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1篇 |
免费 | 379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732篇 |
地质学 | 259篇 |
海洋学 | 15篇 |
综合类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中段及周边区域先后经历了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中生代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和中新生代太平洋俯冲等构造复合叠加,导致该区深部构造异常复杂。本研究从该区近年来累积的宽频地震探测资料的地震面波和环境噪音互相关格林函数中提取瑞雷波群速度频散,并据此反演区域尺度的三维横波速度。结果发现:区域地壳厚度横向变化不大,松辽盆地和下辽河盆地地壳比大兴安岭薄,地壳厚度与地形吻合表明这些地区基本达到重力均衡状态;而辽东隆起和渤海湾盆地地壳厚度与地形高度呈反相关,表明这些地区可能仍处于构造改造过程中。在80 km深度之下,波速分布则呈现与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走向近似平行的东西向展布。以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为界,南北两侧横波速分布复杂程度明显不同且南侧的东西两部分复杂程度也不同。这些结果表明区域受太平洋俯冲体系冲破坏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以南可能仍有古亚洲洋板片残留。 相似文献
62.
1966年河北邢台MS7.2地震发生后小地震持续不断,为开展该地区的深部构造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文中基于河北省地震台网1991—2021年间的观测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获得了邢台及其邻区9 644次地震的精定位结果,清晰地刻画出深部断裂的空间形态;结合华北流动地震台阵2006—2008年的观测数据,采用38 578个P波到时数据,获得了研究区高分辨率走时层析成像结果。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存在较强的横向不均匀性,新河断裂与元氏断裂之间的上地壳存在明显的低速异常,中下地壳存在高速异常,邢台地震位于高、低速异常体交界处,该位置具备积累大量应变能的介质条件,易发生破裂,释放应力;邢台震区小地震密集带与高、低速异常体东边界的总体展布趋势比较一致,推测沿高、低速体东边界展布的深、浅部断裂已上下贯通,速度异常体的边界位置同样也是速度变化相对强烈的部位,易发生地震破裂;综合多种地震、地质调查成果,揭示出邢台震区下方存在一条贯通整个地壳的深大断裂,倾向SE,上断点位于东汪附近,邢台地震促使深浅部的先存断裂上下贯通。 相似文献
63.
本文报告了4例在妊娠期间CT检查出来脑积水畸形病例,CT表现为幕上大片低密度区域,基底节和部分枕叶地结构完整,幕上脑室系统消失,脑组织形状结构不规则,大脑镰结构完整。 相似文献
64.
65.
鄂尔多斯地块及周缘位于青藏高原与华北地块之间,其内部无大断裂分布,而周缘却由活跃的地震带——活动断陷带和弧形断裂带包围.因此,鄂尔多斯地块内部无6级以上大地震分布,而周缘地震活动则频度高、强度大(图1),历史上发生多次破坏性大地震,如:1654 年天水南8.0 级、1879 年武都南8.0级、1920 年宁夏海原81/... 相似文献
66.
67.
在地震波速度和地震波 值层析成像中,对于非线性反演问题解的可靠性研究非常重要.为了讨论ART(Algebraic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VD(Singular ValueDecomposition)、LSQW(LeastSuare)3种方法的算法稳定性以及反演效果,本研究将这3种算法用于求解非常病态问题和一般稳定问题,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分别给出了在非常病态问题和一般稳定问题中3种算法的相对误差及其算法稳定性评价.进而针对3种算法在同一地质模型上的速度成像结果进行了比较,为地震层析成像反演效果分析提供了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68.
69.
为了研究九州—帕劳洋脊(KPR)俯冲部分与同震破裂扩展、地震活动性和浅部甚低频地震的关系,对南海海槽西部俯冲带日向滩地区进行了三维地震层析成像。结合岸上和近海记录的主动源和被动源地震数据,成像了从该海槽轴附近到海岸地区的深部板块。我们的结果表明,俯冲的九州—帕劳洋脊为西北—东南向的低速带,向下扩展到约30km的深度。在这个深度,我们认为俯冲的九州—帕劳洋脊与板块分离,成为上覆大陆板块的底座。由于过去大地震的同震滑动地区没有延伸到俯冲的九州—帕劳洋脊,我们认为九州—帕劳洋脊可能阻碍了破裂的扩展。俯冲的九州—帕劳洋脊的内部在很宽的深度上分布有活跃的板内地震活动。浅部甚低频地震在俯冲的九州—帕劳洋脊上部连续发生,而在俯冲的九州—帕劳洋脊的东北部却是间歇地出现。因此,俯冲的九州—帕劳洋脊看来是这个地区同震破裂扩展和地震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0.
在地震波速度和地震波 值层析成像中,对于非线性反演问题解的可靠性研究非常重要.为了讨论ART(Algebraic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VD(Singular ValueDecomposition)、LSQW(LeastSuare)3种方法的算法稳定性以及反演效果,本研究将这3种算法用于求解非常病态问题和一般稳定问题,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分别给出了在非常病态问题和一般稳定问题中3种算法的相对误差及其算法稳定性评价.进而针对3种算法在同一地质模型上的速度成像结果进行了比较,为地震层析成像反演效果分析提供了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