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地质雷达应用于探测地下工程,常通过探测地下开挖区域间接地寻找目标。对因回填或坍塌空洞不明显的开挖区域,须通过研究开挖区边界以及地层缺失的雷达影像扰动特征,判定开挖区范围。现场探测实验表明,这种探测方法较准确,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达到了预期。同时,对干旱地区地质雷达探测地下埋藏物开挖区域的方法和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2.
23.
新疆罗布泊地区凝结水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称重法,在高含盐量的罗布泊北部凹地首次进行了凝结水的野外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了罗布泊地区凝结水的生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罗布泊存在凝结水;2005年7月、10月、12月3次监测时期里日均凝结水量分别为0.293,0.127,0.275 mm;凝结水来源于空气中的水气和深部土壤水分;发生的时间基本在晚上22∶00至次日凌晨8∶00;影响凝结水产生的主要因素为近地面大气温度与地表土壤温度差、空气相对湿度、冻结期等,土壤的高含盐量也有利于凝结水的生成.  相似文献   
24.
1470—2008年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旱涝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西北干旱地区的旱涝变化规律对于区域抗旱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区域综合旱涝指数模型,利用西北4省区19个站点的旱涝等级序列,建立区域综合旱涝指数序列。发现区域在1470—2008年间呈现出干旱频发的态势,且区域内的西部比东部、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更易发生干旱灾害。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处理区域综合旱涝指数序列,发现区域综合旱涝指数变化存在2.5年、7.5年、13.1年、25.7年、77.0年和134.8年等准周期变化。且近539年来,西北干旱地区区域综合旱涝指数呈减小趋势,未来区域干旱综合强度有减轻态势。  相似文献   
25.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阐述了水资源的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强调应该加强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保护西北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6.
黑河实验(HEIFE)──对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一些新认识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3  
胡隐樵  高由禧 《气象学报》1994,52(3):285-296
综合介绍“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研究(HEIFE)”的概况。系统分析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一些基本问题,它们是:(1)干旱地区地表面热量平衡的基本特征:干旱地区蒸发量很小,地表热量平衡中以感热为主.潜热可以忽略不计。(2)干旱地区陆面过程参数化问题:干旱地区能量和物质湍流输送的参数化必须考虑层结影响,否则将造成严重误差。(3)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现象──绿洲与沙漠环境的相互作用:绿洲的“冷岛效应”和临近绿洲沙漠或戈壁的“逆湿现象”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将加深我们对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7.
基于建立在莫高窟窟顶的密闭拱棚,通过监测棚内凝结水量和空气温湿度,对极干旱地区典型极干旱气候条件下土壤与大气水分的相互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棚内凝结水量和空气温湿度的监测结果表明,在热动力作用下存在地下水分向大气输送的过程,其原因主要是在温度作用下土壤结合水分的分解蒸发与土壤盐分的吸湿吸附的交替作用。这也是形成所谓“土壤凝结水分”与“土壤水分呼吸”的根源。当温度升高时,土壤结合水分分解蒸发“呼出”水分,当温度降低时土壤盐分吸湿吸附,“吸入”大气水分,形成土壤与大气不对称水分交流。称质量实验表明:土壤水分的变化与空气温度的变化完全对应;有深层水分支持的土壤吸收大气水分的能力相对较差。极干旱地区土壤与大气水分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能为莫高窟珍贵文物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1.沙漠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总被引:62,自引:33,他引:62  
王涛  朱震达 《中国沙漠》2003,23(3):209-214
荒漠化就是土地退化,主要由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3个部分组成,其中沙漠化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在简要回顾了国际国内对沙漠化概念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20多年来在中国北方土地退化区域的研究与实践,作者认为: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并在时间、空间、成因、景观、发展趋势和造成的结果等内涵方面给予了概括性的描述;同时,从形成演变的时空差别、成因、过程和防治利用的不同等方面将原生沙漠、戈壁与沙漠化土地区分开来,认为沙漠的形成演变主要受控于气候变化,而人类既是沙漠化的导致者,也是沙漠化的受害者,更是沙漠化的防治者。所以,沙漠化的研究应主要侧重在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29.
30.
甘肃北山属大陆性气候区,裸露着无古代和古生代地层。华力西中-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并伴生有金、铜等多种矿产。根据矿物岩石的反射波谱和TM数据统计特征,选用TM7、TM5、TM4合成图像和TM5/TM4、TM5/TM7比值图像,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构造信息,而且可以区分多种岩性和圈定有一定规模的热液蚀变岩石晕。用于1:50,000-1:500,000地质制图和圈定找矿靶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