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5篇
大气科学   440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6 毫秒
51.
从数值预报资料入手,结合风廓线雷达、多普勒雷达及自动气象观测资料对2008年9月14日飞船主着陆场区一次雹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雹暴过程中气象要素变化剧烈;侵入蒙古低压的冷锋带动中尺度辐合线移近场区时触发强对流迅猛发展;雹暴前期垂直风切变显著增大;深厚的对流不稳定层结、强烈的正涡度平流和垂直上升运动等是雹暴的主要成因;雹暴前期TBB值迅速降低,雷达RHI回波图上,在无回波穹窿区上部为雹源区;冰雹落在θse舌轴的北侧和高空锋区的南侧。  相似文献   
52.
大雨漏报失误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17日大雨天气过程预报有一定难度,降水预报失误较大,在分析数值预报天气形势、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上,阐述了当时预报的预报思路,分析实时天气形势的演变,指出500hPa环流经向度大,本地没有辐合区,西南气流向北挺至60°N,是诱发实时天气形势突变的触发物理机制,上下层高空槽从前倾转为后倾槽,利于强烈的上升运动产生,高空引导气流的演变,导致地面冷锋的移速加快,暖湿空气的配置变化是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2007年3月3—4日鲁南地区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空、地面实况观测资料和物理量场资料,对2007年3月3-4日鲁南地区的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槽、低涡及地面气旋是暴雨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配合、稳定可靠的水汽辐合、潜在的不稳定能量和强烈的垂直运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使鲁南地区在初春时节出现了罕见的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54.
一次雷击事故的天气形势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气形势图、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2007年8月13日下午揭阳市一宗雷击事故的天气条件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本次雷击事故的强对流天气是由于地面低压槽和高空槽的激发而引起的。发生雷击事故时,闪电频数达到26.3次/min,电流幅值均值为21.2kA,由于发生雷击事故的岐山塔处在雷电高发区,地势突出,具备了先导放电的条件,而且该塔没有任何防雷设施,从而导致了雷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华北地区一次连续大雾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吕淑琳  张敏  张晓平 《气象科技》2008,36(4):425-428
对2004年11月29日到12月4日华北地区一次连续大雾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西北气流以及西南暖湿气流是大雾发生的重要条件;大雾期间地面上的相对湿度达到了94%以上,华北地区先后被稳定的大陆高压和鞍形场控制.低层充沛的水汽、稳定的层结条件以及低空风速较小导致该地区水汽不能及时随大气扩散;高层下沉以及低层有弱的上升气流在低空的某层高度上易形成稳定层结,导致大雾的形成.  相似文献   
56.
对2007年6月9日东兰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初步的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对于提高预报准确率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7.
王翔跃  肖天贵 《气象科学》2023,43(3):337-344
利用ERA-Interm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1—2月发生的两次寒潮事件(简称过程A和过程B)的天气环流形势和位势涡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过程A爆发后的冷空气促进过程B的形成;(2)等熵面上的位势涡度可用来追踪并判断寒潮的变化特征;(3)通过350~200 hPa处的位涡值特征可提前6 h预测寒潮开始爆发的时间和强度;(4)上游和下游系统对判断寒潮爆发的特征同样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介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广东省天气形势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实现了:1)具有分类查找、关键字查找、日月历查找、组合条件查找等多种方式查找历史相似个例的功能;2)通过数据库、文件及"广东省历史实时一体化数据访问接口(IDEA)"等方式,首创Micaps格式数据、模式再分析数据、台风路径数据、华南自动站数据及图片统一在一个系统上显示;3)通过相似预报计算模块,自动计算历史相似场并排序显示,然后通过系统迅速查看历史形势场及实况场,方便对当前的天气预报做评估。  相似文献   
59.
1998年华南暴雨试验暴雨过程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常规的高宽和地面观测资料及T106格点场,对1998年5-6月华南暴雨试验期间的7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7次暴雨过程对的影响较辐建强烈,7次暴雨过程均与冷空的了南下有关,属于锋面降水系统。  相似文献   
60.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11月13-14日黑龙江省东部出现的暴雪过程进行天气形势分析及物理量场特征诊断。结果表明:此次降雪过程,受冷涡东移影响,地面气旋加强,中低层存在明显的冷暖锋区。850 h Pa暖舌北伸,系统锢囚。黑龙江省东南部处于急流轴的左侧,有利于暴雪的产生。降雪量大值区处于垂直速度大值区和假相当位温密集带。散度场也能很好的反应出暴雪落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