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29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590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52篇
海洋学   23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夏季乌拉尔地区大气环流持续异常的形成与维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天气尺度瞬变涡旋与时间平均基本气流双向相互作用建立异常型的角度,研究了夏季乌拉尔地区大气环流持续异常的形成与维持,首先基于合成分析,研究了持续异常期间的天气尺度瞬变波活动情况,结果表明:正异常时,在上游地区,从北大西洋中部到西欧沿岸,瞬变活动明显增强。负异常过程时相反,该地区瞬变活动减弱。利用线性正压原始方程模式,研究了在合成正异常基本流及7月气候基本流等两种基本流下,正异常时上游异常瞬变活动对异常建立的贡献。结果表明:正异常时,上游增强的瞬变波活动有利于正异常的建立与维持。利用基于线性正压原始方程模式设计的风暴轴模式,研究了时间平均基本流在组织与调控瞬变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当乌拉尔地区高压脊发展时,有利于瞬变在上游的北大西洋中部到西欧沿岸地区组织起来。脊发展越强,越有利。结合上述两方面的结果,提出了瞬变与行星波双向相互作用的乌拉尔持续正异常形成和自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92.
针对现行冰雹云参数化模式中假定冰雹谱服从特定的负指数分布,冰雹增长率依赖其加权平均末速度以及粒子间的数浓度转换不守衡等局限性,作者建立和发展了一个包括云滴、云冰、雨滴、雪团、霰和雹的云中主要水成物场及凝结、撞冻等37种主要微物理过程,可用于预测和研究三维强冰雹云降雹过程的冰雹分档模式,模式能够提供在雹云参数化模式中无法提供的关于冰雹增长与分布的信息,研究共分三部分;模式的建立及冰雹的循环增长机制;冰雹的分档分布特征;冰雹产生与增长的微篁,经一部分,通过建立模式及模拟一个多单体风暴个例,对多单体中冰雹的增长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93.
孟加拉湾由于陆源物质大量输入产生稀释效应,使碳酸盐含量表现为冰期时减小、间冰期时增大的“大西洋型”旋回。通过对该区四支活塞岩芯的有孔虫溶解指数、浮游有孔虫沉积通量、CaCO3 沉积通量和 >16 0 μm粗组分沉积通量的分析发现,研究区碳酸盐溶解作用强烈,表现出冰期减弱而间冰期增强的总趋势,且溶解作用滞后于浮游有孔虫壳的氧同位素旋回,尤以氧同位素 4、5期的高溶解度情况与印度洋和太平洋氧同位素 5期晚期至 4期为CaCO3溶解高峰一致。因此,孟加拉湾地区的CaCO3 旋回是大西洋型稀释作用与太平洋型溶解作用两者叠加的产物.  相似文献   
94.
1概况9516号强热带风暴是一个路径少见的南海热带气旋。1995年10月9日08时生成于永兴岛东南方约600公里的海面上,生成后迅速西移,11~13日经过海南岛南部、西部、西北部海面加强北上。13日02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15时在广西合浦登陆,然后东北移与西风槽合并减弱消失(见图1)。在这个强热风暴西移北上的过程中,广东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地区出现了大暴雨,12日暴雨是台风倒槽造成的,14日暴雨则是台风槽与500hPa西风槽共同作用的结果,三天雨量在100~400mm之间(见图2)。暴雨中心出现在阳江市西北部八甲镇,总雨量为385.7mm,…  相似文献   
95.
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平凉局地强对流风暴过程,揭示了平凉发生强对流天气独特的地形因素。  相似文献   
96.
利用加拿大大气环境局第二次冬季风暴观测(简称CASPⅡ)的部分资料,对加拿在东海岸冬季风暴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风暴能达到爆发性发展程度,并对其中一个形成眼区的强风暴例子做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97.
利用MM4客观分析资料,对1993年5月5日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大黑风暴天气进行了位涡的中尺度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700hPa冷锋区附近存在着正负位涡偶,与飑暴系统中高低气压偶相类似:在黑风暴发生前冷锋附近的负位涡区及黑风暴强盛期的位涡梯度最大区域为黑风暴区;高层位涡向低层传递是导致气旋加强的重要因子之一;层结热力不稳定是风速加大及正反馈作用的因子。  相似文献   
98.
中国西北地区1993年5月5日黑风暴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1993年5月5日我国西部地区黑风暴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次黑风暴是由强寒潮爆发,在特定季节(春季)和裸露、疏松的下垫面(沙漠、戈壁)条件下形成的中尺度现象。在对流层中低层垂直方向上存在很强的风切变,利于湍流发展;非地转强迫作用对次级环流贡献大于地转强迫作用;黑风暴前后显著的辐射加热不均匀分布所形成的热力正反馈作用,造成近地层局地锋生,并使热力正环流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99.
“93.5”黑风暴发展结构和不同模式分辨率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3年5月4~6日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黑风暴”。用改进的MM1和高分辨PBL参数化及40 km细网格控制试验能基本上模拟出“93.5”黑风暴的结构和演变。模拟结果表明,黑风暴发展时段,在PBL内与一个中尺度气旋性强涡旋相伴,在对流层内与一个垂直涡柱相伴。这个伸展至对流层顶的涡柱下(上)半部是与低(高)空强烈辐合(辐散)入(外)流相伴的气旋(反气旋)性涡柱。该黑风暴结构不同于一般锋面结构,其主要判别是:界面坡度陡,θe水平梯度大,斜压性强,PBL内暖心明显。该暖心结构与下垫面剧烈热力强迫有关。不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