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85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98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5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陇中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2010年全年的观测资料,对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水分的年变化和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计算水汽通量与蒸散量,探讨了土壤-地表-大气间水分的交换和运移机理。结果表明:土壤湿度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各季节的平均土壤湿度均呈现出表层和深层低、中间层高的特点,最高值出现在地下10 cm附近;在无降水的情况下,土壤5~20 cm处的含水量呈现出夜间逐渐降低、白天逐渐上升的波形变化,这种变化与土壤水汽通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而水汽通量的方向则受温度梯度的影响;在白天,地表温度高于气温与较深层地温,水汽在向空气蒸散的同时也由地表流向土壤深部,夜晚地表温度则低于较深层地温,水汽由土壤深部流向地表。因此土壤内部的水分蒸发主要出现在夜晚,且主要发生在地表40 cm以内的土壤孔隙中,而白天地表的实际蒸发主要存在土壤浅层0~5 cm,5 cm以下土壤水分的蒸发十分微弱。本研究结果对于改进半干旱区陆面计算模式以及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2.
SCI-E干旱区研究重要期刊与投稿指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爱军  徐曼 《干旱区地理》2005,28(6):879-883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在对1997--2005年SCI-E收录的世界干旱区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期刊发义量指标(V1)、论文被引次数指标(V2)和期刊影响因子(V3)三项指标的加权综合评判分析,评选出世界范围内干旱区研究领域的28种重要期刊。介绍了世界干旱区研究重要期刊的相关投稿信息。  相似文献   
103.
干旱区资料稀缺流域日径流过程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MIKE SHE来模拟大尺度资料稀缺地区水文过程。以塔里木河主要源区之一开都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将流域内气象水文站点观测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修正数据输入。利用气象、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数字高程和降雨等资料,研究大气、陆面、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模型敏感性分析确定了5个"自由"参数,并依据出山口水文站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MIKE SHE能在水文、气象站点稀少,土壤及水文地质数据缺乏的条件下,模拟开都河流域的日径流过程,模型效率系数达到0.7以上,率定期与验证期水量平衡误差均小于3%,模拟径流与实测径流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4.
利用TM数据提取干旱区土地覆被信息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柴达木盆地香日德绿洲作为研究实验区,对该区域ETM遥感数据经过空间分辨率融合、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空间信息增强及专题信息增强处理,组合最佳视觉背景图像,分别在不同背景图像上选择训练样本,利用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方法(MLC)、多空间尺度分层聚类(SSHC)和基于知识的模糊聚类方法(KFC)等分类器,分别用各自训练样本初始化各类别信息特征值,形成类别特征值模式库,分别以此为基础对待分样本进行分类,对初分类的结果经过类别合并、碎斑滤除以及重新编码赋色等分类后处理,得到最终分类结果及分类精度评价结果。从所获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从总体精度和Kappa值可知,SSHC和.KFC分类方法所获结果精度较高,总体精度比MLC分类结果约高于3%,SSHC之结果精度略高于KFC之结果;SSHC、KFC和MLC三种分类方法对该区域地表覆被信息的提取分类中,SSHC分类方法对耕地、石砾地、河滩和荒漠分类结果较好,KFC分类方法对耕地、沙地、河滩和荒漠分类结果较好,MLC分类方法对耕地、河滩和荒漠分类结果较好,三种分类方法对耕地、河滩和荒漠等三种地类的分类精度较高,用户精度都在80%以上,而对沙地和石砾地的分类结果其用户精度大都低于80%。  相似文献   
105.
王娜  春喜 《中国沙漠》2022,42(1):175-183
乌兰布和沙漠晚第四纪以来环境演化呈现湖泊与沙漠多次反复的更替模式,湖相层与松散风成砂层迭覆出现.湖泊发育时间段为120-90 ka、60-50 ka、40-20 ka和8-5.5 ka;沙漠扩展时间段为150-130 ka、90-60 ka、50-40 ka、20-10 ka和5.5 ka--近现代时期.由于时空尺度差...  相似文献   
106.
塔里木河流域干旱区棉田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敏  赵成义 《冰川冻土》2012,34(1):169-176
利用阿克苏绿洲农田试验站连续测定的棉田土壤呼吸值及同步测定的土壤温度与湿度数据, 构建通用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模型. 结合构建的模型, 对5个常用的土壤呼吸温度模型所模拟的研究区的土壤呼吸变化的温度敏感性进行评析. 结果表明: Arrhenius模型能较好的预测研究区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变化; 研究区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 两类试验样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这可能与两类试验样地土壤呼吸组分的差异有关, 这是以后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7.
