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中国西北地区大气气溶胶散射光学厚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李刚  季国良 《高原气象》2001,20(3):283-290
提出一种利用地方气象台站测得的地表宽谱 ( 0 .3~ 4 μm)逐日太阳辐射日总量资料 (包括太阳总辐射和漫射太阳辐射 )来估算晴空无云天气条件下背景大气中大气气溶胶散射光学厚度的方法 ,这主要是基于地表的太阳总辐射和漫射太阳辐射对大气气溶胶散射光学特性的敏感性。该方法建立在观测数据和模式计算结果相互比较的基础上 ,而不需要知道某地相关的云、臭氧或水汽的探空资料。利用此方法 ,我们使用来自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6个地方气象台站 (兰州、敦煌、民勤、格尔木、乌鲁木齐、喀什 ) 1986— 1992年的逐日太阳总辐射和漫射太阳辐射日总量资料 ,得到了大气气溶胶散射光学厚度在年际和月际间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中国干旱区土地沙砾化过程的空气流压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空气流压场原理,矢量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干旱地区不同地貌类型分区的土地沙砾化过程,及其所导致的风蚀,风积地形的分布规律,高山地区,风蚀风积地形从山顶到山木麓呈带状分布,在平坦地区,随气流强弱,扰动,就地就近起沙,形成了低缓沙丘,河湖淤泥平原,土地干裂迭加风力,形成了残丘雅丹地形,在丘陵地区的迎风坡为土地砾化,背风坡为沙化。  相似文献   
115.
郭建华 《矿产与地质》1995,9(6):529-532
可控源音频磁大地电流(SCAMT)方法常规直流电测测方法具有探测深度大,纵横向分辨率高,体效应小及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应用该方法在新疆鄯某干旱地区寻找富赋水地段及探测隐伏构造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6.
本文根据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太阳直接辐照度随大气质量和透明度变化的经验关系式,计算出纬度φ=28°—50°N,间隔2°,透明系数P_2=0.55—0.85,间隔0.05的可能直接辐射月辐照量。  相似文献   
117.
J.M.Bowler 《第四纪研究》1992,12(2):153-154
南极和青藏高原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几乎分别在星球的两端,不仅集中体现了两半球的不对称性,而对气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各自都有其巨大的地区性影响。任何全球变化的重建都需估计两半球的不对称性。两半球间事件的详细对比,将为更好地理解全球变化动力学和根本原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8.
邢兰辉  吕惠萍  张锦辉 《水文》2007,27(4):41-44
多年来对河川径流量提前做出准确的预报,一直是水文工作者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之一,准确、及时的预报对调水配水、防洪抗旱能够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但由于全国各地水汽来源不同,河流特性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套通用的预报方案,各地都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了一些预报方案,本文根据干旱地区河流的特性,采用了大量的水文资料对周期叠加方差分析法预报干旱地区河川径流量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9.
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文问题的研究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过去,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文研究主要偏重于山区水文,注重山区来水及径流分析,而很少涉及灌区问题和生态问题,对绿洲水文和荒漠水文的研究十分缺乏。以新疆为例,通过对干旱地区河流的基本特征和水文机理的分析研究,从径流形成、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三位一体,即从全流域水文循环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山区水文、绿洲水文、荒漠生态水文为三大构成要素的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文系统的新概念,并基于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文问题的研究实践,提出了各自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进一步拓宽了水文问题的研究领域,对水文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0.
黑河实验(HEIFE)的一些研究成果   总被引:49,自引:23,他引:49  
本文回顾了黑河实验(HEIFE)的执行情况,总结了到目前为止的主要研究成果。得到了干旱地区陆面过程地表参数、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和湍流通量参数化的结果。同时得到了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物理机制同湿润地区有质的差异这一认识:同湿润地区不同,干旱地区地表蒸散和植被过程并不是地表能量平衡中的控制因子,因为感热并不输送到自由大气仅是大气边界层的强迫因子;而潜热输送给自由大气并且潜热的释放是大气环流的主要能源,但干旱地区很少或没有水汽和潜热输送到自由大气,所以干旱地区自由大气不能从地面得到热能;地表反射率大和向上长波辐射强致使净辐射亏损大;基于以上原因,干旱地区可能是一个水汽输送和热能的“汇”。这些结果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干旱地区的陆面过程。黑河实验的结果以系统的观测事实证实了绿洲的冷岛效应,临近绿洲沙漠的逆湿现象,即夏季白天常常是绿洲有感热向下输送,临近绿洲的沙漠有水汽向下输送。这些结果揭示了绿洲和沙漠环境相互作用的较完整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