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07篇 |
免费 | 985篇 |
国内免费 | 96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4篇 |
大气科学 | 325篇 |
地球物理 | 235篇 |
地质学 | 3925篇 |
海洋学 | 431篇 |
天文学 | 28篇 |
综合类 | 388篇 |
自然地理 | 4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3篇 |
2023年 | 204篇 |
2022年 | 245篇 |
2021年 | 194篇 |
2020年 | 177篇 |
2019年 | 179篇 |
2018年 | 108篇 |
2017年 | 125篇 |
2016年 | 163篇 |
2015年 | 162篇 |
2014年 | 282篇 |
2013年 | 220篇 |
2012年 | 264篇 |
2011年 | 237篇 |
2010年 | 216篇 |
2009年 | 212篇 |
2008年 | 185篇 |
2007年 | 200篇 |
2006年 | 195篇 |
2005年 | 168篇 |
2004年 | 163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78篇 |
2001年 | 182篇 |
2000年 | 141篇 |
1999年 | 127篇 |
1998年 | 162篇 |
1997年 | 127篇 |
1996年 | 144篇 |
1995年 | 140篇 |
1994年 | 113篇 |
1993年 | 95篇 |
1992年 | 120篇 |
1991年 | 75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46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家界市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造就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同时存在众多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分析张家界市永定区2014年至2022年详细的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对区内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易发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以中部断层发育区与东北部页岩地层区最多,时间分布相对集中在5、6、7月雨季; 区内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并受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 在碎屑岩丘陵地貌中灾害点密度最高; 在志留系砂质页岩岩组中地质灾害最易发; 受构造影响明显,断褶构造带处灾害点密集; 灾害高发期与雨季耦合,诱发因素主要是降雨; 不合理地切坡建房、道路建设等工程活动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采用易发程度指数法,基于ArcGIS信息统计分析,将全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与低易发区。研究可为永定区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防治、旅游路线及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2.
香港海域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取香港海域7个水环境控制区在1988-1999年期间每月或每半月定位边疆聚样的37个水质测站,每个测站选用17个水质参数,研究香港海域海岸带水体叶绿素-a浓度及其相关因子的时空分布规律。对37个测站17个参数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香港海域东部由半封闭海湾组成的水域控制区,其赤潮发生频率较高;西部水域属于河口环境。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BOD5对叶绿素-a浓度普遍存在显著性影响,氮和光照条件在东部地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比西部海域更显著,而磷以及包括盐度,温度,溶解氧和pH在内的海洋物理化学条件在西部海域有更显著的影响。在整个香港海域,年内平均最高叶绿素-a浓度主要出现在冬末春初和夏末秋初,东部海域的年平均叶绿素-a浓度一般高于西部海域。香港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普遍存在一个8-10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3.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院士曾经通俗地指出,“人们无论从哪一个地点朝哪一个方向走.都会发现地理环境逐渐变化。有时变化很快,有时变化很慢,有时这几种自然现象变化较快较显著,有时那几种自然现象变化较快较显著。这就是自然界的地域分异。”(黄秉维,论中国综合自然区划,1965)注意,这里所说的是地理环境和自然现象的地域分异,是指具体事物的空间变化,其表现极其复杂多样。这其中有规律可循吗?有。这就是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之一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64.
新疆准南煤田沙县石场一带主要的含煤地层是八道湾组。本文从区域和研究区的地层、构造入手,结合研究区的煤层特征,分析了聚煤规律和控制因素,得出:古环境是提供聚煤可能性的条件,而聚煤作用的强弱则很大程度上受古构造活动的方式和强度控制。 相似文献
65.
河南木厂河地区,位于秦岭-大别山中央造山带的东部,桐柏-大别构造亚带东段。区内以长期活动的NWW-近EW向深大断裂及派生的NWW向,SN向断裂以及平行于东部郯庐断裂带的NE向断裂为主要特征,褶皱表现为形态复杂的宽缓线形。通过调查研究,确认了木厂河矿区存在三个构造岩石单元:核杂岩单元(CC)、超高压单元(UHP)、高压单元(HP).各单元之间发育有大型的拆离断层,有利于成矿元素富集。本区矿床的形成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折返后的伸展拆离作用密切相关。矿体形成部位主要在核杂岩单元之上,超高压单元之下的拆离断层带。拆离断层对本区的矿化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6.
根据龙门山构造带的地震地质特征、地震活动规律及新构造活动特征,认为该地区区域稳定性受控于龙门山断裂带,而断裂带又以韧性切变形为主,蠕滑运动为特征,这决定了该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67.
68.
为了控制煤层气井开采过程中的水窜问题,采用自主设计的试验装置对沁水盆地晋城地区煤层气样品进行模拟试验,获得了井斜角分别为0°、30°、60°、90°条件下隔水层界面胶结强度试验数据,分析了井斜角对隔水层界面胶结强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隔水层界面胶结强度随井斜角的增大而降低,原因是随着井斜角增大,井壁的泥饼环上部依次变薄,下部依次变厚,井斜角到90°时达到最厚,且随着泥饼的变厚,泥饼成分中黏土矿物的成分逐渐减少,钻屑和重晶石的含量逐渐增多。分析还认为,影响隔水层界面胶结强度主要因素有黏聚力、泥饼的含水率、颗粒密实程度、颗粒结构和矿物成分。因此,煤层气井型对隔水层界面胶结强度的影响较大,即若采用水平井开采煤层气,可能水窜问题更突出。 相似文献
69.
70.
通过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分析、矿区构造-脉岩-矿化蚀变带填图、构造专题研究和勘探资料整理和编图,厘定了矿区成矿构造系统,阐明了矿区成矿构造系统的构成、样式和空间分布,提出了矿区西部SN向"八"字型逆冲断裂子系统,矿区中东部NE向"多"字型横张断裂子系统和NW-NWW向"X"型逆掩断裂子系统组成的复合成矿构造系统。根据矿区板理、压性断裂、岩脉和矿脉构造产状、特征和组合型式进行动力学分析。突出主构造方位和性质的演替,综合分析中三叠世以来矿区构造、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等地质事件的相互关系,重建矿区构造-成岩-成矿演化序列。系统地总结了矿区构造控矿规律,即:复合成矿构造系统控矿,控岩构造与控矿构造具有一致性和构造界面控矿,NE向控矿断裂具有明显的走向优势性, NE向矿体明显向南西侧伏和74~81线为矿区的矿化中心,缓倾斜矿体在剖面具多层次性,多阶段构造-热液成矿叠加形成矿化富集。结合上述成矿构造研究和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成果,提出了矿区深部74~81线NE向构造与NW-NWW向构造交汇部位附近,以及地表NE向主矿带两侧和近SN向矿带北端为下一步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