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22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流云,特别是强对流云就其生成条件和类型的不同,有的是输对称结构,有的是非轴对称结构。但无论对哪种结构的对流云进行人工影响作业时,每次都以不同射击组合形式发射几十发至上百发炮弹.这些炮弹在空中爆炸后就会形成众多的点源,而且每个点源在环境风场和湍流场的影响下互不干涉地扩散,这样在它们扩散的空间范围内必然会形成叠加的催化剂浓度场,但是高炮发射炮弹的射击组合有多种形式,本文仅在作轴对称对流云中点源爆炸催化剂扩散的基础上来探讨高炮以前倾梯度射击组合形式发射时多点源产生的催化剂叠加浓度场的计算方法,初步得到了对流云中点源的扩散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72.
CAMS三维对流云催化模式的改进及个例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对CAMS原有的三维对流云模式(2000版)进行了改进,引入雪晶的比水量和数浓度作为预报变量,加进与雪晶有关的11种微物理过程,从而使模式的微物理过程更加完善,使其能更好的模拟对流云降水过程.通过对1996年北京雹云个例模拟,发现模式模拟云的多单体结构、回波顶高、强中心位置与雷达观测比较一致,并能很好的解释地面雹块结构的形成原因.对改进前后的模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改进前后动力场变化不大,主要是微物理过程产生的影响,同时该文还对改进后的模式进行了AgI催化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73.
利用“海峡两岸及临近地区暴雨试验”(HUAMEX)加密观测资料和MM5湿物理显式方案模拟研究了1998.5.23-24自粤北移向南海海岸冷锋前对流云团中的云物理过程,给出了造成飞机积冰的直接气象因子-云中过冷水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演变及其与水汽、冰相(冰晶、霰、雪)、垂直气流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当对流较强因而产生冰相后,由于冰粒子与过冷水间的碰并及过冷水滴蒸发,过冷水迅速减少;当对流较弱因而只有液相云水而无冰相加入时,过冷云水维持。模拟试验显示具有完善湿物理显式方案的高分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可用于对飞机积冰的直接气象因子-云中过冷水的数值预报。  相似文献   
74.
卫星云图上的卷云云型与晴空颠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仪方 《四川气象》2002,22(1):42-45
本文论述了卫星云图上的急流卷云、波状卷云和地形卷云的云图特征,通过对这些卷云的形成过程的分析,提出这些地区都会出现中度到强烈的飞机颠簸。  相似文献   
75.
利用雷达回波资料对夏季对流云降水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年7~9月在福建省建阳气象雷达站利用“713-C”数字化雷达完整地观测到101块对流云生成、发展、消亡过程。通过对这些资料分析,探讨夏季对流云降水机制。分析表明:夏季对流云中初始回波出现在0 ℃层以下,单体对流云占89.2%,多单体对流云占77.8%,其中回波及地时,主体回波扩展到冷暖区多单体明显高于单体(各为77.8%和63.9%)。由于多单体对流云其回波强度、尺度及降水时长都大于单体对流云,是夏季降水和人工催化的重要云系。  相似文献   
76.
广西夏季对流云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波  陈博杰  钟小英 《气象》2005,31(7):62-67
利用广西93个站的10年地面雨量资料和南宁714SD雷达资料,分析了广西夏季对流云降水的分布特征和物理特征。从分布特征看,广西夏季对流云降水分布不均匀,具有随地域、时间、昼夜而变化的特征。采用雷达回波资料计算、分析了夏季对流云的回波特征、降水规律,并计算了Z-I关系。  相似文献   
77.
南京周边地区夏季对流云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与人工增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本文利用1998~2002年南京713数字化天气雷达资料,对南京周边地区(距南京150km范围内)7、8、9三个月所有有高显的对流云降水回波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夏季对流云降水回波在平显上以带状为主,所占比例超过为58.2%,其次是孤立的对流云降水回波,所占比例达到22.6%。在高显上,回波顶高在0℃层以下的降水回波较少,不到10%,回波顶高在0℃~-10℃之间的占11.7%,在-10℃~-20℃之间的占15.3%,-20℃以上的达到63%以上,说明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夏季对流云中暖云的降水几率很小,大部分为发展旺盛、负温区比较深厚的对流云,这种云是人工增雨作业最理想的云。本文的研究为正确把握作业的时机、催化的部位及用弹量,以便有效地作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8.
黄土高原一次突发性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刘勇  杜川利 《高原气象》2006,25(2):302-308
利用常规的天气图、卫星云图和物理量场资料对2003年7月30日发生在陕西府谷的突发性大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前期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控制了整个黄土高原;当西风带的弱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交汇时,触发对流产生;850 hPa偏东、偏南气流为大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200 hPa高空急流和700 hPa低空急流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为大暴雨提供了持续强劲的上升运动;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一中-α尺度对流云团。  相似文献   
79.
利用2017年8—10月安宁河谷的激光雨滴谱仪观测数据,对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粒子谱的微物理参量、Gamma函数拟合、Z-I拟合关系、降水粒子对数浓度和降水强度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层状云雨滴谱较对流云窄,对流云降水粒子总数浓度、降水强度、液态水含量和雷达反射率因子等均显著高于层状云。Gamma函数可以较好地拟合雨滴谱的分布情况,层状云的函数曲线较对流云更加平滑。层状云、对流云降水的Z-I拟合关系均较好,分别为Z=181.90I1.54和Z=175.59I1.54。层状云降水强度贡献率的80%集中在直径不超过2 mm的粒子,而对流云的90%集中在直径超过1 mm的粒子,表明降水粒子尺度较浓度对降水强度的影响更大,大尺度降水粒子对降水强度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80.
2015年11月25日黄海上空冷空气爆发,中国北部发生暴雪,西北东南向云街在黄海上空大面积密集分布。为研究垂直热输运的网格大小依赖性是否会对黄海对流云街数值模拟产生影响,本文利用WRF模式,分别采用考虑网格大小依赖性的边界层(PBL)参数化方案和基于非局部K理论闭合的YSU PBL方案对该个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两方案均能较好地再现云街出现区域和盛行风向。由于考虑网格大小依赖性的PBL方案模拟水平滚涡对流和次级环流的能力更强,所模拟的水平垂直速度强度更大,云水混合比更高,促进更多的云得以发展;同时其稳定性参数ζ更小,模拟的水平滚涡对流强度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