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2篇
  免费   920篇
  国内免费   983篇
测绘学   756篇
大气科学   2126篇
地球物理   650篇
地质学   1274篇
海洋学   487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389篇
自然地理   1248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针对空气中颗粒物对城市生态环境存在影响,在遥感生态指数的基础上,加入反映颗粒物PM2.5浓度的差值指数(DI),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耦合绿度、湿度、干度、热度和PM2.5浓度指标,构建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SEInew.通过对比RSEI与RSEInew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和平均相关度,建立基于RSEInew模型的沧州市区生态评估模...  相似文献   
972.
荒漠化目前已成为威胁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开展荒漠化监测对于荒漠化防治至关重要。基于2014—2021年植被生长季(5—9月)Suomi/NPP(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遥感数据和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利用NDVI-Albedo(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Albedo)特征空间计算荒漠化差值指数(Desertification Difference Index,DDI),运用自然间断法、Sen+M-K趋势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精度误差矩阵计算和转移矩阵计算等方法,探讨柴达木盆地植被生长季荒漠化土地时空动态演变及气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基于NDVI-Albedo特征空间构建的DDI在柴达木盆地荒漠化监测中适用性较高,特征方程R2≥0.65,整体分类精度79.38%,Kappa系数0.62。(2)2014—2021年,柴达木盆地荒漠化程度东部、南部较低而西部、中部较高,且东部、南部部分地区DDI值以每年超过0.01的速率增大,部分地区增大显著;荒漠化土地...  相似文献   
973.
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是短期气候年际变化中最强的信号,它对全球气候的短期变化有着重要影响。ENSO虽然发生在热带太平洋地区,但其影响却波及全球。例如,厄尔尼诺期间,巴拿马地区容易发生干旱,这将对巴拿马运河的航运产生重大影响。近期报道显示,自2023年春季以来,巴拿马运河地区一直受到干旱影响,造成运河水位异常偏低,出现近8 a来最严重的堵塞情况。针对这一极端现象,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rtranspiration Index,SPEI)分析巴拿马运河区域的干旱状况,探究干旱累积效应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显著性。进一步从ENSO(以Niño3指数为代表)事件对巴拿马运河区域降水及蒸发的物理影响角度出发,深入分析该区域干旱成因,并基于最新的ENSO预测结果,预判巴拿马运河区域干旱在未来半年内仍将会维持并进一步加剧,对该区域应对未来干旱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4.
介绍了新疆阿图什市基本地理信息、构造与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综合等震线等基本情况。基于无人机遥感获取的阿图什市城区建筑物数据,使用确定性和概率危险性分析方法对城区地震灾害风险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震灾防御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975.
姬姗姗 《北京测绘》2023,(2):244-247
研究川藏高原地区的电离层活动特性,能够为本地区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本文基于欧洲轨道确定中心(CODE)2014—2019年的全球电离层格网(GIM)总电子含量(TEC)数据和太阳参数F10.7的修正指数F10.7p,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快速傅里叶分析的方法,对川藏高原地区的电离层时空特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川藏高原不同季节的TEC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太阳活动高年时,体现了TEC的年度异常、半年度异常和冬季异常。(2)川藏高原的TEC主要周期表现为26.4、121.7、182.6、219.1、365.0 d,体现了TEC的27 d周期变化,半年变化,年变化。(3)受赤道异常影响,低纬度地区(30°N以下)的TEC较大。TEC在08:00:00—20:00:00相对较大,在20:00:00—08:00:00较小,这一特征在各经度处相同。  相似文献   
976.
针对当前GIS软件不能有效满足区域经济统计分析的问题,提出了利用GIS技术重新构建区域经济统计分析模型的新思路。对该模型进行了具体建模和编程实现,并将该模型集成到区域经济统计分析系统中,最后利用该系统对江西省各地区经济进行了统计分析的应用实践。研究表明,该区域经济统计分析模型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区域的经济统计分析,方便政府部门制定与经济相关的各种决策,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77.
承德市臭氧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4-2016年承德市环境监测站和气象站的数据,分析了气象条件对承德市O3-8h浓度的影响,探讨了臭氧污染气象条件的预报方法。结果表明:4-7月是承德市O3-8h浓度较高的月份,O3浓度的日变化特征为午后浓度高而夜间浓度低;O3污染的天气形势为500 hPa受高压脊和偏西气流影响,850 hPa有强暖平流和20℃以上的高温,地面受低压前部和高压后部之间的偏南气流影响;有利于O3-8h出现高浓度的气象因子为日平均气温大于23℃、日最高气温大于28℃、日平均海平面气压995-1007 hPa、日平均水汽压18-28 hPa、偏南风大于1 m·s-1。利用气象因子综合评分建立臭氧污染指数,与O3-8h浓度的相关系数高达0.7553,说明臭氧污染指数能较好地预报臭氧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978.
分析了影响用电量的因子及其与用电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用电量预报方程;根据用电量距平百分率,把用电量指数分为7级,反映用电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79.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类型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千庆兰  陈颖彪 《地理研究》2006,25(6):1050-1062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遵从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针对我国区域经济特点,从规模、市场、效率、成长、结构和创新6方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省区为单位,从宏观层面划分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类型,旨在对不同类型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根据竞争力综合指数,1985年和2003年我国各省区制造业竞争力均可划分为最强、较强、一般、较弱和最弱五类;结合近20年来各省(市、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变化,可将其划分为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低水平波动型和较低水平振动型四类;根据竞争力内部结构,可将其划分为绝对市场主导型、强创新弱市场型、规模-成长主导型、结构基本均衡型和结构特殊不均衡型五类。  相似文献   
980.
根据海相和陆相记录定量重建白垩纪大气CO2含量对于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温室气候条件"尤为重要,但目前多个阶段的古植物数据还非常有限.基于气孔指数技术,本文根据黑龙江嘉荫永安村组3个层位的铁线蕨型银杏化石表皮,重建了晚白垩世三冬期大气CO2含量.回归法分析的结果显示,三冬期CO2含量存在明显的下降过程,即从早期约661ppm(1ppm=1μLL.1)降低到晚期约565ppm.上述结果与GEOCARBⅡ基本吻合,表明三冬期CO2含量远高于现代.相对高的CO2水平为这一时期气候的温暖性提供了新的证据.此外,植物数据显示,白垩纪CO2含量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幅度的波动,并以赛诺曼晚期、土伦期、三冬早期、坎潘晚期和/或马斯特里赫特晚期最为明显.对古植物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晚白垩世全球陆表均温亦存在多次波动.全球陆表均温的增量(ΔT)在赛诺曼早期约为3℃,土伦中期增至4.7℃,而随后又在柯尼亚克中期迅速降低至2.2℃.自三冬期以后,全球陆表均温逐渐降低,并伴有一些小幅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