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25篇 |
免费 | 617篇 |
国内免费 | 10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2篇 |
大气科学 | 521篇 |
地球物理 | 328篇 |
地质学 | 2380篇 |
海洋学 | 434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321篇 |
自然地理 | 6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154篇 |
2021年 | 157篇 |
2020年 | 167篇 |
2019年 | 165篇 |
2018年 | 135篇 |
2017年 | 114篇 |
2016年 | 150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251篇 |
2013年 | 155篇 |
2012年 | 224篇 |
2011年 | 217篇 |
2010年 | 203篇 |
2009年 | 234篇 |
2008年 | 231篇 |
2007年 | 208篇 |
2006年 | 191篇 |
2005年 | 163篇 |
2004年 | 126篇 |
2003年 | 106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102篇 |
2000年 | 105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97篇 |
1997年 | 85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97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9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48年 | 6篇 |
1947年 | 2篇 |
1943年 | 3篇 |
1942年 | 3篇 |
1941年 | 3篇 |
1936年 | 2篇 |
1934年 | 1篇 |
193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三维复杂山地条件下的各种地震波型的走时计算技术,可以直接用于复杂山地区域地震波运动学特性的分析、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以及直接基于三维复杂地表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研发.为了在三维复杂地表条件下准确、灵活且稳定地计算各种地震波型的走时,提出一种多级次群推进迎风混合法.该算法利用不等距迎风差分法简洁稳定地处理三维复杂地表及附近的局部走时计算问题,利用计算精度不错的迎风双线性插值法处理绝大部分均匀正方体网格中的局部走时计算问题,利用群推进法模拟三维复杂地表条件下地震波前的扩展问题,利用多级次算法处理各种类型的地震波的走时计算问题.算法分析和计算实例表明:新方法具有很好的计算精度与效率,且能灵活稳定地处理三维复杂地表复杂介质条件下的多波型走时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42.
本文利用铁卜加1987-1996年的气象、牧草资料,对环青海湖地区山地草原草场5种天然牧草在不同水分丰枯年份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环湖地区山地草原草场中紫花针茅、冷地早熟禾、干生苔草、猪毛蒿、天山赖草、杂草产量比例为8:15:15:16:18:28。5种天然牧草的发育期、生长高度和产量形成对水分条件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天山赖草最耐旱;干生苔草次之;猪毛蒿和紫花针茅的抗旱性相当;冷地早熟禾对水分条件的反应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43.
采用一个开边界海盆尺度环流模式研究人为CO2在北太平洋的吸收和分布,并与闭边界模式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和赤道东太平洋是两个重要的人为CO2汇.使用较大的等密度面扩散系数使得西北太平洋人为CO2通量增大,而赤道海区通量减小(RUN2).与闭边界模式相比,开边界模式中该两个区域的人为CO2通量都增加了.1800~1997年间,北太平洋共吸收人为CO2 23.75GtC(1Gt=1×1015 g, RUN1).副极地海区是人为CO2的一个重要输出区,能输出人为CO2吸收量的38%~54%,而20°N~30°N海区是人为CO2的一个重要贮存区,占整个北太平洋的24%.开边界对于10°N以南太平洋吸收和贮存人为CO2有很大影响.与基于观测资料的估计相比,虽然模式低估了西北太平洋的人为CO2的穿透,高估了东北太平洋的人为CO2的穿透,但总的说来,模式比较好地估计了人为CO2在北太平洋的贮存. 相似文献
44.
北秦岭存在A、B、C三类火山岩系列,对应着幔源型、壳幔混染型和壳幔混合型成因类型。火山岩系列和成因类型的系统变化,反映了多旋回壳幔物质迁移特证。 相似文献
45.
46.
《现代地质》2016,(1)
王坞钼铜矿床是北武夷地区近年来发现并正在勘查的具大型规模以上潜力的矿床。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获得矿区中与钼矿体在空间上关系密切的花斑岩脉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7.5±1.8)Ma(MSWD=1.4),说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通过辉钼矿Re-Os法测年,获得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3.7±3.2)Ma(MSWD=3.9),说明钼矿形成于晚侏罗世。因此,花斑岩脉的成岩时代远远晚于钼矿成矿时代,表明两者无成因联系。通过对比邻区矿床成矿特征并结合现有资料分析,推断王坞矿区成钼岩体为酸性花岗斑岩或黑云母花岗岩,位于南东方向深部,深部找矿前景较好。北武夷地区中生代主要成钼时期为晚侏罗世早期(155 Ma±)和早白垩世早期(135 Ma±),该时期钼铜矿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弧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7.
地震剖面解释中尚无走滑断层旋向的直接判别标志,本文提出了一个在地震剖面解释中直接判断走滑断层旋向的模型。该模型假定断层作用前既存的某个地层厚度有变化,则垂直或斜交地层厚度变化方向的走滑断层必定在穿过断层的地震剖面中两盘地层厚度不等。确定了地层厚度变化方向,又测定了剖面中两盘地层厚度,则走滑断层的旋向就可以唯一地确定下来。穿过塔里木盆地东部阿拉干北右行走滑断层的地震剖面资料证实了这一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新疆阿尔泰西北部喀纳斯群贝留特岩组进行野外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发现该地层发育带状和环状巴罗式递增变质带,即黑云母带、红柱石带、十字石-矽线石带。对贝留特岩组结晶片岩进行岩石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原岩恢复、物质来源和变质成因分析研究表明,贝留特岩组为副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岩性为富铝质长英质粘土、泥质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页岩等,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具高硅、过铝质钙碱性系列特征,稀土元素分布图呈右倾模式,轻稀土富集的"V"型特征。微量元素具Ta,Nb,Sr,P和Ti明显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富集,U,La,Ce,Nd,Zr,Hf相对富集特征。认为贝留特岩组在中寒武—早奥陶世形成,物源来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岛弧环境,由加里东期和海西期两期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49.
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是页岩气富集成藏、储层评价和优选有利区的关键参数,区分孔隙和喉道是表征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关键。本文选择4块具有不同渗透率的湘西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恒速压汞实验讨论孔隙和喉道的大小、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与渗透率的联系。结果表明:具有不同渗透率的页岩样品表现为较为相近的孔径分布特征但差异较大的喉道分布特征。页岩样品渗透率的大小与孔隙半径没有明显相关关系;喉道大小及其分布特征是控制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的关键要素之一。渗透率较低页岩样品的喉道以喉道半径小且集中分布为特征,而渗透率较大页岩样品的喉道以喉道半径大呈分散分布但主要以大喉道为特征。喉道特征是研究页岩气储层储集空间和吸附能力的重要部分,在以后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中应特别注意及重视。 相似文献
50.
渤海位于北华北新生代裂陷盆地的东部,是一个晚第四纪形成的内陆海盆. 渤海盆地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强烈,交会于渤海中部的NE向营口——潍坊断裂带北段、庙西北——黄河口——临邑断裂带及NW向北京——蓬莱断裂带是主要的活动构造带,将海区分成4个次级新构造区,成为现代应力场作用的构造基础. 综合研究38个震源机制解和75个井区应力场等资料,以及构造应力场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渤海及其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压应力方向为NE60~90,张应力为SN——NW30;以水平和近水平应力作用为主;不同构造区主应力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 现今渤海地区地壳发育以NNE——NE和NW——WNW走向的共轭剪切破裂为特征,是控制地震活动的主要构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