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9篇
  免费   928篇
  国内免费   1324篇
测绘学   245篇
大气科学   2285篇
地球物理   743篇
地质学   1512篇
海洋学   735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270篇
自然地理   634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文选取了东海的两个典型断面和137°E断面的历史数据,对它们的温盐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东海断面温度对137°E断面低纬区域次表层的温度变化信号有大约两年的滞后响应;黑潮弯曲造成的深层温盐异常变化对东海两个断面的影响不大,但表层温盐变化有很强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2.
利用NCEP大气环流模式,模拟了亚洲季风区气候对北大西洋正、负海温异常的响应。研究表明:亚洲季风区气候对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AMO)的影响存在线性和非线性响应;AMO的暖位相造成欧亚大陆增温以及印度地区北暖南冷的偶极子型分布,主要是线性因素的作用;夏季、秋季印度半岛降雨增多,是线性因素和非线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非线性因素带给印度半岛的降水多集中在西部。  相似文献   
123.
应用等离子光谱仪(ICP)与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别对海三棱藨草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和Cd)不同化学形态含量和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常见低分子量有机酸进行了季节跟踪测定,分析了有机酸(柠檬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甲酸和乳酸)含量与重金属化学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季节相关性。结果表明,柠檬酸、草酸和苹果酸含量与Cu和Pb的除残渣态外的其它4种形态含量呈正相关性,表明其能提高Cu和Pb生物有效性,与Zn的所有形态含量呈负相关性,降低了生物有效性;酒石酸、甲酸和乳酸含量与Cu和Pb的可交换态含量呈负相关性,而与其它形态含量相关性不明显,降低了生物有效性。与Zn的除残渣态外的其它4种形态含量呈正相关性,提高其生物有效性。而上述所有有机酸与Cd的各种化学形态相关性不明显。表明其对Cd的生物有效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4.
对广西海岛7个测站自建站以来的实际观测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了数据分析.气温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主要显示了一年和半年的冬、夏季旋回周期性,气温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冬季气温上,夏季气温变化不大.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都体现在夏季,冬季降水稀少,变化也很小.冬季气温最低值在1983年以后出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量在1977年前后由干旱转向湿润和干湿分明(后二者的分界年为2000年).年代际气温平均值和总降水量在各个测站均揭示了大于80%或者90%的周期性,周期范围集中在6~7年和3~4年.相似的周期也出现在其他西北、西南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中,体现了与副热带高压和极涡等大气系统相同的周期.与年际ENSO- La Nina现象以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等具有比较清晰的对应,体现了广西海岛以及中国气候与太平洋海温和亚洲海陆热力差异的季风等区域环流系统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5.
九龙江河口区现代沉积环境及其物质输运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九龙江河口区5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激光粒度分析,并分别应用系统聚类分析和GSTA模型分析,探讨了研究区的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和表层沉积物输运趋势。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沉积物由10种沉积物类型组成,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该海区底质沉积物在类型分布和粒径粗细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将研究区划分为3种与沉积动力特征相对应的主要沉积环境区;表层沉积物输运趋势因受该区特殊的地形和复杂的水动力条件影响而表现为北进南出,海门岛西北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输运趋势,而海门岛以东海域形成三向汇聚的输运趋势。  相似文献   
126.
采用野外连续调查和实验分析方法,连续3年研究了海三菱藨草根际沉积物重金属(Cu、Zn、Pb和Cd)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生长季节、pH、P、Eh和DO等)。结果表明,植物不同生长季节的变化影响根际沉积物生物有效性的季节变化。具体表现为:Cu和Pb均在春、夏季可交换态含量较高,生物有效性较高,而秋、冬季可交换态较低,生物有效性较低,但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二者之和也比较高,具有一定的潜在生物有效性;Zn在任何季节的可交换态比例均不高,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形态为主,生物有效性较低;Cd一般以残渣态为主,基本不具有生物有效性。pH值下降,春、夏季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增加,而有机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减少,提高了生物有效性,而秋、冬季正好相反;磷对重金属生物有效具有直接影响的为无机磷,春、夏季随着无机磷的减少,pH值下降,提高了生物有效性。春、夏季根际Eh和溶解氧含量增加,降低了其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7.
源地黑潮及其上下游流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海流和温盐资料(最新版SODA高分辩率再分析资料和137°E断面的观测资料),计算了黑潮流系四个主要断面的流量,并分析了它们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潮流系各主要断面流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其年际、年代际变化明显.相关分析表明,源地黑潮及其上下游流量变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变化不尽一致,其中,短期气候变化特征可能与热带太平洋的年际变化有明显关联,而年代际变化则可能与发生于北太平洋的年代际变化以及其它副热带中尺度涡旋等变化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28.
辽东湾东部砂岸的近期变化及演变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东湾东部砂岸侵蚀自60年代初日渐明显,70年代中期开始加剧.目前近80km海岸中约有2/3的岸段受侵后退.研究中,笔者统计了鲅鱼圈观测站近30年(1963~1991年)的波浪资料,采用波能流法计算了多年来不同时距沿岸输沙的背景资料,结合水准测量以及若干简易标志桩跟踪监视,并借助地方志及不同时期地形图对比等资料,讨论了区域沿岸泥沙演变特点.同时,根据IPCC的最佳估计,采用沿岸输沙模式、一线蚀淤理论及动水型理论(海平面上升)对区域岸线的今后动态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9.
再论萨拉乌苏组的地层划分及其沉淀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萨拉乌苏组的沉积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按照岩性将其划分为17层,结合本文及前人的测年结果将萨拉乌苏组定为中更新世一全新世的沉积,因此,提出“萨拉乌苏组与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为同期异相或异期异相”的看法是值是商榷的,此外,本方萨拉乌苏组中末次间期以来的沉积作了重点研究,建立了这一时间段的气候曲线,并通过与典型的风成沉积及深海氧同位素阶段的对比,讨论了最的事一个气候旋回中这一地区的环境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130.
文中简述了当今悬沙测试技术的进展,提出了六个悬沙测试领域需要统一认识的基本问题,对悬沙测试技术的近期发展趋势作了简短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