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6篇
  免费   638篇
  国内免费   1027篇
测绘学   336篇
大气科学   493篇
地球物理   354篇
地质学   2096篇
海洋学   511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302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75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3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1924年   1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北澜沧江结合带花岗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印支期,对白垩纪花岗岩却鲜有报道.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藏东类乌齐地区新发现的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2件花岗岩样品成岩年龄分别为75.06±0.82 Ma(MSWD=1.90)、74.89±0.65 Ma(MSWD=1.05),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岩含白云母(~5%),具高SiO2(69.07%~69.39%)、富K2O(5.31%~5.77%)、低Mg#(0.30~0.33)的特点,A/CNK比值为1.11~1.15,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和HREE,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馏,负Eu异常显著,属过铝质S型花岗岩,其源岩为变泥质岩和变质杂砂岩.岩石具分布较为分散的锆石εHf(t)值(-4.6~1.1)和古老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07~1.43 Ga).综合分析认为,北澜沧江结合带晚白垩世花岗岩是拉萨-南羌塘地体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下,由加厚岩石圈...  相似文献   
992.
深熔作用是大陆地壳分异、元素迁移富集的重要地质过程。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的北山地区,笔者等对前寒武系北山岩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岩群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及深熔作用,长英质浅色脉体分布广泛,却鲜有文献报道。绵山地区出露的古元古代北山岩群斜长角闪岩及相关的长英质浅色脉体的野外地质特征、相互关系共同指示了北山岩群变质地层经历了部分熔融,熔体在原地分凝聚积。锆石LA-ICP-MS U-Pb测定结果表明,顺北山岩群变质地层片理产出的长英质浅色脉体锆石n(206Pb)/n(238U)加权平均年龄约为370 Ma,表明深熔作用发生时间为晚泥盆世;一测点的n(207Pb)/n(206Pb)年龄为1623±12 Ma,与前人报道的北山岩群测年结果高度相近,虽此年龄值不足为证,但结合产出特征,可能指示长英质浅色脉体的源岩为北山岩群。此外,北山岩群中深熔作用普遍发育,露头可见大量的石榴子石、电气石、云母类矿物,指示区内部分稀有元素成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93.
以岩心观察描述为基础,结合偏光显微镜薄片、阴极发光及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手段,探讨了川西北双鱼石构造栖霞组储层成岩和成藏期次及流体演化.结果表明,川西北双鱼石构造栖霞组上部储层整体为亮晶云质灰岩,可将其成岩矿物充填划分为四期,依次为早期微细晶方解石、重结晶的方解石、围岩孔洞中共生的石英钠长石和沥青、裂缝中充填的白云石和方解石.结合不同成岩阶段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埋藏史分析表明,二叠到中三叠纪研究区整体沉降接受沉积,埋深加大并受峨眉地裂伴随的热液作用影响,形成重结晶方解石,早中三叠-中侏罗纪下寒武统烃源岩达到生油高峰,使得第一期原油充注到栖霞组储层,随后二叠系中下部烃源岩在早侏罗-早白垩世达到生油高峰,即第二期原油充注.富硅热流体的充注形成石英和钠长石,同时由于埋深和热流体的改造,部分原油裂解生成沥青,古气藏开始逐步成藏.燕山晚期到喜山期龙门山地区在中生代中晚期经历了持续的逆冲构造变形,在构造裂缝充填白云石和方解石.裂缝充填方解石脉中捕获含甲烷包裹体和沥青包裹体,即古气藏随之调整,整体呈现早成藏晚调整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4.
