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2篇
  免费   820篇
  国内免费   1423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6517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123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28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397篇
  2002年   348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5篇
  1938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7篇
  193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对"FY-2C"卫星云图部分产品的生成原理及特点作了简要说明;通过对其在局地雷阵雨、对流性强降水及稳定性降水天气过程的分析应用,说明了TBB、云导风、OLR、6小时雨量估计等资料在天气发生前、过程中的分布及移动变化特征;探讨了"FY-2C"云图导出产品在场区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2.
为了满足我国海洋工程抗风设计需求,在南海某海洋平台定点开展了原型测量工作。通过对海面上82 m和29 m两处开展实测工作,获得了冬季寒潮和超强台风"尤特"影响下的风场现场实测数据。利用非平稳过程分析方法对两类强风过程的脉动风分量、湍流强度、阵风因子、湍流积分尺度和脉动风谱等风场特性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脉动风分布的高斯性,给出了湍流强度与阵风因子的非线性拟合参数,分析了不同高度处风场特性剖面变化规律,证明了脉动风实测谱与Von Karman经验谱的良好拟合关系。  相似文献   
983.
冬季热带西太平洋MJO活动强弱年的环境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48—2011年NCEP等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冬季(冬半年)热带西太平洋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活动强、弱年的环境场特征。结果表明,冬季热带西太平洋MJO的活动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MJO活动强年,对流层低层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空有异常气旋式环流,赤道东太平洋上空为较强的东风距平,赤道印度洋到赤道西太平洋上空是异常西风,西太平洋地区有较强辐合,从而导致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积云对流活动显著加强;而MJO活动弱年的环流特征相反。热带MJO以东传为主,有少量西传波动。在MJO活动强年,无论东传还是西传其时空谱值都显著大于MJO活动弱年,其中心频率较MJO活动弱年偏高。MJO活动的异常和海温及东亚冬季风紧密相连,在MJO活动强年,海平面气压和500 hPa位势高度异常场表现为中高纬度的正异常和低纬地区的负异常,东亚冬季风活动偏强,中国大陆中部气温普遍偏低,同时,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降水偏多,而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少;台湾附近海域受强东亚冬季风影响,海表温度偏低,东太平洋上海温距平呈现La Ni?a型的异常分布,而在MJO活动弱年上述特征基本相反。   相似文献   
984.
王江  洪雯  吴新萍  陆辉 《中国沙漠》2015,35(6):1652-1658
为了解乌鲁木齐冬季污染天气形成过程中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的变化,探讨霾天气快速形成的主要原因,应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对2013年2月乌鲁木齐东南郊一次典型霾天和正常天气所采集的大气颗粒物(PM10)样品进行了微观形貌和化学组成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伴随着霾形成过程细粒子浓度呈现急剧上升趋势,PM1.0/PM10比值高达0.77。SEM/EDX观测显示,霾天形成前后,PM10的形态结构和元素组成存在较明显的差异,霾天规则的石膏颗粒占规则颗粒的71.1%,明显高于正常天气,表明大气颗粒物的硫化现象比较普遍,大量硅铝酸盐飞灰说明采样点周边有较明显的燃煤源输送;二次无机颗粒组成主要为硫酸盐颗粒,由正常天气的16.1%增加到24.6%,高浓度硫酸盐与乌鲁木齐东南郊此次霾形成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85.
刘玉艳 《地球》2014,(1):37-39
2013年底,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据中央气象台统计,截至2013年12月4日18时,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然而在2013年初,饱受雾霾困扰的北京却在此次全国雾霾中“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986.
2008年1月26日南京暴雪中尺度风场结构双雷达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冷暖空气持续交汇于长江中下游地区,2008年1月25—29日,南京地区普降大到暴雪。为揭示此次暴雪的形成机理和中尺度三维结构特征,利用南京-马鞍山双多普勒天气雷达时间同步体积扫描数据对1月26日的暴雪进行三维风场反演,研究了暴雪的三维动力结构。结果表明,此次暴雪的低层有β中尺度气旋性切变线和β中尺度涡旋活动,有利于气流抬升和水汽辐合,这对于降雪的维持和发展非常重要;中低层有较强烈的风垂直切变,这为暴雪的持续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87.
利用1971-2011年辽宁省58个常规观测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辽宁寒潮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1年辽宁寒潮年平均频次空间分布存在两个大值中心,一个位于辽宁东北部地区,另一个位于辽西建平地区;11月大范围强寒潮出现最多。近41 a辽宁区域性寒潮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最多,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寒潮在10月中旬至翌年5月上旬均可出现,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下旬是寒潮集中出现时段,出现最多的是1月;区域性寒潮出现次数存在20、13、8a和4a的变化周期。影响辽宁区域性寒潮的主要天气形势有小槽发展型、横槽型和低槽东移型。寒潮物理量预报指标主要有:寒潮前至少有一日升温过程;500 hPa冷中心温度≤-40 ℃;地面冷高压主体中心气压为1050 hPa以上,分裂小高压中心气压为1030 hPa以上;500 hPa和850 hPa急流普遍为24 m.s-1和12 m.s-1以上;850 hPa辽宁附近等温线密集程度≥5条/10纬度;风向与等温线夹角基本大于60°。  相似文献   
988.
一次蒙古冷涡影响下宁夏强对流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4年6月14、15日连续2 d宁夏大部地区出现了强雷阵雨天气,引黄灌区局部地区遭受冰雹袭击。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等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分析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蒙古冷涡旋转东移南压造成的宁夏连续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并根据一般性雷雨与伴有冰雹的强雷雨天气发生时雷达回波的差异,统计得到宁夏发生强对流性天气的监测预警指标,同时利用宁夏中尺度区域模式MM5预报产品对其相关物理量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9.
Climate change detection, attribution, and prediction were studied for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Northeast Asian region using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three coupled-model simulations from ECHAM4/OPYC3, HadCM3, and CCCma GCMs (Canadian Centre for Climate Modeling and Analysis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The Bayesian fingerprint approach was used to perform the detection and attribution test for the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signal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anthropogenic carbon dioxide (CO2) and sulfate aerosol (SO42-) concentrations for the Northeast Asian temperature. It was shown that there was a weak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signal in the Northeast Asian temperature chang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CO2 and SO42- effects to total temperature change in Northeast Asia was quantified from ECHAM4/OPYC3 and CCCma GCM simulations using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the observed temperature change for the period of 1959-1998, the CO2 effect contributed 10%-21% of the total variance and the di  相似文献   
990.
一次曲管地温被误读1℃的判断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气象资料的收集过程中 ,仪器示度误读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有自记资料对比的气象要素 ,误读较容易及时发现 ;而地温误读则较难发现 ,要通过与前后几天相似天气特点的地温资料比较 ,误读才能发现。下面对一次曲管地温被误读 1℃的情况进行判断与分析。1 资 料南雄站 9月 1 6日地面温度和各层曲管地温资料 (表 1 )及前后几天的 2 0时地面温度和各层曲管地温资料 (表 2 )。表 1 南雄站 9月 16日地面温度和各层曲管地温资料 (℃ )2时 8时 14时 2 0时地面温度 2 1.5 2 5 .45 3 .12 7.4地面最高温度 5 6.85 6.35cm 2 5 .5 2 4.3 40 .13 1.81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