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361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70篇
地质学   1007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华北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华北东部晚中生代变质核杂岩、原型裂陷盆地群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壳和上地幔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分析了变质核杂岩构造、裂陷盆地群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岩石圈巨大减薄作用的形成机理,阐明了华北东部晚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受太平洋板块俯冲效应、扬子板块碰撞挤压和软流圈大规模上涌联合作用的控制,而地表、中-上地壳分界和Moho界面是深部地质过程和浅部地质构造之间耦合的关键界面.  相似文献   
852.
大陆岩石圈流变结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陆岩石圈流变学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理论和应用研究不断深入.理论上,人们不仅认识到在构造运动中岩石圈介质是流变体而非简单的刚体性和弹性体;并利用矿物和岩石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岩石圈流变分层的概念,建立了一维流变模型;进而用流变的观点解释了一些具体构造现象,而且开始了三维流变结构的研究,提出了岩石圈流变结构的横向分块纵向分层的观点.应用上,人们已从把流变强度曲线简单地运用于运动学或动力学模型的阶段,进入了在三维空间中定量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的阶段.随着岩石圈流变学研究的深入及大陆岩石圈的复杂性,新的问题也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853.
周新民主编的《南岭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成因与岩石圈动力学演化》一书由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共691页。  相似文献   
854.
南岭中生代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成岩成矿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南岭是中国重要的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性的特点,成岩成矿作用具有统一的地质背景及构造应力场。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不同成岩阶段具有极为一致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暗示它们的定位和冷却都是在深部同源岩浆分异事件中形成的;岩石和矿石稀土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有着相似的变化特征,反映成矿与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物质来源上具有一致性;矿石硫化物和岩石长石Pb同位素组成相近,显示成岩成矿物质有明显的亲缘关系。结合多数情况下矿脉切穿已固结岩体的地质事实,推测燕山中期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成岩成矿物质主体来自深部同一岩浆源区,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燕山晚期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与相关锡铀矿化空间上密切伴生,物质来源也具同源性。典型复式岩体同源岩浆不同阶段侵位及相匹配的成矿作用时差一般小于10.0Ma,集中在0~8.0Ma。结合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多次伸展活动的区域背景及矿床(田)地质特征,推测南岭地区的多阶段成岩成矿作用是脉动式构造演化的产物,成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同一岩浆房的不同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855.
华南和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速度结构特征与沉积盆地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近地震层析资料表明, 华南和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及下伏的软流层中存在规模宏大的低速异常带, 它们在研究区新生代演化历史中曾发挥重要的控制作用.其中, 岩石圈底面及内部的巨型NW向异常低速带表明中生代末至新生代早期的神狐运动不仅在华南与南海北部陆缘产生NE向张裂构造体系并催生出内陆-陆架-陆坡沉积盆地, 还导致南海海盆的早期扩张.软流层NNW向的异常低速带则反映岩石圈SSE向的蠕动直接导致南海中央海盆的海底扩张及陆缘地区的持续裂解.研究区深部速度结构特征是历史动力过程所残留的痕迹, 华南陆缘和南海北部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和发展, 与岩石圈及软流层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56.
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研究及其在伸展盆地动力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陆岩石圈流变性是伸展盆地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陆岩石圈具有多种流变学特征,控制着不同的岩石圈变形样式以及盆地形态、沉降/上隆、沉积样式和岩浆岩分布等岩石圈变形在伸展盆地中的表现形式。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研究在伸展盆地运动学和动力学模拟中的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表明,尽管大陆岩石圈的流变性非常复杂,其在伸展盆地动力学分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加以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57.
国外海洋岩石圈深部结构的地震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十年来,深地震反射波勘探在海洋岩石圈的形成与演化,地壳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了美,英,法及北欧一些国家在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等海域分别进行的垂直入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试验,及其在大陆边缘构造,海洋地壳的演化,海底断裂形态,性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58.
岩石圈的热-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与岩石圈减薄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岩石圈减薄及其对区域构造岩浆演化的控制是近十几年来深部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我国华北地区岩石圈的厚度、物质组成和热状态在近400Ma来有过剧烈的变化;由古生代时大于200km的厚度和方辉橄榄岩为主的物质组成演化为现今100km左右的厚度和以二辉橄...  相似文献   
859.
岩石圈下层塑性流动与板缘驱动力远程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岩石圈和软流圈多层简化模型的分析表明:(1)喜马拉雅碰撞边界的驱动力,主要借助高原重力势的作用,通过岩石圈下层(含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塑性流动及其对脆性上层(上部地壳)的曳引,实现其向中东亚大陆的远程传递,控制板内构造变形;(2)上部地壳单独传力时,因底面受下层阻碍,所能达到的最大作用距离仅约200km;(3)上、下层之间非连续分布的壳内软弱层(低速、高导层)和岩石圈之下的软流圈对上述流动传力有着明显的影响;(4)与岩石圈地幔高粘度导致高应力极限的传统观点不同,该层因粘度较高,应变率显著降低,从而并不形成应力峰值。  相似文献   
860.
《地球物理学报》2000,43(3):377-385,T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