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9篇 |
免费 | 349篇 |
国内免费 | 43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6篇 |
大气科学 | 1702篇 |
地球物理 | 58篇 |
地质学 | 418篇 |
海洋学 | 35篇 |
综合类 | 68篇 |
自然地理 | 5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95篇 |
2022年 | 110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154篇 |
2013年 | 114篇 |
2012年 | 108篇 |
2011年 | 131篇 |
2010年 | 180篇 |
2009年 | 122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125篇 |
2006年 | 116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97篇 |
2003年 | 115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97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夏季异常高温干旱过程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天体引潮力原理,并从天体引潮力角度讨论营口1997年夏季异常高温及1998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高温干旱过程。 相似文献
212.
基于CRU逐月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方法,分析1948—2016年中国中部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对应的环流、海温异常,进而解释不同时期影响干旱发生的背景场有何不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夏季降水以年际变化为主,周期长度为3.8 a和6.9 a,年代际和多年代际变化的方差贡献不足20%。然而,各时间尺度降水变化对不同时期干旱事件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1960s、1970s,降水年际变化偏弱,相反地,多年代际变化正处于负位相的极小值期;1980s、1990s,多年代际变化位相转正;2000s初,年际变化明显增强。此外,通过分析不同时间尺度降水变化对应的环流、海温背景场,发现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及其引起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大西洋北部海温异常激发的纬向波列以及贝加尔湖地区的阻塞活动、1970s末PDO位相转变伴随的东亚夏季风突变是分别解释降水年际、年代际和多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而揭示影响中部地区夏季干旱发生的关键因子及其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213.
215.
利用海南省乐东县境内的乐东站和莺歌海盐场气象站及所属5个单位气象站1977~2006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对东县降水特征与干旱进行分析;并根据气象学原理对乐东县人工增雨潜力进行了分析,为当地政府进行抗旱减灾,找出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16.
217.
218.
219.
干旱已成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面临的普遍问题,其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了解区域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是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基于scPDSI数据集,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002-2017年东北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探讨了干湿状况的季节变化对年际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东北地区4个季节的干旱面积为52.27%-62.03%,虽然季节和年际尺度的干旱均有减弱趋势,其中冬季干旱程度显著减弱,但干旱仍然是东北地区的主要气候背景;春季和夏季scPDSI的协同作用对年际scPDSI变化的贡献率达88.64%,夏季的贡献率达86.13%;东北地区的西部干旱程度高于东部的,其中呼伦贝尔草原中部和浑善达克沙地东部以严重干旱和中等干旱为主;EOF分析表明,东北地区4个季节和年度的干湿状况呈现一致的正变化趋势,高值中心主要出现在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