. PRD-LTMM是一个本课题组自行研发的建立在流体运动方程和沉积物输运方程的基础上, 应用约简技术对模型输入和计算进行处理高分辨率(10 a)的千年尺度的长周期动力形态模型. 以193个可以明确辨识出最大海侵面的钻孔资料为基础, 重建了距今6 ka海进盛期的古珠江河口湾的水下地形, 并作为PRD-LTMM模型模拟的初始边界. 同时以广州溺谷湾中“门”这一独特的地貌动力单元作为切入点讨论广州溺谷湾的地貌动力的耦合演进过程. 模型计算结果应用27个测年钻孔资料进行验证, 其平均绝对误差为22.4%. 通过比较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河网机构和口门相当符合, 表明PRD-LTMM的长周期模拟珠江河网、广州溺谷湾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可行而且比较可信. 根据长周期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地貌动力学分析表明: 广州溺谷湾的形态和“门”地貌单元是造成其活跃水动力的主导因素, 尤其是“门”地形所造成的双向射流系统的存在对广州溺谷湾的水系演变格局起了控制性的作用; 根据广州溺谷湾水动力结构、淤积过程和地貌形态的变化, 可将其演变划分为石门期、陈村期、黄埔期和珠江潮汐通道期.  相似文献   
945.
广西冬季重大霜冻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相似文献   
946.
1999年严重霜冻,冰冻天气对广西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相似文献   
947.
通过1957-1999年42个冬季出现在广西区域内的重大霜冻天气过程特征分析,得出了广西特大寒害有22~24a的重现期,寒潮暴发和冷高压持续加强影响是形成广西重大霜冻天气过程的2种主要原因,而后者尤需特别关注其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8.
Spatial analysis of commuting mode choice in Guangzhou,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tropolitan cities in China are commonly confronted with unresolved traffic congestion issues, primarily due to rapidly increasing traffic demand. Group disparity between commuting mode choice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on road networks has enabled us to examine the factors that give rise to the discrepancies and the fundamental spatial causes of traffic congestion. In recent years, micro-perspective, individual, and behavior-based spatial analysis have mushroomed and been facilitated with effective tools such as tempor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T-GIS). It is difficult to study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transport and space on the basis of commuting mode choice since the mode choice data are invisible in a specific space such as a particular road network. Therefore,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 the classical origin destination (OD) four-stage model (FSM) is usually employed to calculate data when studying commuting mode choice. Based on the relative principles of T-GIS and the platform of ArcGIS, this paper considers Guangzhou as a case study and develops a spatio-temporal tool to examine the daily activities of residents. Meanwhile, the traffic volume distribution in rush hours, which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commuting modes and how they were reflected in the road network, was scrutinized with data extracted from travel diaries. Moreover, efforts were made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ffic demand and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thi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raffic volumes in divergent groups and on the road networks is driven by: 1) the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velers; 2) a jobs-housing imbalance under suburbanization; 3) differences in the spatial supply of transport modes; 4) the remains of the Danwei (work unit) system and market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5) the transition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other factors.  相似文献   
949.
蔡晓梅  朱竑  刘晨 《地理学报》2012,67(2):239-252
地方感的研究为探讨人地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情境主题餐厅作为能提供特殊体验的一种微观文化空间,为员工构造了一个“异位(heterotopias)”的超现实空间(hyperreality)。本文通过对广州味道云南食府这一典型情境主题餐厅员工的体验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探讨了情境主题餐厅员工对不同尺度空间产生的不同地方感特征及其原因,得出以下结论:① 员工对情境主题餐厅及其所处城市的地方感存在差异。他们对餐厅具有强烈的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对餐厅所处城市具有地方依赖,但对餐厅以外的其他城市空间不存在地方认同;② 员工对情境主题餐厅地方感特征产生的原因是餐厅融洽的社交环境、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较高认同的情境(文化);③ 员工对情境主题餐厅所处城市地方感特征产生的原因是城市所提供的良好工作条件、较差的自然环境、低熟悉的城市空间、对家乡的依恋和对“异乡人”的身份认同;④ 员工对情境主题餐厅及其所处城市的熟悉程度、环境和文化认同程度和归属/依恋程度的差异是员工对两者地方感存在差异的原因。结论对于丰富地方感在微观空间层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为城市中其他微观文化空间的地方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0.
在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成反比的情况下,应对重大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刻不容缓。以广州市为例,通过对市内各个应急避难场所的分析,提出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