白云鄂博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其资源储量影响着全球稀土资源配置的格局。稀土矿赋存于碳酸岩中,因钻孔深度所限,碳酸岩深部的延伸情况存在争议,是可以延伸较深的岩浆通道,还是根据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显示的有限深度(约2.5km)。本文在地表展开矿区及周边岩性-构造填图和所卷入岩石的变形特征研究,将剖面上与平面上的构造样式进行对比,将有利于解决上述争议问题。本次研究在好沁、尖山北部、西矿北部一带发现大型逆冲断层,并将其命名为“好沁-尖山北逆冲断层”。该逆冲断层下盘为互层状的(粗)砂岩、灰岩和泥岩,粗砂岩的碎屑磷灰石下交点最年轻群组为1284±104Ma,砂岩的碎屑锆石最年轻组为1179±8Ma,均比白云鄂博碳酸岩的年龄(约1.3Ga)年轻;结合寒武-奥陶纪化石,厘定下盘地层为下古生界。断层上盘为变砾岩、变石英砂岩、板岩和赋矿碳酸岩,变石英砂岩的碎屑锆石存在1.94Ga和2.55Ga的2个峰值,认为其沉积于古元古代。好沁-尖山北逆冲断层将元古代变沉积岩及赋矿碳酸岩推覆于古生代地层之上,断层面上广泛发育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厚度自20cm至7m不等,沿断层面有含铁质流体灌入而形成赤铁矿,断层面倾角变化大,从水平到直立产状,可能是受后期褶皱影响的结果;结合卷入断层活动的最年轻地质体为二叠纪花岗岩、以及区域内白垩纪不整合沉积在断层及下伏地层之上,限定好沁-尖山北逆冲断层的活动时代发生于二叠纪之后、白垩纪之前。水源头出露有变石英砂岩飞来峰,白云鄂博矿区与南部约30km处发育相似的、4条NE-SW走向的雁列式排列的航磁异常带,它们限定逆冲推覆距离为8~30km。白云鄂博碳酸岩属于推覆体上盘地质体,好沁-尖山北逆冲断层将其与根部错开,白云鄂博地区的碳酸岩未延伸到断层下盘,下盘岩石可能是古生代岩石,因此,矿区深部的剪切波速度突变可能与该断层的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995.
震旦系留茶坡组-寒武系牛蹄塘组在湘西北地区广泛分布,是重要的铀多金属富集层。文章通过微量元素分析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对凤凰地区黑色岩系微量元素与铀存在形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Mo、V等多金属富集层位基本相同,且多与铀异常层重叠。V/(V+Ni)值为0.66~0.97,U/Th值为3.31~144.75,V/Sc值为28.62~4 155.05,V/Cr值为1.54~25.15,δU值为1.82~2.00,均指示缺氧-硫化环境;凤凰地区Ni-Co-Zn三角图解显示出热水沉积特征,稀土元素分析显示Eu正异常(δEu值为1.12~1.39)和Ce负异常(δCe值为0.32~0.77),Sr/Ba值小于1,样品发育较多重晶石,结合微量元素特征与重晶石成因,认为沉积过程有海底喷流作用的参与。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使得铀多金属初步富集,海底喷流作用带来大量成矿物质,并对前期预富集的矿物溶蚀、萃取,在晶粒间或微裂隙重结晶,形成钛铀矿、紫硫镍矿和辉钼矿等独立矿物,同时在有机质作用下吸附各种多金属元素,形成钒系水云母矿物、硫钼矿集合体和针镍矿等多金属矿物(集合体),最终固结成岩形成铀多...  相似文献   
996.
准噶尔—北天山盆山过渡带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断裂系统错综复杂,相互叠加,改造着褶皱构造的形态,控制着油气成藏过程。目前对盆山过渡带断裂体系的展布特征、发育规模和复杂程度缺少系统研究。本文综合运用野外踏勘、地震资料解释,结合断层像素长度、分形维数等定量分析方法,对研究区断裂系统发育特征和差异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1)盆山过渡带断裂整体呈NWW向展布;以挤压构造样式为主,其次为走滑构造样式,反映研究区整体受控于压扭应力背景;北天山内部断裂构造样式、发育数量及规模多于山前带,反映了北天山内部地质构造和应力场的复杂性。2)盆山过渡带断裂发育具有很好的分形分维特征,山前带断裂分形维数值为1.207,北天山内部断裂分形维数值为1.485,表明北天山内部断裂构造发育和复杂程度明显高于山前带。3)盆山过渡带断裂的发育程度和复杂变形程度整体表现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渐减弱,南北方向的差异与地层能干性及构造应力在传递过程中不断损耗,逐渐减弱有关;东西方向的差异与区域走滑断裂的调节和逆冲推覆过程中主应力面并非保持水平而是向东发生倾斜有关。研究成果对了解研究区应力场分布和指导山前带...  相似文献   
997.
