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4篇 |
免费 | 274篇 |
国内免费 | 3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5篇 |
大气科学 | 399篇 |
地球物理 | 139篇 |
地质学 | 403篇 |
海洋学 | 81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122篇 |
自然地理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60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75篇 |
2010年 | 79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192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利用2002-2006年期间SABER/TIMED温度数据综合考察了中心位于120°E,宽度为30°子午圈(东经120°子午圈)内中间层和低热层(MLT)大气的平均热力状态.季节平均温度的分析结果说明该子午圈中平均温度与用相同数据集建立的纬圈平均温度之间表现出相当好的一致性,但是与国际参考大气CIRA-86温度之间则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而对MLT典型温度结构描述不同是导致70km高度以上出现这种显著差异(20K以上)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利用逐日数据开展温度梯度诊断确定了中间层顶的位置和温度,在此基础开展考察的结果显示,在夏季,与极区中间层顶高度一致(83km)的中间层顶稳定地伸展到中纬度(48°N),而热带和赤道地区中间层顶稳定地维持在97km高度,形成了“两台阶”中间层顶结构.逐日分析结果还揭示了中纬度地区夏季中间层顶异常复杂的表现,结果表明在这里可以看到两种位于不同高度的中间层顶,第一种位于83km并且伴随异常低温,而另一种位于约100km高度.虽然基于当前分析结果并利用过去用于解释极区中间层顶“两模态”的理论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全面理解夏季中纬度中间层顶的复杂表现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2.
973.
974.
975.
976.
气象模型GPT和GPT2均可用于获取测站的气压、气温等气象要素,对计算对流层延迟具有重要作用并在高精度的GPS数据分析中被广泛使用。GPT2对GPT模型精度的改进在很多文献中已经得到验证,但是目前没有相关文献对采用这两种模型获得的坐标时间序列的差异进行详尽的分析。本文分别利用气象模型GPT和GPT2处理相同的连续观测站数据,发现气压值偏差的季节性变化导致测站垂向位置偏差也产生季节性变化,是测站垂向位置“伪”年周变化信号的来源之一;同时,模型之间的气压值偏差对垂向位置的影响与测站纬度相关,表现为先验天顶延迟偏差传递进垂向位置偏差的比例随测站纬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77.
网络RTK是利用多基准站观测值实现流动站附近的误差建模,其中包括对流层、电离层延迟和卫星轨道等误差。讨论了利用VRS技术实现网络RTK中的几个关键技术,包括将多基准站插值所得的双差大气延迟添加到非差模式的VRS观测值中,利用IGS的超快速星历中的预报部分改正广播星历误差和利用恒星日滤波改正VRS的伪距多路径效应。24 h的测试数据证实,该算法应用在50 km间隔的基线网中,所生成虚拟观测站与流动站单历元解算成功率达到81.1%,而RTK定位结果显示其连续解算成功率达到97.6%,其定位结果在北、东和高方向中误差分别达到1.1 cm、1.1 cm和3.0 cm。 相似文献
978.
三种对流层延迟模型的精度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对流层延迟模型的改正精度不同的问题,该文采用3个IGS站BJFS、SHAO、WUHN的2014年对流层天顶总延迟数据以及地面气象数据,对目前常用的3种对流层延迟模型:霍普菲尔德(Hopfield)、萨斯塔莫宁(Saastamoinen)、欧洲地球静止导航重叠服务(EGNOS)的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aastamoinen和Hopfield模型的精度相当,EGNOS模型精度略差于其余两种模型,但能满足GNSS米级的定位要求;在气象条件变化剧烈时,EGNOS模型精度不如实测地面气象数据的Hopfield和Saastamoinen模块。 相似文献
979.
滇中新元古代澄江组层型剖面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澄江组是华南新元古代地层中的重要地层单元之一,其确切沉积时限对于建立和完善华南新元古代区域地层格架具有关键意义。对滇中澄江组层型剖面顶部的凝灰岩夹层进行高精度SHRIMP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3组有效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值,其分别为(819±14)Ma(MSWD=0.15)、(781±11)Ma(MSWD=0.24)和(725±11)Ma(MSWD=0.65)。其中,最年轻的一组年龄值(725±11)Ma被解释为澄江组顶部凝灰岩夹层的形成时间,可以代表滇中澄江组的顶界年龄,从而进一步确认澄江组的沉积时限为800~725 Ma。结合相关研究资料,证实澄江组与开建桥组、莲沱组的沉积时限基本相当,三者与下冰期长安组不存在对比关系,而应与冰期前板溪群的上部进行对比。此外,推测两组年龄值较老的锆石可能是与新元古代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的幕式岩浆活动的记录。 相似文献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