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54篇 |
免费 | 2882篇 |
国内免费 | 38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33篇 |
大气科学 | 10647篇 |
地球物理 | 1934篇 |
地质学 | 5776篇 |
海洋学 | 2156篇 |
天文学 | 445篇 |
综合类 | 2962篇 |
自然地理 | 16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5篇 |
2023年 | 498篇 |
2022年 | 657篇 |
2021年 | 757篇 |
2020年 | 634篇 |
2019年 | 757篇 |
2018年 | 491篇 |
2017年 | 534篇 |
2016年 | 507篇 |
2015年 | 693篇 |
2014年 | 1464篇 |
2013年 | 1112篇 |
2012年 | 1533篇 |
2011年 | 1567篇 |
2010年 | 1613篇 |
2009年 | 1561篇 |
2008年 | 1551篇 |
2007年 | 1380篇 |
2006年 | 1430篇 |
2005年 | 1422篇 |
2004年 | 1157篇 |
2003年 | 1097篇 |
2002年 | 1017篇 |
2001年 | 868篇 |
2000年 | 830篇 |
1999年 | 583篇 |
1998年 | 682篇 |
1997年 | 576篇 |
1996年 | 518篇 |
1995年 | 458篇 |
1994年 | 419篇 |
1993年 | 346篇 |
1992年 | 347篇 |
1991年 | 337篇 |
1990年 | 270篇 |
1989年 | 227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61年 | 4篇 |
1957年 | 5篇 |
1941年 | 4篇 |
1936年 | 7篇 |
193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借助科技手段,采用先进的远程监控技术,投资近200万元的桂平市矿业综合管理系统,运行两个月以来,不断得到多方面的好评。 相似文献
952.
蔡尔诚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87,(2)
木文根据1966~1986年20年的观测研究,提出大气中存在一类“强降水构造”,它直观地表现为云区的组合。这类“组合”具有互补性、多尺度性、准静止性和阶段性、利用这些属性,有可能从常规地面图上(站距100-300公里)分析和预报出尺度为10~2公里的大~暴雨区;在省的加密地面图上(站距40~70公里)有可能分析出尺度为10~1公里的局地强对流雨。 相似文献
953.
干热岩开采时,往往需要借助于压裂手段对储层改造形成换热通道,因此,热储裂隙中的对流换热过程对干热岩采热有重要影响.借助于巴西劈裂试验得到粗糙单裂隙,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裂隙面得到裂隙的点云数据,经处理之后导入至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二维粗糙单裂隙对流换热模型,分析其对流换热特性并开展Morris全局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出口温度和平均对流换热系数随粗糙度增加而增加.局部对流换热系数与裂隙起伏度和波动程度呈强相关性,局部粗糙度较高,换热效率可有效得到提高.在裂隙开度较大(大于40μm)或初始流速较高(大于50 mm/s)时,平均和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在粗糙度越高时增幅越明显.体积流速与裂隙起伏度有强相关性,起伏度越大的位置对应体积流速越大.压力差随着粗糙度的增大而平缓增加.裂隙开度、初始流速、流体比热容和岩石热导率是花岗岩粗糙单裂隙对流换热过程中的灵敏参数,这些参数对模型的换热效率影响较大,并且与其他参数的相互作用也越强.该研究能够揭示流体在粗糙裂隙中的换热特征,并且找到影响对流换热的主控因素,为增强型地热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4.
环境同位素法在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测定了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年龄,识别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源,进行了补给量的计算,建立了地下水流系统,并取得了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955.
956.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生成大比例尺DEM的质量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结合最近完成几个项目的工作 ,介绍了应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生成大比例尺DEM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质量分析与检测方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957.
为了更好地监测预警江西袁河流域强降水天气,使用江西雨量资料、欧洲中心格点(1°×1°)再分析资料和江西雷达回波等资料,对袁河流域5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袁河流域强降水天气形势场是925~700 hPa切变线、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中心、西南气流达到12~18 m·s-1等因素影响;T-LnP图上整层水汽充沛,可降水量在75 mm以上;降水前低层累积不稳定能量CAPE(1000 J/Kg)和对流抑制能CIN(100 J/Kg)。(2)强降水回波的组合反射率CR在50 dBz左右,回波顶高在13 km左右,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在12 kg·m2左右;40 dBz回波顶高在6~7 km,45 dBz回波顶高在6.5 km以下。(3)强降水和回波强度dBZ成正相关,随降水的增强,回波明显增强;当回波强度≤20 dBz时,雨强几乎不变;当回波强度在20~35 dBz之间,雨强随回波强度增加而缓慢加大;当回波强度在35~50 dBz之间,雨强随回波强度加大明显增加;而当回波强度≥50 dBz时,雨强反而趋于下降或维持。研究结果对袁河流域强降水的监测预警和预报服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8.
利用1981—2012年4—10月青岛市7个观测站逐时降水量资料和同期NCEP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青岛市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建立青岛市短时强降水天气概念模型。结果表明:青岛市年短时强降水日数无明显变化趋势;4—10月均有短时强降水出现,7—8月是多发月份;短时强降水的日变化有2个多发时段,主峰在下午到傍晚时段,次峰在凌晨时段;即墨、平度、黄岛为青岛市短时强降水的多发区域,其中黄岛为连续性短时强降水出现最多的区域;青岛市产生短时强降水的天气系统可分为六种类型,西风槽型、横槽型、冷涡型、热带低值系统型、西北气流型、切变线型,其中西风槽型出现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
959.
960.
图像减影技术在自动报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莉茹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21(3):370-372
弹点分割一直是自动报靶系统的关健技术之一,所提出的减影技术不仅方法简单,而且能大大简化弹点的分割过程,使系统的工作效率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