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5篇
  免费   1373篇
  国内免费   1945篇
测绘学   1620篇
大气科学   1275篇
地球物理   1496篇
地质学   3557篇
海洋学   1112篇
天文学   210篇
综合类   689篇
自然地理   624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548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492篇
  2009年   487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522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473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51.
华南、华东南地区具有厚度可达上百米的花岗岩风化残积层。高等级公路、铁路的规模建设在该地区形成了大量的花岗岩类土质高边坡。深入认识该类边坡的工程特性并提出有效的针对性边坡加固方法,对该地区公路、铁路的安全建设和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有效指导该类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边坡设计,本文深入调查分析了广东和广西境内4条高等级公路沿线的44处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特征及其稳定性,认为控制该类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土体的均匀性、岩脉(墙)及花岗岩球状硬核的分布情况、坡体中保留的结构面是否对坡体稳定性起控制作用。继而依据这些因素把花岗岩类土质边坡划分为岩脉(墙)隔挡型边坡、网状结构型边坡、外倾结构型边坡、浮石型边坡4种类型。深入分析了每种类型边坡的坡体结构特征、稳定特性,针对性地提出了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认为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的土质及坡体结构特征,造成了该类边坡开挖临时自稳性较好,但具有较强的开挖卸荷效应和较弱的抗冲刷能力。最后针对每种类型的花岗岩类土质边坡,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建议。基于花岗岩类土质边坡良好的临时自稳性,认为可进行陡开挖强支护设计,同时强调逐级开挖逐级支护、加强坡面防冲刷、边坡护脚及压顶、边坡截排水等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52.
根据用相似理论导出的、在自重体积力作用下开挖引起围岩位移的一般关系式,借助于量纲分析,并与数值模拟结果比较,给出了在线弹性半无限体中开挖引起围岩位移与岩石材料的单位体重、弹性模量及开挖几何条件的定量关系,并讨论了这种定量关系成立的条件及使用方法。所得到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在不完全满足几何相似律和所给定的其他条件下,巷道围岩中一点的位移与其横断面尺寸和几何中心(或形心)到地表的距离的乘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953.
果树沟原名不叫果树沟,后因这里的果树多了,人们就用"果树"二字渐渐替代了它原来的名字。30多年前,在草长莺飞的季节,我从县直单位抽调到果树沟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正式到果树沟报到那天,老远就看见果树沟的李队长从一个山坡上大步流星地向我走来。  相似文献   
954.
延庆规划新城存在大面积的软弱粘性土,严重影响了新城土地工程能力。本文主要针对新城地层结构及沉积演化特点,对软弱粘性土的物质成分、微结构特征以及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地区软弱粘性土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多组参数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日后规划新城大规模的建设,提供了工程地质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55.
经对贵州省水城县蟠龙煤矿的地质勘探,发现矿区内存在较为典型的崩塌式古滑坡。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和水文等方面阐述了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并从滑坡体的规模、形态、结构和物质来源方面分析了滑坡的特征。研究认为:区内断层形成于滑坡之前,是滑坡形成的前期条件,地形地貌、水文等条件为主要诱发因素;滑坡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崩塌的形成,第二阶段为滑坡的发生阶段。依据矿井排水、大气降水和采矿活动等方面分析得出滑坡存在复活的可能性,并以深层蠕动变形为主。从而为以后滑坡的治理、安全采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6.
在河北广宗勘探区深孔施工中,由于地表钻探用水水质影响及原钻井液体系不合适,造成钻井液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性能难以控制,尤其失水量严重超标,接连发生孔内事故。针对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和实验,采用化学方法处理钻探用水,选用聚合物钻井液,解决了深部钻孔施工存在的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单孔深度达到1937.35m,并刷新了本单位及局属单位的钻探记录。  相似文献   
957.
The study of fluid inclusions in high-grade rocks is especially challenging as the host minerals have been normally subjected to deformation, recrystallization and fluid-rock interaction so that primary in- clusions, formed at the peak of metamorphism are rare. The larger part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found in metamorphic minerals is typically modified during uplift. These late processes may strongly disgui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peak metamorphic fluid. A detailed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host minerals, notably quartz, is therefore indispensable for a proper interpretation of fluid inclusions. Cathodoluminescence (CL)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trace element analysis of quartz (EPMA, LA- [CPMS) have shown to be very helpful in deciphering the rock-fluid evolution. Whereas high-grade metamorphic quartz may have relatively high contents of trace elements like Ti and A1, low- temperature re-equilibrated quartz typically shows reduced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The result- ing microstructures in CL can be basically distinguished in diffusion patterns (along microfractures and grain boundaries), and secondary quartz formed by dissolution-reprecipitation. Most of these textures are formed during retrograde fluid-controlled processes between ca. 220 and 500 ℃, i.e. the range of semi-brittle deformation (greenschist-facies) and can be correlated with the fluid inclusions. In this way modified and re-trapped fluids can be identified, even when there are no optical features observed under the microscope.  相似文献   
958.
