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26篇 |
免费 | 1760篇 |
国内免费 | 286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65篇 |
大气科学 | 8879篇 |
地球物理 | 711篇 |
地质学 | 1269篇 |
海洋学 | 439篇 |
天文学 | 54篇 |
综合类 | 392篇 |
自然地理 | 8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0篇 |
2023年 | 456篇 |
2022年 | 551篇 |
2021年 | 550篇 |
2020年 | 442篇 |
2019年 | 532篇 |
2018年 | 395篇 |
2017年 | 359篇 |
2016年 | 339篇 |
2015年 | 458篇 |
2014年 | 622篇 |
2013年 | 517篇 |
2012年 | 551篇 |
2011年 | 522篇 |
2010年 | 496篇 |
2009年 | 543篇 |
2008年 | 537篇 |
2007年 | 574篇 |
2006年 | 501篇 |
2005年 | 484篇 |
2004年 | 400篇 |
2003年 | 415篇 |
2002年 | 346篇 |
2001年 | 349篇 |
2000年 | 291篇 |
1999年 | 266篇 |
1998年 | 251篇 |
1997年 | 315篇 |
1996年 | 275篇 |
1995年 | 271篇 |
1994年 | 226篇 |
1993年 | 184篇 |
1992年 | 146篇 |
1991年 | 114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8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一个预测沿岸陆中熏烟扩散的随机游动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一个对流边界层中的随机游动扩散模式,并用KNRC试验No:64的资料作了难,然后考虑混合层顶不规则夹卷界面的作用,应用于楠克沿岸陆上熏烟扩散问题,将模拟的地面轴线浓度与观测资料以及三个烟扩散预测模式的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式的模拟效能良好,所有数值计算均可在微机上实现,便于推广应用,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272.
深入挖掘气象站点的观测降雨数据,研究区域降雨的雨型规律,对于洪涝灾害预警和减灾措施制订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河北省2005-2017年3189个站点逐小时降雨观测数据,进行"场雨"的划定,进而提取历史上各场雨的累积雨量、时长指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DTW相似性算法进行场雨雨型的自动归类,将场雨分成Ⅰ-Ⅶ共7种雨型,包括... 相似文献
273.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开发的新一代ERA5再分析资料、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小时降水资料以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FY-2G卫星云图资料,对2018年5月21~22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南部的一次山地突发性暴雨过程中的重力波特征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得到以下结果:此次山地突发性暴雨受到了波长约为1... 相似文献
274.
“麦莎”远距离台风暴雨的排熵指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5年8月5日山东省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从引起远距离台风暴雨的几个因素,分析此次山东地区强降水过程与台风“麦莎”及中纬度西风带系统的关系,判别台风暴雨的类型;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排熵指数与远距离台风暴雨区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次暴雨过程是在远距离台风(0509号“麦莎”台风)和西风槽相互作用下产生的;非纬向的高、低空急流对本次暴雨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负熵变区(IRE〈0)对应着暴雨区,负熵变区的汇合反映远距离台风暴雨的落区,排熵指数对远距离台风暴雨分析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75.
鲁西北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环境场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对鲁西北一次典型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环境物理量场特征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鲁西北MCC生成、发展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MCC发生在副高西北侧深厚的高能级、准饱和、潜在不稳定的气层中,500hPa东移的中支短波槽是MCC的触发系统;高、低空急流和低层辐合流场对MCC的生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6.
通过相同月份两场区域性暴雨过程各要素的对比分析,发现其中的异同之处,找出区域性暴雨的成因,为以后做好区域性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7.
旋转风螺旋度及其在暴雨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利用中尺度有限区域模式MM4对1991年7月5-6日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可靠的基础上,用模式输出的细多格动力协调资料,根据螺旋度理论分析了这次过程中的暴雨演变以及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低涡及地面气旋发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正在旋转风螺旋度大值中心及其演变较好地应和反映了暴雨中心及造成暴雨的中尺度涡旋的发生益及演变,较大的螺旋度值是暴雨及低层中尺度低涡和地面气旋系统发生发展的 相似文献
278.
279.
为探究2021年8月8日遵义市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中芙蓉江上游局地特大暴雨成因及地形的影响作用,该文利用探空资料、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采用常规诊断方法对此次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受地形影响,强降雨集中发生在芙蓉江上游峡谷内,200 mm以上的降雨发生在峡谷左侧山脉上,100 mm以上的降雨发生在峡谷底部。(2)副高控制及南北两支水汽输送在遵义上空汇聚,形成高温高湿的大气环境,低层及地面锋区南压触发对流,夜间副高增强使低层系统长时间维持,导致区域性暴雨产生。(3)中心强度在55~60 dBz的低质心降水回波带长时间维持少动是造成本次区域性暴雨天气的直接原因。峡谷左侧山脉上的回波单体发展旺盛,回波顶高在15 km以上,具有悬垂结构及小尺度辐合区。能量耗尽后峡谷内中心强度在55 dBz的低质心降水回波发展导致峡谷底部出现大暴雨天气。(4)大气不稳定性最强时,系统长时间维持导致南北两股气流汇入峡谷中产生狭管效应,峡谷深处出现小尺度气旋性环流使对流增强,由此引发峡谷山脉上特大暴雨。不稳定能量耗散后,冷空气越过山脉叠加在峡谷底部暖空气之上,使大气... 相似文献
280.
基于ASAR-APP影像数据和光学影像数据,根据水云模型研究了小麦覆盖下地表土壤含水量的反演方法。利用TM和MODIS影像构建的植被生物、物理参数与实测小麦含水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TM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水分指数(NDWI)反演精度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87。根据这一关系,结合水云模型并联立裸露地表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建立了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和参数统一求解方案。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得到理想的土壤水分反演精度,并可控制参数估计的误差。反演土壤含水量和准同步实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均方根误差为3.83%。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并制作了研究区土壤缺水量分布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