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08篇 |
免费 | 521篇 |
国内免费 | 76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4篇 |
大气科学 | 519篇 |
地球物理 | 385篇 |
地质学 | 1683篇 |
海洋学 | 368篇 |
天文学 | 57篇 |
综合类 | 432篇 |
自然地理 | 3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00篇 |
2022年 | 124篇 |
2021年 | 115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145篇 |
2014年 | 185篇 |
2013年 | 159篇 |
2012年 | 173篇 |
2011年 | 191篇 |
2010年 | 178篇 |
2009年 | 204篇 |
2008年 | 212篇 |
2007年 | 171篇 |
2006年 | 164篇 |
2005年 | 131篇 |
2004年 | 133篇 |
2003年 | 117篇 |
2002年 | 105篇 |
2001年 | 118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81篇 |
1997年 | 91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1954年 | 2篇 |
193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对经历较广吸力范围内不同吸力历史的非饱和弱膨胀土进行了一系列吸力控制的三轴剪切试验。关于最大吸力的施加,高吸力采用蒸汽平衡法;较低吸力采用轴平移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净应力和吸力相同条件下,经过湿化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升高、剪缩体变小;经过高吸力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也升高、剪缩体变小,随着经历过最大吸力的增加其应力比-应变关系、体变表现出的超固结土特性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前期试样受过较大的吸力,相当于受过较大前期固结压力,同时弱膨胀土失水收缩性明显,经过较大吸力后试样孔隙比明显减小,使试样剪切过程中表现出超固结黏土的特性。因此,讨论非饱和弱膨胀性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时需考虑吸力历史引起的体积收缩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随机介质热弹性力学模型球坐标问题的解析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随机介质热弹性力学模型,在随机韦泊分布和指数分布下,提出了一种解决随机概率分布用连续函数表示的方法,并推导出该模型球坐标问题的解析解.通过算例,对随机模型与均质模型热应力的区别做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概率分布参数m对随机模型的热应力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4.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生烃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率比是有机质在某一成熟度下的气态烃类产物的产率与其最终气态烃产率的百分比,对相同类型有机质的不同阶段的产率比进行分析可建立该类型有机质的产率比与成熟度的关系.元素平衡法是指有机质及其生成物、残留物间存在的一种物质平衡关系.应用产率比法和元素平衡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的生烃能力进行了讨论,指出下古生界奥陶系泥质碳酸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其气态烃最终产率可达420~430 m3/T*有机碳,相当于Ⅱ型干酪根的生烃能力;纯碳酸盐岩的生烃能力相对较低,气态烃产率只有120 m3/T*有机碳. 相似文献
995.
The accumulation and ablation of a glacier directly reflect its mass income and wastage, and ice temperature indicates glacier's climatic and dynamic conditions. Glaciological studies at Baishui Glacier No.1 in Mt. Yulong are important for estimating recent changes of the cryosphere in Hengduan Mountains. Increased glacier ablation and higher ice temperatures can cause the incidents of icefall.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conduct the study of glacier mass balance and ice temperature, but there are few studies in relation to glacier's mass balance and active-layer temperature in China's monsoonal temperate glacier region. Based on the field observations of mass balance and glacier temperature at Baishui Glacier No.1, its accumulation, ablation, net balance and near-surface ice temperature structure were analyzed and studied in this pape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cumulation period was ranged from October to the following mid-May, and the ablation period occurred from mid-May to October, suggesting that the ablation period of temperate glacier began about 15 days earlier than that of continental glaciers, while the accumulation period began about 15 days later. The glacier ablation rate was 6.47 cm d 1 at an elevation of 4600 m between June 23 and August 30, and it was 7.4 cm d 1 at 4800 m between June 26 and July 11 in 1982, moreover, they respectively increased to 9.2 cm d 1 and 10.8 cm d 1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and altitude in 2009, indicating that glacier ablation has greatly intensified in the past years.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ain glacier body was close to melting point in summer, and it dropped from the glacier surface and reached a minimum value at a depth of 4-6 m in the ablation zone. The temperature then rose to around melting point with the depth increment. In winter, the ice temperature rose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depth, and close to melting point at the depth of 10 m. Compared with the data from 1982, the glacier temperature has risen in the ablation zone in recent decades. 相似文献
996.