极端干旱区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涡度相关技术是研究极端干旱区生态系统水热和CO2交换的有力工具之一。而涡度相关数据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于该地区的采样和计算参数(如采样频率和平均时间等)。根据2011年9月22日~10月8日(17个白天)原始数据(采样频率为10 Hz),采用不同平均时间(1~120 min)对塔河下游柽柳河岸林生态系统的潜热通量[(LE)]、感热通量[(H)]和CO2通量[(Fc)]进行了重新计算,比较分析各通量不同平均时间的计算值与30 min通量值,以揭示平均时间对该地区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1)平均时间在120 min以内,17个白天湍流通量及能量平衡比率[(EBR)]均值随平均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平均时间>120 min后,湍流通量(及[EBR])均值随平均时间的延长大幅减小,其中15~60 min的[EBR]增幅较小,仅在2%左右。(2)平均时间>60 min后,[LE]、[H]和[FC]各通量计算值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通过进一步对上午[EBR]较为接近的5个样本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平均时间取15~60 min之间时,样本日的上午[EBR]值变化趋势一致,样本日间[EBR]差异较小;而当平均时间取>60 min或<15 min时,样本日间[EBR]差异明显增大。结合Ogive函数计算分析,我们的结论是,对于通量的长期观测研究而言,该地区适宜平均时间为60 min;而对通量的日变化研究而言,该地区适宜平均时间为15 min。通过分析15、30和60 min平均时间对小时通量的影响,发现当通量为增加趋势时,平均时间延长能够进一步增大通量绝对值,而当通量为减小趋势时,平均时间延长能够进一步减小通量绝对值。  相似文献   
108.
一种改进的土壤水分微波遥感反演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波遥感数据反演地表土壤水分有着较好的物理基础,可实现大范围土壤水分状况的遥感监测。本文基于被动微波传感器AMSR-E的X波段数据,将土壤水分值分解成基准值和日变化量两个部分,并分别建立反演模型,同时引入降雨修正因子来进一步提高土壤水分的估算精度;利用IDL语言实现了我们所研发的模型,并集成为新疆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系统模块之一;利用Watch Dog2400与传统铝盒采样获取的新疆地面土壤水分数据,提取适合的模型经验参数,并对模型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经改进的模型反演得到的新疆土壤水分结果比美国冰雪数据中心的土壤水分产品在精度上有显著提高:均方根误差由8.4%降低为4.25%;所研发的软件模块可为相关应用部门提供快速的大范围土壤水分监测产品。  相似文献   
109.
选取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中南部的VA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剖面厚7 m,野外采样以及实验分析间距均为5 cm。在AMS 14C测年基础上,综合野外地层考察和实验室指标(包括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I:该剖面过去~25 000 14C a BP以来地层主要可以分为五个地层单元:(1) ~26 000 14C a BP—~22 000 14C a BP,河流作用过的黄土层;(2) ~22 000 14C a BP—~19 000 14C a BP,潜育化的黄土层;(3) ~19 000 14C a BP—~10 000 14C aBP,弱土壤层;(4) ~10 000 14C a BP—~5 000 14C a BP,典型的黄土层;(5) 过去~5 000 14C a BP以来,土壤层。II:将VA剖面与欧洲区以及东亚区黄土沉积对比发现:研究区过去~25 000 14C a BP 以来地层沉积与欧洲黄土沉积类似,全新世地层序列与东亚区具有反相位关系:中亚区早全新世为黄土沉积,晚全新世发育土壤层,说明研究区过去25 000 14C a以来主要受西风带和地中海气候控制,具有西风区气候特征。III:VA剖面MIS2记录到的潜育化黄土层以及弱土壤层显示研究区在MIS2时段气候相比东亚区更为湿润。  相似文献   
110.
当前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形势进入平稳发展的新时期,新疆在经济合作中的地位逐渐明晰,产业结构、资源条件等是开展合作的直接影响主因。利用遥感技术开展LUCC研究,可直观探讨自然和非自然因素对LUCC影响,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以土库曼斯坦马雷绿洲1976年、2001年、2010年和中国新疆于田绿洲1977年、2000年和2011年共6期TM和MSS影像为数据源,对中亚地区两个生态环境皆较脆弱的绿洲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分析,对比研究干旱区绿洲LUCC,并分析其自然和非自然因素。在研究期间,马雷绿洲中轻度盐渍地变化最多,相对变化达到2.21,净变化速度为3.49%,面积下降最多的是沙漠类型,相对变化为-0.59,净变化速度为-2.60%;于田绿洲水体面积变化最多,相对变化为5.54,净变化速度达5.51%,沙漠面积也下降最多,相对变化为-0.97,净变化速度为-9.31%。结果表明:(1)马雷绿洲和于田绿洲具有相似的地类变化趋势:耕地、中轻度盐渍地、其它地类面积有所增加,而林地、重度盐渍地、沙漠面积减少;(2)LUCC是由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