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1篇 |
免费 | 458篇 |
国内免费 | 9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篇 |
大气科学 | 1037篇 |
地球物理 | 333篇 |
地质学 | 961篇 |
海洋学 | 388篇 |
综合类 | 95篇 |
自然地理 | 1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106篇 |
2021年 | 88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16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128篇 |
2009年 | 130篇 |
2008年 | 131篇 |
2007年 | 140篇 |
2006年 | 124篇 |
2005年 | 108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105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90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99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风场标准化季节变率的显著性及其表征季风的合理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从理论上探讨风场标准化季节变率的显著性,揭示出它的临界值与季风区定义的内在联系,从而说明用它表征季风区的合理性.据此,利用1958~1997年NEC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风场的显著季节变率的空间结构,证实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环流季节变化显著的斜压性,发现热带地区东西半球显著季节变率的反对称分布特征,并指出季风与副热带高压、极夜急流、西风通道等重要系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62.
963.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与沉积体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为例,通过对野外露头沉积特征、骨架颗粒、重矿物组合等分析,讨论了研究区物源与沉积体系特征。研究表明:早期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南方向,南部也有贡献。中、晚期沉积物源除来自西南方向和南部物源外,还受到来自盆地北东方向次要物源的影响。延长组长8之上与之下物源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延长组长8砂岩的岩屑以变质岩为主,少量沉积岩和火成岩;而延长组长6砂岩岩屑则以沉积岩为主,少量变质岩和火成岩,这表明长6沉积期盆地周缘、特别是盆地西缘抬升加剧,地层的剥蚀更强烈,致使大量较年轻的地层被剥蚀并加入源区母岩中。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湖盆为北西—南东向展布,西南区主要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东北区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深湖区发育浊积扇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964.
从全球尺度对季风进行研究,以标准化风场季节变率(δ)和季风降水指数(MPI)这2种主要的全球季风定义方法为基础,计算出1964—2013年全球季风区平均分布,讨论了这2种结果的差异,并根据2种定义计算了全球季风指数和季风区面积时间序列,分析季风强度和季风面积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同时利用Ni■o-3.4 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指数、南方涛动指数、太阳黑子指数以及海冰数据,使用相关分析、场分析等方法,初步探讨全球季风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标准化风场季节变率定义下的季风区包含了全球大部分的季风区,主要有热带季风区、副热带季风区和温寒带季风区。季风降水定义的季风区基本覆盖了典型季风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2)在全球尺度上,季风强度和季风面积具有显著年际变化特征,且在1978—2013年间,全球季风强度呈减弱趋势,全球季风面积趋势则相反;(3)全球季风强度变化与Ni■o-3.4 SST指数和太阳黑子指数以及喀拉海、巴伦支海海域的海冰密集程度存在正向变化关系,与格陵兰海、楚科奇海海域的海冰密集程度呈负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965.
全球降水与区域性季风降水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章回顾了重建的全球月降水量资料的历史与资料的特点。将Hulme,GHCN,CMAP and PREC/L的月降水资料中的印度季风雨,西非季风雨及我国长江中下游夏季及年降水量时间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已经创建的全球降水量资料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966.
本文报道台湾北部沿岸海域东北季风初期浮游动物的特点。台湾西北沿岸海的浮游动物生物量和密度高于台湾岸海域,但是浮游动物种类在东北沿岸海域却较丰富。台湾西北沿岸海域浮游动物属于暖水近岸种类,来自在台湾海峡从南到北暖流。台湾东北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包含来自东海陆架水的种类例如中华哲水蚤、太平洋磷虾, 含有黑潮水的热带暖水近岸种。 相似文献
967.
根据洱海湖泊沉积物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元素、磁化率记录,近8ka来西南季风区洱海古气候演化可以分为9个阶段,气候变化以暖干-冷湿交替为主,暖干气候阶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西南地区的频率增加,夏季印度季风路径偏向西亚、中亚和青藏高原西部,包括洱海在内在云南高原气候暖干明显;冷湿气候阶段,副热带高压偏弱向东撤退,印度季风路径移向中国西南地区,降水增加,造成气候冷湿.湖泊沉积物记录的洱海流域人类耕作农业历史最早出现在5ka BP左右. 相似文献
968.
广西北部湾北缘晚古生代一新生代油气资源潜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调查、丈量和室内烃源岩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完成了广西北部湾北缘烃源岩岩石类型、地层厚度、分布的勘查、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广西北部湾北缘烃源包括了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和湖相沉积的泥页岩两大类,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TOC含量分布范围为5.26%~0.001%,平均含量为0.41%,有机质类型以I型为主,少量为II型;母质来源为海洋低等浮游生物,藻类。艮(%)分布范围1.32%~4.78%之间,有机质热演化大多处于过成熟阶段,极少数为高成熟阶段。湖相泥页岩烃源岩主要分布古近系中,TOC含量分布范围为14.82%~0.07%,平均值为4.04%。有机质类型为III型和I型,艮分布范围为0.37%~0.41%,有机质热演化处于未成熟阶段。古近系那读组、二叠系合山组和石炭系寺门组为北部湾北缘最具生烃潜力的地层。 相似文献
969.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nset date of South China Sea (SCS) summer monsoon and the summer rainfall in Shandong Province was examined b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establish a conceptual model of the link. If the summer monsoon occurs earlier, the 500 hPa level would induce the teleconnection of Eurasian pattern in the summer (June-Augus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s displaced northward further than usual, the Siberian high is intensified and the Okhotsk low is deepened. Under such circumstance, Shandong, located in the west side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and in front of the mid-Siberia high, would be expected to have a wet summer because it is quite possible for cold and warm air to meet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n Shandong.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500 hPa anomalies over Korea and Japan were sensitive to the SCS monsoon onset date and very important to precipitation in Shandong, and that the convective activities over the deep water basin in the SCS in 24-26 pentad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position of the ridge line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These findings yielded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ativ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precipitation generation, so that the knowledge gained can possibly be applied for long-lead forecast. 相似文献
970.
冬季台风“南玛都”结构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2~2001年NCEP/NCAR再分析的周平均SST场、逐日表面热通量场及近地层10米高度风场资料,分析了南海地区季风爆发前后几周南海多年平均SST随时间的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南海季风爆发前,SST急剧升高,季风爆发后,SST的变化呈现比较明显的空间差异,南海北部SST继续上升,而南部SST持续下降.南海季风爆发前,海面净得热,这是季风爆发前南海SST上升的主要原因.季风爆发后几周,海面净得热减少,此时的海表净热通量收支与SST无显著相关.而季风爆发期和爆发后几周,南海SST变化的不均匀性与西南气流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南海的降温区呈东北-西南走向,与低层西南气流的方向一致.因而,在季风爆发后的一段时间内,近地层风场导致的海洋表面及内部动力过程是影响南海SST变化的另一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