高雅玉  张新民  谭龙 《水文》2014,34(5):61-66
根据马莲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极端贫乏、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常规水资源量低、水污染问题较严重等特点,利用系统分析理论和优化技术建立了流域的大系统、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利用优化的NSGA-Ⅱ方法进行求解,得到流域2020年期望水资源配置下的最佳分配方案为:流域总供水量57 086×104m3,工业供水量21 690×104m3(总产值约为144.6亿元),能源基地供水量4 329×104m3(总产值约为346.32万元),农业供水量20 840×104m3,生活供水量9 452×104m3,生态供水量811×104m3。对比期望方案供水量增加了6 710×104m3,综合缺水率减少了11.41%。并根据预测的流域的分配方案和预测的流域需水量,进行了流域的水资源平衡分析,通过平衡分析的结果进行流域的综合管理研究。2020年在最优水资源分配方案下,工业缺水率3.21%、减少了4.51%;能源基地缺水率0.00%;农业缺水率4.64%、缺水率增加26.17%;生活缺水率0.00%;生态缺水率1.00%、缺水率增加了1.00%。配置方案实现了流域内水资源的最佳分配,使宝贵、有限的水资源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为流域经济、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959.
内蒙古维拉斯托-拜仁达坝矿床矿石特征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维拉斯托-拜仁达坝锌铜多金属矿床为近几年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发现的较大的2个银多金属矿床,主要对2个矿床矿石矿物组合分析和对比,对主要的矿石矿物组合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显示:从早期到晚期,矿物组合从高温钨酸盐和氧化物-复硫化物-硫化物-低温含锑硫盐矿物(锑化物);银的赋存状态主要为可见银矿物,其次为晶格银(类质同象)和次显微包裹银,其中生成顺序依次为含银黝铜矿+银锑黝铜矿+黝锑银矿-辉锑铅银矿+柱硫锑铅银矿+深红银矿+锑银矿.根据不同成矿阶段的矿物组合和流体包裹体特征得出:成矿早期在氧化偏酸性环境下,W、Sn等以钨酸、钨酸盐等形式迁移,Zn2+、Pb2+、Cu+等金属离子以氯络合物形式迁移;随着黑钨矿气化沉淀及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成矿中-晚期成矿环境变为弱碱性还原条件,成矿流体中金属离子以硫氢络合物迁移为主,伴着温度降低和围岩的水-岩作用,硫氢络合物分解,导致磁黄铁矿等硫化物、硫锑银矿物、硫锑铅矿等依次沉淀.   相似文献   
960.
位于中亚造山带北缘的喀拉通克早二叠世铜镍硫化物矿区是新疆规模最大的铜镍矿山,包含13个岩体,相当部分为隐伏岩体,其中1号、2号、3号、9号矿床为主力矿床,经过30余年持续开发,最大开采深度已达740 m,已面临后备资源不足的危机。已知矿体主要产于辉长岩、苏长岩、辉长苏长岩以及橄榄苏长岩中,甚至角闪辉长岩局部也含矿,未见超镁铁岩产出,具有显著的磁性(200 nT)、重力(0.29×10~(-5)m/s~2)、激化率异常,以镁铁岩含矿、岩体规模小且成群成带、分异演化程度高、富铜(Cu/Ni约3:2)、PGE较高、块状硫化物贯入矿体普遍发育为特色。其围岩为含炭质板岩、片岩和凝灰岩,变形强烈,常规电法受到炭质层的干扰。依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岩浆源于软流圈地幔,基于与东天山同期铜镍矿床含矿岩相及其比例和剩余重力异常的比较,推断其应发育有相当比例的超镁铁岩,因而深部出现超基性岩的可能性很高,且含矿性应更好。这一推断得到坑道钻探的证实,2013年矿区在Y2岩体东段650~740 m深度和Y2岩体西段400~500 m深度发现隐伏超镁铁岩且含矿,局部见贯入块状矿体。橄榄辉石岩、辉石橄榄岩系矿区首次发现,粒度很细,发育强烈的蛇纹石化、纤闪石化,推测只是隐伏超基性岩的头部。结合控岩控矿构造的追溯及南、北岩带的侧伏和倾伏方向判断,硫化物珠滴构造的发现与系统观测统计,围岩烘烤边和角岩化的研究分析,提出南岩带主岩浆通道位于Y2与Y3岩体之间,而不是原普遍认为的岩浆通道位于Y1与Y2岩体之间。结合矿区的现状,提出采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CSAMT和瞬变电磁地-井测量,结合传统的高精度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和激发极化法来勘探和预测南岩带深部隐伏含矿超镁铁岩的空间位置和产状,圈定岩浆通道和隐伏铜镍矿体,进而推动北岩带和外围G21、22号岩体的深部探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