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13篇 |
免费 | 1000篇 |
国内免费 | 164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篇 |
大气科学 | 6991篇 |
地球物理 | 63篇 |
地质学 | 492篇 |
海洋学 | 176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22篇 |
自然地理 | 1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96篇 |
2022年 | 261篇 |
2021年 | 245篇 |
2020年 | 208篇 |
2019年 | 266篇 |
2018年 | 171篇 |
2017年 | 164篇 |
2016年 | 149篇 |
2015年 | 225篇 |
2014年 | 326篇 |
2013年 | 286篇 |
2012年 | 302篇 |
2011年 | 316篇 |
2010年 | 283篇 |
2009年 | 334篇 |
2008年 | 313篇 |
2007年 | 381篇 |
2006年 | 333篇 |
2005年 | 332篇 |
2004年 | 282篇 |
2003年 | 296篇 |
2002年 | 259篇 |
2001年 | 240篇 |
2000年 | 214篇 |
1999年 | 192篇 |
1998年 | 170篇 |
1997年 | 239篇 |
1996年 | 202篇 |
1995年 | 217篇 |
1994年 | 174篇 |
1993年 | 128篇 |
1992年 | 100篇 |
1991年 | 82篇 |
1990年 | 72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08年8月在青岛举办了第29届奥林匹克帆船赛及残奥帆赛比赛,期间青岛两次受到黄淮气旋影响,形成大风、强降水、雷雨等。对这两个黄淮气旋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利用NCEP的再分析资料,对非地转湿Q矢量进行诊断分析,发现:黄淮气旋不同位置的影响所造成降水量的变化十分明显;黄淮气旋的850hPa的湿Q矢量散度场和暴雨的落区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利用850hPa的湿Q矢量散度场,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报黄淮气旋暴雨的落区;以及黄淮气旋在陆地上和海上的降水特点,并指出黄淮气旋容易造成青岛及山东半岛南部地区强降雨和雷电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62.
暴雨过程中积云对流反馈作用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各收支方程讨论,概述了各研究者采用直接和间接的方法,计算得出长江流域梅雨期暴雨过程中各源汇的空间分布特征。虽然个例,地区和资料不同,其结果各有差异,易比较,但次网格尺度运动对不尺度环境场的反馈作用均非常显著,因而在设计暴雨预报的数值模式时,参数化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3.
64.
水阳江流域“96·7”暴雨洪水分析于龙兴王萍(安徽省芜湖水文水资源局)1996年是青弋江、水阳江水系罕见的大水年。6月底7月初,皖南山区普降暴雨和特大暴雨,致使水阳江河水暴涨,沿线许多站点都出现了超历史的高水位。宣城地区范围内的7个县(市)城区有5个... 相似文献
65.
对洛阳市1961-2005年10个站逐日雨量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洛阳暴雨集中在7-9月,且7-8月单站暴雨较多。有2个暴雨多发区域中心,一个在北部的丘陵区,另一个在南部山区。年区域暴雨出现≥4次时,有准3 a的周期变化规律;≤3次时,有准5 a的周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6.
1998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8年我国天气气候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南方部分地区出现冬春汛,夏季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秋季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出现秋旱;全国年平均气温普遍偏高;生成和登陆的台风异常偏少;风雹天气接近常年;青藏高原出现罕见雪灾。 相似文献
67.
川西高原南部暴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位于川西高原南部的甘孜州暴雨的气候特征,产生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及冷空气移动路径。从几个典型个例中,重点剖析了产生暴雨时的能量和动力特征。简要介绍了甘孜州暴雨预报模式和落点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69.
70.
成都“2008.9.24”暴雨的中尺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研究四川成都地区2008年9月23日~25日强降水天气的物理机制,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WRF)模拟了此次过程,并结合FY-2号C星云图资料,对过程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后发现,此次暴雨过程为低层弱低压辐合,同时台风"黑格比"登陆后带来大量水汽,并借助西伸的西太平洋副高源源不断的向四川盆地输送,另外存在来自南方孟加拉湾水汽的持续供应,对流云团形成于地面低压与西伸副高的交界处,并沿着副高边缘由西南向东北移动,雨带分布在副高边缘气压梯度大的地方,模拟结果与观测事实基本相符。利用WRF模式模拟暴雨产生的环流形势,配合卫星云图,能进一步揭示暴雨产生的物理机制,可作为深化暴雨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