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1篇 |
免费 | 98篇 |
国内免费 | 14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0篇 |
大气科学 | 193篇 |
地球物理 | 43篇 |
地质学 | 497篇 |
海洋学 | 13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168篇 |
自然地理 | 4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83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75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73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51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西北盆山地区地壳结构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疆及其它相关地学断面所获资料,论述了中国西北盆山构造地区的地壳结构,已有资料表明,在中国西北盆山地区,山脉和盆地具有明显不同的地壳结构,它们的地壳厚度不同,表现为山区地壳厚,具有明显的山根:盆地区地壳厚度小,同时地壳分层和各层的组分也有所差异,这些地壳本身结构性的差异,以及它们所受到的应力状态和热状态的不同,就是小区各种构造活动产生的根源,最后从区内地质构造形成过程讨论了区内地壳不同结构形成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02.
103.
基于CSR发布的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RL05数据,在频域上计算得到2002~2014年喜马拉雅山冰川质量变化。扣除GIA和水文模型影响后,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质量变化整体上呈现加速消融的趋势,消融速率约为-8.26±4.61 Gt/a,加速度约为-3.54±1.25 Gt/a2。 相似文献
104.
日前,由广州地理所陈朝辉研究员所著的《地理学与国民经济建设》一书由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将作者多年撰写发表的部分论文及报刊文章、访谈汇集成册,涉及综合类、国土整治与规划、山区开发和保护、海洋海岛开发保护、城市化问题、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和建设等八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学术观点,全书约60万字。 相似文献
105.
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耦合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山区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的耦合关系分析,可以揭示山区人地关系的变化过程和机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山区农村人地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小农经济变迁驱动土地利用转型,土地利用转型进一步促进小农经济变迁。在阐述土地利用转型及小农经济变迁内涵和特征基础上,结合实证探讨二者间的耦合机理,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参考。研究表明:① 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相互影响,耦合演进。② 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重点体现在农村宅基地、耕地及林地三类用地上。③ 中国小农经济已发生四次变迁,而山区小农经济变迁在第四次中表现较为明显,其阶段特征主要为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土地流转频繁,土地规模经营趋势增强。④ 山区小农经济变迁引发耕地空间形态及功能转型,山区耕地转型进一步促进小农经济变迁。⑤ 山区小农经济变迁及农户生计策略非农化转变促使农户对宅基地结构及功能的需求发生变化;闲置废弃宅基地综合整治可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价值,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促进小农经济变迁。⑥ 通过云南省砚山县耕地利用转型案例剖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的耦合机理。 相似文献
106.
程强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30(5):42-47
深切峡谷区边坡高陡,崩滑灾害风险防控对峡谷山区桥梁安全至关重要。针对峡谷山区桥梁斜坡崩滑灾害风险问题,给出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析、危险性分析、易损性评估、风险等级评定和防治可行性评价各阶段的判别指标和方法。依据边坡岩土体稳定性定量评价指标进行易发程度判别;针对不同运动特征灾害体,采用灾害体规模、运动速度及冲击能量等进行危险等级评定;通过结构力学分析评价构造物易损性,根据受损程度和灾害损失评定桥梁段斜坡崩滑灾害风险等级;根据防治工程实施难度和可靠性评价防治可行性。该方法应用于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特大桥,根据评估结果选用了风险最低的桥位,采用抗滑桩、锚索等对重点区域系统加固,并结合碎屑流拦截结构,实现对选用桥位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7.
<正>印度由于其高地错落的地形地貌和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拥有种类繁多的生物生境及丰富的湿地资源。印度天然湿地分布遍及整个疆土,从寒冷干旱的喜马拉雅山区至雨水丰沛的喜马拉雅山谷;从沿雅 相似文献
108.
<正>2003年,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大工程在青海高原上悄悄拉开了帷幕。从这一年开始及至其后的数年间,第一支队伍出发了,第二支队伍出发了,第三支队伍出发……他们前仆后继,奔向祁连山区、三江源头、青海湖畔、河湟谷地……开始了一场场特殊的战斗——治理恢复矿 相似文献
109.
黔桂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演变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的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模型,评估了1990-2010年黔桂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演变过程,并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对黔桂岩溶山区县域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黔桂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冲突呈增强趋势,综合指数从0.09增长到0.30;(2)从全局空间自相关看,该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存在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态势进一步增强,时段Ⅲ压力指数、响应指数和综合指数变化量的Global Moran’s I指数为0.317 9、0.473 3和0.185 9,时段Ⅱ的Global Moran’s I值均大于时段Ⅰ的值;(3)就局域空间自相关而言,热点区、次热区趋向集聚于以贵阳市为龙头的黔中城市群、黔西南州、南宁市及其周边区域,冷点区、次冷区连片分布于黔桂峰丛洼地及其周边偏远山区。因而,建议在黔桂岩溶山区城镇化、工业化加速阶段,应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缓解土地利用冲突,以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