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41篇
  免费   6347篇
  国内免费   7864篇
测绘学   2697篇
大气科学   8693篇
地球物理   4413篇
地质学   22391篇
海洋学   4781篇
天文学   210篇
综合类   3014篇
自然地理   4553篇
  2024年   364篇
  2023年   1424篇
  2022年   1766篇
  2021年   1917篇
  2020年   1424篇
  2019年   1894篇
  2018年   1251篇
  2017年   1332篇
  2016年   1440篇
  2015年   1657篇
  2014年   2589篇
  2013年   2122篇
  2012年   2341篇
  2011年   2372篇
  2010年   2142篇
  2009年   2194篇
  2008年   2237篇
  2007年   1816篇
  2006年   1685篇
  2005年   1676篇
  2004年   1398篇
  2003年   1486篇
  2002年   1289篇
  2001年   1297篇
  2000年   1179篇
  1999年   1023篇
  1998年   922篇
  1997年   982篇
  1996年   849篇
  1995年   828篇
  1994年   769篇
  1993年   637篇
  1992年   667篇
  1991年   493篇
  1990年   469篇
  1989年   324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8篇
  1964年   8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在潮汐应力、构造应力、地震断层和岩石破裂滑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作用的力学模式,该模式将潮汐应力与地震应力作用相结合,描述了沿地震主压应力和地震主张应务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力学作用方式,从而切入潮汐应力触发地震的物理机制,认为潮汐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在实质上归结为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的促滑作用,这种促滑作用分增压型和减压型。在此模式基础上,对中国大陆及邻区的不同类型地震的潮汐触发性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计算了中国及邻区一千多个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应力T轴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分量,分析了这些量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按纬度区域统计了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类型以及它们与潮汐应力作用方式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的比例随区域纬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其中,走滑型断层的比例在低纬区较大,而倾滑斜型断层的比例在中高纬度区较大;对整个统计区域而言,受增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数比例大于受减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对不同的纬度区域,不同的潮汐应力作用方式与之促滑的发震断层类型也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最后,本文将中国及邻区受到潮汐触发作用的地震按构造应力区域划分,计算了这些地震发震时刻的日月位置参数,得到了各构造区域上具有潮汐触发物理机制的地震发震时的日、月位置参数分布图象。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evitus data, the climatic states of the warm pool in the Indian Ocean (WPIO) and in the Pacific Ocean (WPPO) are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WPIO has a relatively smaller area, a shallower bottom and a slightly lower seawater temperature than those of WPPO. The horizontal area at different depths, volumes, central positions, and bottom depths of both WPIO and WPPO show quite apparent signals of seasonal variation. The maximum amplitude of WPIO surface area‘s seasonal variation is 58% larger over the annual mean value. WPIO‘s maximum volume variation amplitude is 66% larger over the annual mean value. The maximum variation amplitudes of the surface area and volume of WPPO are 20.9% and 20.6% larger over the annual mean value respectively. WPIO and WPPO show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mainly due to the different wind fields and restriction of ocean basin geometry. For instance, seasonal northern displacement of WPIO is, to some extent, constrained by the basin of the Indian Ocean, while WPPO moves relatively freely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The influence of WPIO and WPPO over the atmospheric motion must be quite different.  相似文献   
13.
青藏块体东北缘断层形变与中强地震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祁连山-海原断裂带近期断层形变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多场地,大范围的断层活动异常是中等强度地震发生的显著背景,并且往往与大陆地震活动的阶段性总体状况相呼应;区域形变存在明显的特征量,包括特征形态和特征时间,同一场地在不同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具有重复性,但会受到背景差异显著的不同地震的影响,目前形变状况表明研究区仍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壳运动背景。  相似文献   
14.
正是麦收季节,在义马市马庄村附近义煤集团北露天排渣场新复垦的土地上,家住马庄村的马宗新老汉心情格外的高兴,因为今年他家刚分的七亩地里种的麦子长的还不赖。麦收前,他和老伴正忙着种花生,说起收成,他乐了:“去年又分了七亩地,我种了一半的油菜,长的也不赖,打了100多斤油。几亩麦子最少也能打1000多斤麦……”和马宗新不同,马庄村二组的马志敏承包了100多亩地种烟叶,他投资了几万元建起了5个可炕20亩烟叶的大烟炕。马志敏看重这个地方,是因为这里条件好,他说:“这里空气好,污染小,刚复垦的土地土层均匀,适合种烟叶……”  相似文献   
15.
16.
根据2001年11至2002年1月间北部湾海域秋、冬季2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北部湾海域甲壳类的种类组成及分布进行研究。本次调查共渔获虾类24种,隶属于6科11属;蟹类30种,隶属9科19属;虾蛄9种,隶属2科6属。各种类沿水深和地理分布有明显变化,主要集中分布于湾中部水深21~80m海域。  相似文献   
17.
重庆地面最高气温与最大风速年极值的渐近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重庆1951-1990年间地面最高气温和1956-1990年间地面最大风速年极值的记录,采用韦伯分布和耿贝尔分布分别对其渐近分布进行拟合.通过统计推断,找出重庆地面最高气温和地面最大风速年极值遵循的最佳渐近分布--韦伯分布.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特征信息的车牌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车辆牌照本身的现有特征信息,提出一种车牌识别方法.采用全局动态阈值法进行二值化处理图像,牌照定位算法简单迅速,字符分割参考垂直投影间隔和字符的纵横比.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江山—绍兴断裂带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它是江南陆块与华夏陆块神功运动形成的碰撞拼贴带。它表现出明显的多期变形、构造叠加的特征:神功运动形成近东西向平卧褶皱;印支运动沿断裂带有向北西强烈的推覆挤压。断裂带不同时期的活动反映了不同特征的构造环境,形成不同的构造变形特征,并对两侧的地质历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丰富的实际资料,论证了地下水的卤素元素(F、Cl、Br、I)的形成、含量及其分布规律与含水介质成分、上覆岩土性质、地下水退流条件、氧化还原环境、地下水矿化度之间的关系。根据江汉平原东部区和鄱阳湖区地下水中Br、I元素的调查研究结果及它们形成的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结合长江三角洲南部区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条件分析对比,指出该区是一个形成Br、I矿泉水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