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76篇
  免费   2376篇
  国内免费   3258篇
测绘学   4573篇
大气科学   5911篇
地球物理   1894篇
地质学   5987篇
海洋学   2228篇
天文学   385篇
综合类   2864篇
自然地理   1568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433篇
  2022年   568篇
  2021年   640篇
  2020年   535篇
  2019年   646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478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618篇
  2014年   1298篇
  2013年   936篇
  2012年   1336篇
  2011年   1379篇
  2010年   1377篇
  2009年   1340篇
  2008年   1305篇
  2007年   1154篇
  2006年   1168篇
  2005年   1190篇
  2004年   887篇
  2003年   793篇
  2002年   778篇
  2001年   682篇
  2000年   735篇
  1999年   511篇
  1998年   625篇
  1997年   487篇
  1996年   449篇
  1995年   383篇
  1994年   360篇
  1993年   270篇
  1992年   278篇
  1991年   243篇
  1990年   208篇
  1989年   17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71.
斋堂黄土剖面古气候记录表明:1)冬、夏季风在千年尺度上的变化存在相位差;2)冬、夏季风记录在变化趋势上具有互为消长的关系,而在变化幅度和频率方面则有明显的差异。这表明,冬、夏季风在千年尺度上的变化是分别由不同的因素和过程所控制。我们提出热带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系统在东亚季风变化过程中起着直接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772.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用于通过人工形成地热储层的方法从深部低渗透性岩体中开采地热能;国际上常采用水力压裂辅以化学刺激的方法改造EGS 储层以提高其渗透率。本文以采自青海共和盆地的花岗闪长岩样品为对象,选用3种不同化学刺激剂(氢氧化钠、盐酸和土酸),在3组不同注入流速条件下开展了系统化学刺激实验。结果表明:注入盐酸和土酸后样品渗透率均有提高,且采用土酸时渗透率提高幅度明显大于盐酸;但注入氢氧化钠后,样品渗透率反而降低。在3类化学刺激剂中,土酸对长石类矿物的溶蚀能力最强,而氢氧化钠溶液对石英的溶蚀能力最强,但氢氧化钠溶液在溶解岩石样品裂隙表面矿物后极易形成非定形态二氧化硅或非定形态铝硅酸盐蚀变矿物并阻塞裂隙,反而对化学刺激效果造成负面影响。总体来看,土酸是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体的最佳化学刺激剂。在中等注入速度(3 mL·min-1)条件下,土酸对岩石样品的溶蚀程度就可达到最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流速,则可能使溶解组分更易从液相中沉淀而充填于样品裂隙,导致样品渗透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73.
欧亚大陆湖泊记录和两万年来大气环流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革  王苏民 《第四纪研究》1998,18(4):360-367
159个湖泊地质记录提供了欧亚大陆两万年来大气环流变化信息。盛冰期北欧低湖面而地中海地区高湖面,反映冰流反气旋控制和西风带南迁。随着晚冰期冰流高压减弱、西风带回迁,南欧为低湖面而北欧低湖面范围减小。全新世早中期北欧阻塞高压发展,干燥炎热;南欧地区性季风环流加强,气旋雨增加。中国青藏高原至东西伯利亚高湖面,反映东亚季风扩张、季风雨以及高原对流雨增加。晚更新世以来湖泊所反映的西风带和季风环流变化,揭示了辐射异常和北半球冰流消长的动力控制。  相似文献   
774.
利用引进的近地表化探系统,在济阳拗陷东营凹陷南坡的草桥油田进行了化探资料的采集、分析、处理及解释。研究证明:该系统在资料采集和现场质量控制方面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在己知油田的断层、油水边界和油层尖灭线都有明显的地化异常。通过各种方法实验,对烃类在纵向上、横向上的丰度变化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75.
776.
本文主要介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的实时通信系统、实时数据处理系统、实时预报发布系统等目前实时运行的十项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777.
浮基多体系统在波浪中展开过程的顺序与快慢对系统的运动响应和连接处的力矩有较大影响。介绍了建立在齐次矩阵方法基础上的浮基多体系统时域运动求解,并对一具体浮基系统进行了建模和数值模拟,分析了上部机构以一定规律快速展开和慢速展开时系统的运动响应。结果表明,把齐次矩阵方法引入浮基多体系统的求解领域,其符号推导方便,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表达式变得相当简洁,而且编制程序也相对简便快捷。在相同波浪周期的情况下,多体系统的最大横摇角响应与波高正相关;在相同波高情况下,长周期的最大横摇响应要比短周期小;相对于波周期,波高对系统横摇响应的影响要大的多。  相似文献   
778.
Theoretical Model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Soft Yoke Mooring Syste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s a popular solution for mooring an FPSO (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permanently in shallow water, the soft yoke mooring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ocean oil production activities in the Bohai Bay of China.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and conduct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soft yoke mooring system, a theoretical model with basic dynamic equations is established. A numerical ite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error estimation is developed to solve the equations and calculate the dynanfic response of the mooring system due to FPSO motions. Validation is conducted by wave basin experiment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akes only a few iteration times and the final errors are small. Furthermore,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both the static and dynamic responses agree well with those ones obtained by the model test. It indicates that the efficiency, the precision,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developed numerical algorithm and program are rather good. It is proposed to develop a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to further monitor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FPSO with a soft yoke mooring system under various real sea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779.
98.5.14闽北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爱鸣  陈世阳 《气象》1999,25(10):43-47
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1998 年5 月13~14 日闽北大暴雨的形势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地面中尺度系统的特征,探讨了此次大暴雨的成因,所得结果有利于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780.
王啸华  郑媛媛  徐芬  李杨  侯俊 《气象科学》2015,35(4):497-505
利用高分辨率的加密气象自动站资料、FY2D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常规观测资料以及6 h 1次的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1年6月18日和2011年7月18日江苏地区分别发生在梅雨期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的两场暴雨进行中尺度天气系统演变和雷达回波参数等特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6月18日的天气形势是典型的梅雨期降水形势,在梅雨锋附近产生了区域性暴雨。水汽输送主要是对流层中低层的西南暖湿气流。7月18日的局地暴雨则是出现在低压倒槽顶端右侧的偏东气流中。(2)两次暴雨过程强降水发生前都存在对流层低层辐合快速增强的过程。7月18日暴雨强降水发生前散度值下降则更为迅速。(3)两次暴雨过程中强降水区都出现在地面辐合系统附近的东北气流中,且随着地面辐合系统移动。(4)两次暴雨过程都出现了TBB低于-62℃的强对流云团。(5)6月18日,与多个线性排列的"逆风区"对应的强回波中心形成了"列车效应";7月18日,对流回波带上单体不断流入,在低空急流左前端合并成团状强对流区,分别是形成两次暴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