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4篇
  免费   1601篇
  国内免费   1932篇
测绘学   923篇
大气科学   1359篇
地球物理   1474篇
地质学   4904篇
海洋学   1731篇
天文学   218篇
综合类   759篇
自然地理   1859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811篇
  2013年   565篇
  2012年   943篇
  2011年   899篇
  2010年   546篇
  2009年   675篇
  2008年   999篇
  2007年   533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617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316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274篇
  1997年   274篇
  1996年   278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70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56年   5篇
  1954年   7篇
  1950年   6篇
  1948年   6篇
  194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对鳜亚科9种鱼类的LDH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9种鱼的LDH同工酶表型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同种的个体及性别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根据LDH同工酶表型所得的分类结果与形态分类基本一致。鉴于9种鱼具有基本相同的相对迁移率,提出鳜亚科的种类可能是单系起源。在暗鳜(Siniperca obscura Nichols,1930);鳜(S.chuatsi Basilew-sky,1855)的晶体里,发现了C基因控制的区带,暗鳜、斑鳜(S.scherzeri Steindachner,1892)及大眼鳜(S.knerni Garmar,1912)的肝组织中酶谱存在多态现象。  相似文献   
112.
113.
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国际上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已呈现多学科、方法的综合发展趋势。理论研究方法方面,侧重于固态水合物相的热力学测量和水合物计算表征研究。调查技术方法,除了首选的地球物理方法外,地球化学方法、自生沉积矿物学法和钻孔取样技术都已得到较大的发展,而水合物资源量评估仍属世界难题,目前主要从勘查方法、气体来源、赋存状态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4.
根据海底管道路由潜在风险的特点及风险类型,提出了一种将层次分析法(AHP法)和灰色模式识别理论相结合的海底管道系统路由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AHP确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模式识别理论,建立识别结果标准,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5.
据"福建主要港湾水产养殖容量研究"项目成果,报道了2000~2001年福建15个港湾水体中几种悬浮物质含量的调查资料,讨论了它们的分布状况.这几种悬浮物质含量与养殖生物的生长状况有着密切相关,也是某些生物的营养源,现场调查的结果为计算贝类养殖容量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16.
硝酸还原酶是植物氮代谢过程中一种很重要的酶。研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可以了解植物氮代谢的水平。植物吸收硝酸盐后,必须在硝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进一步再还原成氨,才能用来合成蛋白质。在还原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根一部分被植物释放到溶液中去,硝酸还原酶活性越大,溶液中亚硝酸根越多,所以从溶液中亚硝酸根的数量可以判断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117.
本文对取自台湾海峡棱鮻 (Lizacarinatus)消化道的弯睾软穴吸虫 (HapalotremaflecterotestisZhukov, 1971)进行重新描述,并对其毛蚴的体外发育进行观察.根据Yamaguti(1971)区分单孔科 (Haploporidae)和叉盘科 (Waretrematidae)的标准,同意李敏敏(1984)将其从单孔科移出并入叉盘科.在与叉盘科已知属比较后,我们发现该吸虫除睾丸形状外,其他主要特征与鲫吸虫属 (CarassotremaPark, 1938)的相似.因此,我们拟将其作为后者的同物异名,并将该吸虫重新命名为弯睾鲫吸虫 [Caras sotremaflecterotestis(Zhukov, 1971)comb. nov. ].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 7~24℃(均值为 15. 3℃)条件下,其虫卵从单个卵细胞到毛蚴孵出共需 12d.  相似文献   
118.
胶州湾海底地形地貌继承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19.
The fragments of 350 bp in 28S rRNA from the closely related monogenea of trematoda, Neobenedenia girellae and N. melleni are obtain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mplified using a couple of special primers and then sequenc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arison of 28S rRNA sequences, with only a base varying in 337 bp accounting for 0.3% genetic difference, from the relative species N. girellae and N. melleni parasitized on the different fishes in different farms displays that they possess a very high genetic similarity of 99.7%, higher than that of 99.41% for the single species N. melleni sampled in different areas, and the intraspecific divergence of N.melleni is 0.59%. Meanwhile, the interspecif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Neobenedenia and three Benedenia (i.e., B. lutjani, B. rohdei and B. seriolae) range from 2.08% tol 1.73%. In addition, UPGMA and MP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s are constructed and prov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Though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sults of genetic diversity for the two Neobenedenia show a high similarity, whether they belong to a single species or not are still undefined, and the more genes of them should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ystematical and detailed morphological study.  相似文献   
120.
胡俊荣  王安利 《海洋科学》2001,25(10):26-27
虾类疾病学情报作为一种情报资源 ,与水产科学研究的发展息息相关 ,它是虾类疾病研究人员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结果。同时也是虾病研究工作者借鉴利用并进行再研究工作的源泉。15a来 ,我国虾病研究已开始从发病以后再研究防治方法的传统时代 ,转变为多方面提高养殖群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的研究与管理阶段 ,以达到预防和减少疾病及降低所造成的危害与损失的目的。诊断方法已由看、摸、触发展为使用现代生物技术检测虾病 ,使其传统的学科界线不断被打破 ,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 ,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这样对虾类疾病学研究情报的要求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