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测绘学   280篇
大气科学   427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流层平流层气溶胶粒子的形态和化学组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分析研究了1993年和1994年的8月、9月在香河地区上空采集的单个气溶胶粒子的形态及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1993年,在对流层大气中的气溶胶颗粒经常出现不规则形的粒子,可能是土壤粒子;而在平流层大气中的颗粒以具有“卫星”结构的硫酸粒子为主;硫酸铵粒子则经常出现在对流层的中、下部。香河地区上空颗粒物的化学元素组成比较复杂,单一化学元素组成的粒子较少,粒子主要含有Si,Fe,Al和S等元素。气溶胶的化合物有硫酸盐、硅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等  相似文献   
52.
利用连续滑动t-检验方法对黑龙江省百年来的气候突变进行检验。最主要的结果是从70年代开始的增暖现象,在1986年产生爆发性突变,出现异常增暖,且以春、冬两季的增暖为主。这个突变与人类活动造成大量石化燃料废气排放和破坏森林造成温室气体增加相对应,有可能持续,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3.
(1)利用大气对流层中部无辐散层的存在,垂直积分热力学方程,并对整个对流层的距平加热场作解析近似的描写,联立涡度方程,得到最非绝热地转的250hPa距平流函数方程。它的形式酷似正压涡度方程。(2)讨论了罗斯贝波列的谱平均相速和群速。证明了气候平均高度场的闭合中心,就是中高纬度大气低频振子。其两侧位相变化相反,它的能源主要来自CISK凝结正反馈或海温的感热。(3)导出了低频相关射线公式,它表明低频射  相似文献   
54.
对流层低层的季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安宇  尤丽钰 《地理学报》1990,45(3):302-310
文章提出一种对流层低层季风定义的新方法。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作者认为:对流层低层的风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二部分的线性组合。一部分是非季风的行星风,这部分代表大气对海陆地形的动力强迫的响应;另一部分则是季风,这部分是大气对海陆地形的热力强迫响应。作者用多年平均的年平均风来代表行星风,这样分离出来的季风与经典季风相比有很多优点:1.计算简单;2.物理图象清楚;3.便于划分季风区。  相似文献   
55.
以现代测绘基准建设的短基线GNSS网作为应用实例,研究比较采用对流层延迟估计与对流层延迟不估计两种短基线解算策略在GLOBK软件中的平差精度,并结合已有二等水准正常高,生成两套GNSS/水准点的成果,通过似大地水准面计算软件,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对两种策略下的平差结果进行模型拟合验证,以此评价其平差精度与拟合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对流层延迟不估计的基线解算策略的GLOBK平差精度更高,且其拟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6.
东北地区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变化对区域气候增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春丽  李辑  焦敏  王婉昭  李晶  李菲 《气象科技》2015,43(4):744-749
利用东北地区153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东北大部地区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事件呈减少趋势,但区域性较为明显;障碍型低温冷害对关键发育期气温变化响应较为敏感,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现为气温每升高1 ℃,东北地区冷害减少35个站次。东北地区关键发育期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吉林西部地区障碍型冷害却随之增加,分析了关键发育期气温变率和气候变率,将其解释为局地障碍型冷害增加主要受气候变率增大的影响,逐日气温变率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7.
利用国产GPSO3臭氧探空系统观测的大气臭氧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对天气形势、大气环流背景、高空位涡变化及对流层顶高度扰动的分析,深入研究了2008年冬季北京地区10~14 km高度范围内持续出现的臭氧次峰值及大气臭氧含量异常现象。结果表明:在2008年我国南方雪灾这一特殊时期,引起臭氧垂直分布持续出现次峰值现象及臭氧含量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平流层空气强烈下沉运动及其与对流层的交换作用,而引起这种下沉运动及平流层-对流层交换则是由于该阶段特殊的天气背景,乌拉尔阻塞高压长时间维持,贝加尔湖到巴尔喀什湖一带横槽稳定存在,里海以东切断低压长期维持,造成冷空气长时间、稳定地南下影响北京上空臭氧的垂直分布。加之副热带急流的出现,北京正处于其入口区左侧,其上空有强烈的辐合下沉运动,有利于平流层空气向下输送。此次臭氧次峰值及臭氧含量异常的现象很好地说明,在冷空气天气过程的影响下,北京地区上空的平流层空气运动及其与对流层的交换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58.
采用A-Train系列卫星的AURA/MLS水汽、温度资料,CALIPSO/CALIOP云物理资料,结合ECMWF气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地区云顶高于对流层顶事件(Cloud Top Above the Tropopause,CTAT)的区域分布,及其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UTLS)水汽和温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洲季风区的夏季CTAT发生率是30%~55%,为全球最强区域;东北亚的夏季CTAT发生率是15%~20%,为中纬度最强分布区。以CTAT为指标的合成结果表明:15~30°N的东亚-西太平洋UTLS,水汽呈"上干下湿"的异常分布,温度呈"上冷下暖"的异常分布,该结构与该区域热带气旋合成的结果一致,说明热带气旋是该区域CTAT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35~50°N的东北亚UTLS,水汽呈"上干下湿"的异常分布,温度呈"上暖下冷"的异常分布,该结构与该区域温带气旋合成的结果一致,说明温带气旋是该区域CTAT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59.
净梵 《天文爱好者》2010,(12):39-43
太阳的磁场 大家知道,罗盘或指南针之所以能够指示方向,是因为地球存在着磁场。除地球外,其它许多天体也有自己的磁场,我们的恒星太阳就有着很强而且很复杂的磁场。太阳磁场的观测主要来自对光球(太阳黑子所在的层)的观测。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