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152.
张铭杰  王先彬 《沉积学报》1998,16(4):153-157
测定了青海锡铁山硫化矿床氧化带矿物的室温穆斯堡尔谱,结果表明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穆斯堡尔谱具较小的同质异能移、四级矩分裂值分布范围较大、无磁超精细分裂等特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氧化带垂向不同位置矿物的穆斯堡尔谱特征划分出铁锰帽亚带、高铁矾类亚带(进一步划分出单峰型、双峰型和三峰型三个次亚带)、低铁矾类亚带及原生硫化物带等垂向分带,每一亚带代表特定的物化条件,反映了干旱地区硫化矿床风化过程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53.
土地资源的生态化管护成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目标,从土地评价发展历史出发,利用土地资源学理论,界定了土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含义是将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土地生态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充分发挥不同利益团体的协调能力,由政策,协议和初中来实现的土地资源多功能结构的生态管护,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土地资源的动态评价分析方法,注重空间格局与多生态过程,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土地资源动态评价技术路线,并以干旱区为例进行了3S指标体系的初建。该动态评价方法充分利用较为方便和经济的遥感历史时序信息为土地生态系统监测评价服务。  相似文献   
154.
《干旱区地理》2021,44(4):1135-1140
采用称重法在新疆石河子市121团土壤改良实验站进行了矿物复合保水剂对干旱区凝结水的高效利用研究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凝结水的生成规律及矿物复合保水剂组成的人工保水层对凝结水的吸持效果。结果表明:凝结水来源于地下某深度到地表的水气和空气中的水气,发生时间基本在22:00—09:00,影响凝结水生成的主要因素有近地面大气温度、近地表土壤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等因素。由于向近地表土壤加入了矿物复合保水剂,使得混合层成为了一个人工保水层,该人工保水层对研究区的凝结水量和蒸发量都产生了影响,实验研究表明,人工保水层分布在近地表5~10 cm处对凝结水吸持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5.
温带干旱地区近地层空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定我国温带干旱地区的四种植被类型:典型草原(内蒙古)、荒漠草原(宁夏)、榆树林(宁夏)和油松林(宁夏)为观测样地,观测研究了近地层空气CO2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干旱地区近地层空气CO2年平均浓度为323.49±21.36×10-6,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本底数据,其平衡受当地植被覆盖程度和种类控制.(2)近地层空气CO2浓度随植被类型不同存在差异,灌草丛生的榆树林最低297.92±15.56×10-6,裸露的荒漠草原最高331.82±19.17×10-6,植被的种类控制着地表面空气CO2浓度的大小,灌木杂草有利于吸收近地层空气的CO2,裸露的地表不利于CO2浓度的吸收和调节,植被在空气组成平衡过程中,起着"汇"的作用,尽管干旱地区植被稀少.(3)干旱地区近地层空气CO2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11月份浓度最高336.54±27.12×10-6,7月份最低305.05±15.45 × 10-6;呈"S"型曲线变化趋势,这种季节变化十分有利于调节地表空气CO2的浓度.(4)干旱地区近地层空气CO2浓度存在日变化,变化范围261.0×10-6~384.0×10-6,均值为323.5×10-6.一天中,平均CO2浓度最低时间在下午的16:00时,最高时间是在半夜0:00时.变化趋势呈"沟谷"状,两头高,中间低.(5)在人烟稀少的温带干旱地区,植被、土壤和气候相互作用,调节和控制差近地层空气CO2的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156.
大约直到金字塔时期(4.5 kaBP),撒哈拉还不像现在这样是极端干旱的瀚海,而是真正的陆地与湖泊.通过对软体动物的壳、硅藻、湖泊沉积和水生大型动物的骨骼分析表明,那时有永久性的淡水.  相似文献   
157.
用拱棚法对极干旱区沙地水分来源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潜水埋深超过200 m的敦煌莫高窟极干旱沙漠区,用拱棚法和微型空气湿度监测仪对流沙水分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监测,并对水分的来源进行分析。拱棚膜面凝结水分的持续抽取表明,在典型干旱气候条件下,有源源不断的沙地水分蒸发,其中1.25 g·m-2·d-1的水分在膜面凝结。沙地水分的时空动态分布格局表明,存在水分向上运移的温湿度条件。由此判定,除降水之外地下潜水蒸发是沙地水分最基础的来源。实验表明,干沙层虽然对沙地水分蒸发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但在升温过程中仍存在水分蒸发;在降温过程不但可从下层流沙吸收大量的水分,而且可吸收大气水分。沙地的蒸发量大于来自大气的吸湿量,总有少量的水分流失。沙地水分潜水来源的确定,不但对沙漠化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而且对莫高窟文物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8.
土地生态安全是一个地区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以新疆第二大城市库尔勒市为研究靶区,运用三角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分别计算得到EI、NSI、NREI三组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指标的影响度。从时间序列上对“十二五”规划期间内库尔勒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库尔勒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现极不安全-较不安全的趋势。(2)影响库尔勒市土地生态安全的限制性因子主要是人口城市化水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以及排水管道密度。综上所述,库尔勒市土地生态安全现状极不安全,此研究将为改善生态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9.
Radioisotope S^35 carried by Na2SO4 solution is a. good tracer for studying watersalt movement in soil layer. Examination of radioisotope S^35 as a tracer for the water-salt movement has been performed in laboratory by making use of simulated soil columns as well as in an experimental highway subgrade. The results indicate: (1)the maximum penetrating depth of atmospheric precepitatious in some arid regions in Northwestern China is about 20--30 centimeters; (2) an excess of water for construction usage for example, in the range of 30-40 kg/m^2 may probably lead to a upward migration of the salts from lower soil layers into the foundation and consequently cause damage to buildings.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