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草原月夜     
京北的草原距离城市似乎并不遥远,但我们却花费了半天的时间用来赶路。怀柔的山路太不好走了,货车还很多。路上,原本晴朗的天空变得越加阴沉,我能够嗅到从窗户飞进来的湿冷空气。很明显,我们正迎着冷空气前行,弄不好这次不得不欣赏一次草原雨景?  相似文献   
72.
1981-2010年中国散射光合有效辐射的估算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散射组分能够增强植被冠层光能利用率,从而增加碳吸收。因此,散射PAR是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的重要驱动因子。本文尝试估算我国1981-2010 年的散射PAR,通过空间化得到近30 年月尺度10 km分辨率的散射PAR空间数据集,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981-2010 年散射PAR多年平均值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总体上东北部较低,南部和西部较高。全国范围内的多年平均值在6.66~15.27 mol m-2 d-1之间,且夏季散射PAR最大,冬季最小。(2)1981-2010 年全国所有像素散射PAR年平均值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03 mol m-2 d-1/10a;但前10 年下降趋势明显,且1982、1983、1991 和1992 年存在明显异常。春季的散射PAR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其他季节均呈上升趋势。(3)1981-2010 年散射PAR时间变化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差异,我国大体呈现南部区域上升,北部区域下降。  相似文献   
73.
银川地区气溶胶特性的天空辐射计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地基天空辐射计测定了银川地区2003年10月-2004年8月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采用"SKYRAD"模式同时反演了银川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波长指数、体积谱分布、折射指数和单次散射反照率,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川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具有明显的H变化,4个季节的变化范围分别31%、33%、24%和38%,并主要表现出两种变化类型,而光学厚度的季节变化春季最大,冬季最小,波长指数变化与光学厚度变化基本相反,春季最小,冬季最大,这主要与北方沙尘活动有关;气溶胶尺度分布表现出双峰型结构,一种是位于半径0.15 μm附近的积聚模态,另一种是半径7 μm左右的粗模态,且粗模态浓度远大于积聚模态的浓度;折射指数实部春季明显升高,对波长的敏感性较低,而虚部春季显著下降,并且表现出对波长更低的敏感性,但两者在不同波段的微小变化均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且虚部表现的更为复杂;单次散射反照率春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并随波长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其他季节单次散射反照率在波长之间虽存在变化,但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规律性,表明这种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  相似文献   
74.
利用简单的土壤热传导方程建立模型,并结合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2004年6月22日~8月18日金塔绿洲附近观测的戈壁土壤温度序列,重点关注地下10 cm的土壤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在观测时段土壤温度除了有明显的日变化外,还存在周期为准4天和准两周的波动.利用滑动相关分析后发现,太阳向下短波辐射强度与土壤温度日变化能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与利用土壤热传导模型分析土壤日变化振幅年变化的相关研究的结论一致.太阳向下短波辐射强度与准4天周期波动实部分量在降水前后存在负相关关系.比较观测时段土壤温度准4天波动能量与同时期的天空温度,发现准4天波动可能与持续增强的云逆辐射有关.通过分析降水前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发现二者的日变化在降水后与降水前相比,振幅增大,位相前移.这一结果可以用土壤热扩散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土壤含水量增大而增大得到解释.最后利用回归分析发现T10的准两周波动可能与更大范围的大气环流场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5.
人体舒适度预报中体感温度的引进、修正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浙江省气候特征分析,引进体感温度公式并进行浙江省本地修正,最后作出人体舒适度预报。  相似文献   
76.
庄唯一 《四川气象》2005,25(2):35-35
六月的一天,康定县城乍暖还寒,习习的西北风夹裹着丝丝细雨,被山峰割锯的天空灰蒙蒙的,心情也有些阴暗。然而,当我钻草丛,踩乱石,七弯八拐,抹去一脸雾水,来到气象站时,被眼前的景致深深地感动了:正赶上站里清洁仪器,风雨中,挑水、松土、修剪杂草、擦洗仪器,七八个职工动作干练,有说有笑。风杆摇晃,小马过来扶着;曲管地温表有点偏,小杨正正支架;听说湿度自记不灵敏,老陈又去测场查看感应器。一阵忙碌过后,个个头发潮湿,黑黝黝的面庞经过汗水、雨水的洗礼,愈泛高原人特有的红晕。晌午,雨丝化成了云雾。他们在测场边草地上铺几张报纸,摆上各自带来的锅魁、蒸馍、  相似文献   
77.
极昼和白夜     
一个偶然的机会,先后看到了两篇介绍“极昼”与“白夜”的文章:第一篇中有这样一段话:“雅库次克地处北纬62度附近,极昼与极夜漫长,那里的太阳一出(来)就是几个月不落(下)。当时针指向深夜一、两点钟时,太阳依然高悬天空……极昼期过击之后,太阳就钻到地平线以下,一连就是几个月不出来”。  相似文献   
78.
雷暴天气现象的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暴是夏季主要的天气现象之一,并时常与闪电雷鸣相伴出现,天空乌云滚滚,其移动方向、速度较快,观测起来比较复杂。化德地区雷暴一般在3—4月开始,6—8月为强盛期,且多在午后出现,最晚到9—10月份。  相似文献   
79.
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已逐步影响到地球的健康状况,急需发展有效的地球健康诊断、评估与识别技术.为获悉地球健康状态,需要对地球进行全面的体检.谱遥感技术因具有动态、快速、大范围应用等特点,综合了地物波谱、地学图谱、地表时空演化谱信息,是监测和分析资源、环境乃至生态状况的最佳手段之一,是地球健康状况检测的核心技术.本文在遥感地物波谱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遥感揭示地学图谱和地表时空演化谱的优势,提出了谱遥感的定义、谱遥感地球体检应用的内容及其关键技术,总结了实现健康地球的谱遥感应用需求,归纳了天、空、地一体化的谱遥感平台构建方法,并探讨了提高地球体检效果的技术体系,最后对利用谱遥感技术开展地球体检提出了思路和展望.   相似文献   
80.
运用西藏羊八井观测站2009~2010年近1年的高时空分辨率全天空图像资料分析了测站上空的日间云量特征。年平均总云量统计结果为5.2;冬夏季节云量分布差别明显,夏季平均云量大,冬季小;无云、少云天气多出现在冬季上午,而夏季午后满云情况较多;1~4月及11、12月(冬半年)云量日变化特征明显,上午逐步增加,至17:00(北京时间)左右到达高值,随后逐步下降,形成白天云量渐多夜间云量消散的"循环"过程。运用该地资料还分析了运用时间概率方法估算的点云量与实际云量的差异,小时平均结果显示无云及满云天气条件下二者云量一致性较高,而对中等云量天气二者相差较大。更长时间尺度(天平均)的统计对比表明,随着统计样本增加二者差距缩小。总体来看少云天气情况下点概率云量估算低于实际天空云量,当天空多云时点概率云量则大于实际天空云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