【研究目的】粤西北连州地区在早石炭世发育了大套的碳酸盐岩,代表性地层连县组是研究该时期碳酸盐岩沉积的理想地层。原连县组的半岭村选层型剖面底界不清,露头破坏严重,已失去层型剖面的功能价值,亟须在连县组中寻找新的层型剖面,为该地区下石炭统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和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大比例尺剖面测制、岩石鉴定和古生物地层等手段,系统研究了连州市九陂镇龙潭石街头地层剖面的岩性组合、生物化石和沉积环境,获得了其层序地层学特征,并厘定其底界时代。【研究结果】依据有孔虫的演化序列,以有孔虫化石Quasiendothyra kobeitusana,Q.konensis的消失和Bisphaera irregularis birina的首次出现,揭露了粤西北连州地区泥盆系与石炭系的界线从长垑组顶部层位粒屑灰岩中间通过,结合地层的叠复关系,连县组的发育时代可下延限于早石炭世杜内期。【结论】该剖面是目前区内已知早石炭世早期碳酸盐岩连续沉积厚度最大的剖面,地层序列发育完整,顶、底界面清楚,是连县组中已发现的最为理想的辅助层型剖面。这为建立连县组的次层型(参考剖面)奠定了基础。上述成果,对于粤西北...  相似文献   
998.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属于典型的克拉通内走滑断裂,而且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本文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顺北13号走滑断裂带的变形特征、活动期次、活动强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探讨其形成机制。顺北13号走滑断裂带整体呈NNW走向,可识别长度超过100 km,具有“平面分段、纵向分层、多期发育”的特点。断裂带在深层主要发育压扭构造,北段以挤压为主,南段以平移为主;在浅层主要表现为右阶斜列边界断裂控制的双断或多断地堑。顺北13号走滑断裂带主要在加里东中期(晚奥陶世)和海西晚期(中-晚二叠世)发生较强烈的活动,在加里东晚期(志留纪)也发生弱活动,断裂带活动性整体由北向南减弱,运动学标志显示其为一条右旋走滑断层。顺北13号走滑断裂带的发育过程主要受控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天山洋的多期俯冲挤压而产生的自北向南的主压应力,断裂带自北向南发生扩展延伸,与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北段具有一定相似性。  相似文献   
999.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是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利用野外露头、钻测井、地球化学及地震资料,对北塔里木地区肖尔布拉克组碳酸盐缓坡沉积进行了层序特征分析,探讨储层分布规律及层序发育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塔里木肖尔布拉克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2个层序均发育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不发育,海侵体系域远薄于高位体系域。每个层序内由巴楚-塔中向塔北依次发育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沉积,海侵期内-中缓坡发育藻席、潮坪沉积,外缓坡发育灰泥丘。高位期内缓坡发育潮坪、泻湖及颗粒滩,中缓坡发育微生物丘滩体,外缓坡发育灰泥沉积。据此建立了北塔里木肖尔布拉克组碳酸盐缓坡层序发育模式。有利储集体主要发育在海侵期内-中缓坡藻席,高位期内缓坡颗粒滩及中缓坡微生物丘-滩体中,高位期海平面持续下降使内-中缓坡浅水区潮坪相白云岩受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可形成溶蚀孔洞型储层。层序发育受古构造、古地貌、海平面变化、古纬度及古气候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温典  李英  魏娜  龚月婷 《大气科学》2019,43(4):730-740
路径突变是台风路径预报中的一个难题。2010年第10号台风Meranti(1010)在台湾岛南部海域西移过程中突然北折,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对其北翘路径存在较大分歧。选取预报成功与不成功两组集合成员各8例,对比分析台风Meranti路径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一个来自热带对流层上部槽的切断高空冷涡(UTCL)是该台风路径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系统。Meranti北翘路径跟它与UTCL的南北向耦合有关;(2)UTCL通过改变台风上层的环境气流影响台风引导气流。在UTCL移至台风北部过程中,台风的偏南风引导气流明显加强,有利于其路径北翘;(3)UTCL对台风Meranti北翘路径的影响还与其自身结构有关。水平环流宽且气旋性涡旋向下垂直伸展更深的UTCL对台风路径变化影响更明显;(4)位涡倾向方程的诊断分析表明,在TC与UTCL南北向耦合过程中,台风北部的正位涡水平平流项输送显著,有利于台风向北运动,且UTCL影响下产生的非对称风场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