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3篇
  免费   651篇
  国内免费   1107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1597篇
地球物理   303篇
地质学   948篇
海洋学   554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163篇
自然地理   27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51.
南向行星际磁场事件与磁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72-182年IMP-8飞船的太阳风观测资料和相应地磁活动性指数Dst和AE,研究了43个南向行星际磁场事件期间太阳风和磁层的耦合问题. 与这43个事件对应的地磁暴是中等的和强的磁暴(Dst<-50nT). 结果表明:(1) 在43个事件中有11个(约占25.6髎)紧随激波之后,18个处于激波下游流场中(占42髎),其余14个(占33髎)和激波没有关连. 绝大多数事件都伴有太阳风动压和总磁场强度的增加;(2) 当行星际晨昏向电场强度EI>-4mV/m时,只引起磁亚暴,对Dst指数没有明显影响. 仅当EI<-5mV/m时,磁亚暴和磁暴才会同时出现;(3) 太阳风动压的增加会增强能量向环电流的输入,但不是密度和速度单独起作用,而是以PK=ρV2的组合形式影响能量的输入;(4) 虽然行星际磁场(IMF)南向分量BZ对太阳风和磁层的耦合起着关键作用,但IMF的BX和BY分量相对于BZ的大小对太阳风向磁层的能量传输也有一定影响. 当BX、BY相对BZ较大时能量耦合加强.  相似文献   
52.
近几十年来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顶点的河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顶点马口、三水两水文站1959-1988年的实测大断面、流量、流速和水位资料,采用Leopold的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建立断面河相关系,探讨两水文观测断面的河相关系特征、年际变化及河相关系的差异。河相关系表明,西北江三角洲的断面水力几何形态指数β1值相对较小,而β3值相对较大,代表了珠江特有的丰水少沙河流的河相关系。  相似文献   
53.
《地层学杂志》2003,27(1):45-45,49
20 0 2年 7月 2 3日至 2 5日 ,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次常委扩大会。出席会议的常委有 :寿嘉华主任 ,王泽九、叶天竺、赵逊、殷鸿福副主任 ,科学顾问杨遵仪、王鸿祯 ,副秘书长沙金庚 ;以及各分委员会的主席或副主席和部分有关专家共 5 1人。会议开始时 ,寿嘉华主任作了重要讲话 ,为本次会议和委员会及其各分委员会、断代工作组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寿主任在讲话中特别强调 :我们的工作是从国家当前正在开展的国土资源和地质大调查的需要出发 ,是从为适应国际地层古生物研究发展趋势的需求出发安排的。同时指出 ,我…  相似文献   
54.
南海大亚湾珊瑚1977~1998年核试验14C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承德 《中国科学D辑》2003,33(6):529-534
通过南海大亚湾珊瑚1977~1998年22个年层样品14C浓度的测定和研究, 估算出气海交换速率和扩散层厚度, 它们分别为17mol·m-2·a-1和32 mm. 珊瑚Δ14C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洋因素. 在ENSO年, 南海沿岸上升流加强, 珊瑚Δ14C出现低值. 珊瑚Δ14C对于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没有明显响应, 20多年来, 在热带能量驱动下, 尽管存在气-海相互作用和上升流活动的年间变化, 但南海总的状况和海洋热结构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55.
甘孜-玉树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与近代大地震破裂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野外调查获得甘孜-玉树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及近代地震破裂的新证据,由7个地点的断错地貌及其相关沉积物年龄确定出近5万年来断裂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122)mm/a,该结果与鲜水河断裂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估值很接近,反映了沿川滇~羌塘活动地块的北~东北边界的晚第四纪水平运动总体上是协调的,沿断裂的3个段落均发现近代大地震地表破裂的遗迹,其中,北西段1896年破裂至少长70km,相应地震的矩震级为7.3;中段的最新破裂长约180km,是一次矩震级约为7.7、未知年代的大地震形成的;东南段未知年代的最新破裂长约65km,最大同震左旋位移5.3m,估计相应地震的矩震级约为7.3,已根据调查资料推断了后两次大地震可能分别发生在1854年和1866年,这些证明该断裂的不同段落均具有发生大地震的能力。  相似文献   
56.
渭河盆地断层活动反映的第四纪构造事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渭河盆地南缘和北缘几条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的迁移变化。利用横跨断裂的构造地层剖面 ,结合断裂上覆黄土地层的年代学研究结果 ,对断裂活动强度迁移变化的演化阶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大约 80~ 90万年前 ,渭河盆地南缘的临潼 -长安断裂带的活动性发生了显著变化 ,骊山山前断裂也有活动性迁移现象 ,渭南塬前断裂开始强烈活动 ,渭南塬全面抬升 ;12万年前左右 ,渭河盆地北缘的口镇 -关山断裂活动性明显减弱。该区断层活动的这些变化是对第四纪中晚期的 2次重要构造事件的反映  相似文献   
57.
金矿测年方法讨论及定年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准确的成岩成矿年代测定是矿床研究和对比的基础。然而近几年来 ,不同的研究者对同一矿床采用不同的定年方法得出了相差十分悬殊的成岩成矿年龄的报道屡见不鲜。为此笔者在分析了不同定年方法适用性的同时 ,强调了在金矿定年中要加强对金矿成岩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 ,重视不同地质体与成矿的先后关系 ,确定标志性地质体 ,选择合适的定年方法 ,测定标志性地质体和矿体的成岩成矿年代 ,使成岩成矿年代互为限定 ,得到高质量的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58.
通过南海大亚湾珊瑚1977~1998年22个年层样品14C浓度的测定和研究, 估算出气海交换速率和扩散层厚度, 它们分别为17mol@m-2@a-1和32 μm. 珊瑚△14C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洋因素. 在ENSO年, 南海沿岸上升流加强, 珊瑚△14C出现低值. 珊瑚△14C对于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没有明显响应, 20多年来, 在热带能量驱动下, 尽管存在气-海相互作用和上升流活动的年间变化, 但南海总的状况和海洋热结构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59.
西藏南部郎杰学群碎屑物质来源的古水流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近对西藏山南琼果和贡嘎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弱变质的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沉积地层——郎杰学群地质填图调查,在出露槽模沉积构造的37个古水流点获得了43组数据。赤平投影数据恢复后发现,这一地区主力古水流有南东140°~160°和南西190°~210°两个方向。这一分析结果为郎杰学群沉积物来自北边(未知块体)而非印度次大陆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60.
彭端 《广东气象》2003,(4):8-10
本文通过对肇庆市汛期雨量进行统计特征量分析,得到汛期雨量年际变化特征和旱涝阶段性周期,并对南海夏季风与肇庆汛期旱涝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与强弱对肇庆后汛期降水关系较为密切。夏季风爆发晚,汛期出现异常情况可能性大。强夏季风年,后汛期有可能出现重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