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38篇 |
免费 | 2080篇 |
国内免费 | 346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64篇 |
大气科学 | 4837篇 |
地球物理 | 876篇 |
地质学 | 5512篇 |
海洋学 | 1427篇 |
天文学 | 44篇 |
综合类 | 906篇 |
自然地理 | 14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2篇 |
2023年 | 397篇 |
2022年 | 524篇 |
2021年 | 542篇 |
2020年 | 460篇 |
2019年 | 490篇 |
2018年 | 357篇 |
2017年 | 408篇 |
2016年 | 402篇 |
2015年 | 454篇 |
2014年 | 738篇 |
2013年 | 652篇 |
2012年 | 644篇 |
2011年 | 645篇 |
2010年 | 665篇 |
2009年 | 657篇 |
2008年 | 629篇 |
2007年 | 579篇 |
2006年 | 562篇 |
2005年 | 535篇 |
2004年 | 464篇 |
2003年 | 485篇 |
2002年 | 521篇 |
2001年 | 557篇 |
2000年 | 380篇 |
1999年 | 366篇 |
1998年 | 383篇 |
1997年 | 371篇 |
1996年 | 400篇 |
1995年 | 349篇 |
1994年 | 285篇 |
1993年 | 252篇 |
1992年 | 213篇 |
1991年 | 199篇 |
1990年 | 153篇 |
1989年 | 111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湘鄂赣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鄂赣二叠纪沉积盆地是在华南陆块基础上发育而成,具有扬子克拉通北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扬子克拉通盆地、湘赣板内拉张盆地和华夏克拉通边缘盆地等四类。根据古暴露等标志,建立了各类盆地的沉积层序,并进行了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运用层序地层编图法编制了湘鄂赣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图,深化了该区岩相古地理研究,详细建立了沉积体系域模式和岩相古地理演化特点和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2.
基于NCEP 1°×1°再分析资料GDAS和NCEP2.5°×2.5°再分析资料GBL,利用美国NOAA 空气资源实验室ARL研发的一种用于计算和分析大气污染物输送、扩散轨迹的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模式HYSPLIT,对2010年3月12日12时和田站距地100 m高度空气质点的3 d前向轨迹进行了模拟,分析了轨迹计算中的积分误差和分辨率误差.此次轨迹模拟试验中,积分误差对轨迹计算误差的贡献很小.随着积分时间的延长,积分误差略有增大.积分误差并未随着驱动数据分辨率的提高而减小.分辨率误差在积分的各个时刻并不相同,它与地形高度与天气系统有关.在轨迹模式中,轨迹计算基于风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线性插值,轨迹模拟的不确定性也与插值有关.使用不同分辨率的驱动数据对轨迹计算结果影响显著,分辨率误差对轨迹计算误差的贡献远大于积分过程中截断近似等带来的积分误差. 相似文献
43.
44.
45.
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带地质特征、典型矿床研究及稳定同位素等方面,论述豫南地区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有关的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矿与火山活动在时间、空间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联系,总结了矿带成矿规律。研究认为,该成矿带属与燕山期陆相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银、铅、锌、金、钼成矿系列,并建立了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石山口破火山口南缘及沿龟梅断裂带两个金、银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6.
亚利桑那东南部Pinaleno山脉核复合体之下的弧状地震反射带是脆性变形的中、下地壳抬升带。反射带的顶对应Safford盆地之下推测的中第三系滑脱断层的底,但与滑脱断层分叉后为一个明显的糜棱岩前端。在Pinaleno山脉之下-1.9秒深度处构成一个顶峰。从这一顶峰开始向反射带西南倾斜。在EaglePass滑脱断层之下穿过,至相对未伸的Gailuro山脉的上地壳之下变平位置约为4.8秒深度(-13. 相似文献
47.
哈陇休玛钼多金属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目前仅有的中型斑岩型矿床。为了查明其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物质来源,构建矿床成矿模式,本文进行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和H-O-S同位素研究。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显示,哈陇休玛矿床发育气液两相和含CO2三相两种类型包裹体,成矿流体呈现中高温(集中于280~340℃)、高盐度(w(NaCl),集中于6.00%~18.00%)和中等密度(集中于0.64~0.92 g/cm3)特点,成矿深度为2.4~4.1 km,形成于中浅成环境。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特征,但主体以岩浆水为主;S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哈陇休玛矿床成矿模式为印支晚期东昆仑地区发生强烈壳幔混合作用,形成富含成矿元素的混合岩浆,含矿流体在随混合岩浆上升的过程中发生流体沸腾,并与大气降水混合冷却,导致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促使成矿物质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48.
在宁芜玢岩铁矿深部寻找大冶式铁矿的探讨——以宁芜铁矿南段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Fe-Cu-Au多金属成矿带内重要的宁芜、大冶铁矿成矿模式和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按照成矿系列中缺位预测的原则,认为在宁芜盆地南段的深部,岩体具有双层结构特征,进而结合其深部存在着与矿体相关的膏盐层,提出了宁芜玢岩铁矿之下应存在大冶式铁矿的新认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宁芜盆地南段"丰"字型成矿模式,并采用多重物探方法重点对姑山铁矿南部进行了综合探测.探测结果表明,该区应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9.
本文利用盆地分析的方法来认识本区第三世含煤岩段的沉积环境及煤的形成和聚煤规律,研究富煤带的展布特征及与沉积环境的相互的相互关系,探讨成煤模式,指导找煤与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