基于1980—2014年的哈德莱中心海冰及海温的月平均SST资料,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的best-track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利用广义平衡反馈方法(GEFA)研究南印度洋热带气旋(TC)生成频数对海表温度异常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1)南印度TC生成频数对北太平洋第一模态(NP1)和热带大西洋第二模态(TA2)有显著响应,分别通过了置信度为99%和96%的Monte-Carlo检验,对应的响应振幅分别为0.67和0.49。(2)局地环境要素对关键SSTA模的GEFA响应结果显示:当NP1出现类似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正位相时,850 h Pa相对涡度在15°S附近的印度洋海域上都有一个自西向东的显著正响应带,垂直风切变在马达加斯加以东的大部分海域都表现为显著的负响应,600 h Pa相对湿度在马达加斯加以东的部分海域表现为显著的正响应;当TA2对应的时间系数为正异常时,850 h Pa相对涡度和600 h Pa相对湿度在澳大利亚的西北部印度洋海域表现为显著的正响应,垂直风切变在澳大利亚的西北部印度洋海域表现为显著的负响应。 相似文献
997.
998.
通过引入流依赖的集合预报误差,使得同化分析与天气形势紧密相关,是改善初值分析质量的重要途径。文中在GRAPES(Global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全球四维变分资料同化(4DVar)中研究了如何有效应用集合预报误差,包括增加扩展控制变量时如何降低其计算消耗以及如何在局地化过程中保持不同变量之间的动力平衡。利用高斯分布的谱滤波实现水平局地化,利用垂直正交经验函数分解实现垂直局地化,并采用前8个主导特征模态来限制控制变量空间维数增加。引入20至180个集合样本,在水平二维局地化情形下,控制变量总数的增长可以限制在1.1—1.8倍,而在三维局地化情形下,控制变量总数的增长限制在1.7—7.1倍。对60个集合样本和1°水平分辨率内循环,4DVar引入扩展控制变量后墙钟时间增加了约30%。进一步,通过采用在非平衡分析变量上进行水平局地化,然后再将风压地转平衡关系重新叠加到非平衡分析变量上,使得分析更好地保持了风压平衡关系,初始场地面气压倾向变化减小。此外,虽然垂直局地化对分析平衡影响较大,但依靠目标函数中的数字滤波弱约束,分析变量之间仍能较好满足动力平衡关系。结果表明,GRAPES全球4DVar中发展的增加扩展控制变量、谱滤波实现水平局地化、非平衡分析变量进行水平局地化等有效应用集合预报误差的方法,适合集合样本数超过100个的情况,在分析质量改善的同时,4DVar系统的计算和存储消耗没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99.
1000.
柴达木盆地土壤湿度的遥感反演及对蒸散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是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循环系统的核心与纽带,蒸散是该系统的重要驱动力。从区域尺度上研究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土壤含水量对蒸散的影响对干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数据和GLDAS数据,应用表观热惯量法对GLDAS地表0~10 cm土壤湿度数据降尺度处理,估算柴达木盆地平原区2014年间6—9月的月均土壤湿度,并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利用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模型对平原区9个子流域的日均蒸散量进行计算,分析了土壤湿度与日均蒸散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表观热惯量(ATI)与GLDAS地表0~10 cm土壤含水量数据相关性较好,决定系数R2整体在07以上;利用ATI对GLDAS数据降尺度处理,得到的土壤含水量与NDVI和实测土壤湿度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4和0791,因此使用ATI法对GLDAS土壤含水量数据降尺度反演柴达木盆地平原区土壤湿度是可靠的。平原区日蒸散量与土壤湿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整体在096以上,在影响蒸散的各考虑因素中,土壤湿度对蒸散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