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6篇
  免费   1692篇
  国内免费   2846篇
测绘学   1042篇
大气科学   8861篇
地球物理   545篇
地质学   690篇
海洋学   893篇
天文学   83篇
综合类   406篇
自然地理   964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299篇
  2022年   401篇
  2021年   447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446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591篇
  2013年   508篇
  2012年   565篇
  2011年   569篇
  2010年   613篇
  2009年   574篇
  2008年   619篇
  2007年   613篇
  2006年   581篇
  2005年   573篇
  2004年   511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453篇
  2001年   411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4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4篇
  1936年   7篇
  193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992.
本文对华南西部热带气旋槽暴雨的天气学特征以及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做了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和其他低值系统共生的华南西部热带气旋槽是形成热带气旋槽重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机制的天气事实,并对其结构特征作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这将对华南西部热带气旋槽暴雨特征的认识和预报业务工作的改进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通过对1970~1985年盛夏(7~9月)全部南海热带气旋个例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南海热带气旋生成的几种主要流场及其正常路径和异常路径的环流特点。本文还介绍了南海热带气旋严重影响北部湾北部海面的一种典型环流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4.
尽管每年美国中部有许多对流系统出现,但一些对流复合体的碎云砧消散或移走之后,在卫星云图上只有少数可以很好地确定为典型的中层涡旋.本文介绍1981-1988年中尺度对流系统生成涡旋(MCV)事件的气候分析结果,并讨论涡旋环流明显时的天气背景.针对许多个例,用最近的探测资料考查了卫星云图判别的MCVs每个发展阶段的运动学和热力学特征.对MCVs的形成和维持似乎有益的大尺度环境场特征包括弱的气流、弱的垂直切变、弱的环境相对涡度以及强的水平和垂直湿度梯度.可以用涡度方程的形变项解释观测到的中尺度涡旋快速生成的情形. 大多数MCVs出现在MCC型(即圆形的)系统中,但所有记录的个例(1981-1988出现在美国中部的24次事件)中只有一半起源于那些在大小和生命期上满足Maddox严格的MCC判据.此外,因为一些MCVs从尺度小且生命期相对短的对流系统中出现,所以,天气背景以及潜热释放的数量可能成为决定MCSs是否导致MCVs产生的重要控制因子.大多数MCVs(80%)首先在40°N以南观测到.既然许多对流系统在40°N以北形成,所以,MCVs在偏北地区稀少的现象并不是该地区缺乏对流系统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5.
1.引言在过去十年中,温带海洋迅速加强的气旋已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这种重视相当大地受到早期业务模式在预报这种风暴所经受到的困难所刺激(Leary,1971等)。例如,Sanders 和 Gyakum(1980)曾发现:在1978和  相似文献   
996.
列举了大西洋北部和太平洋北部各能量活跃区之间相互热力作用的一些统计研究结果。阐明了大西洋北部的气旋性水环流圈与反气旋性水环流圈相互热力作用的原因,首先是通过洋流的热输送,而且气旋性洋流运行周期约为2年和3~3.5年,反气旋性洋流运行周期为4,5年和6.5~7年;其次是通过气旋性洋流和反气旋性洋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周期为3~4年。大西洋北部和太平洋北部之间的热力作用周期为2.5~4年和7~9.5年。  相似文献   
997.
许明荣  冯志娴 《气象》1992,18(4):52-54
本文介绍用微机对强对流雷达回波的性质作客观判别,进而作出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以及用所收集的天气实况作检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焦佩金 《气象》1992,18(6):19-25
本文分析了1991年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的发生情况、强度变化和路径特点。认为近海北上路径少和无登陆北上路径,登陆热带气旋少和登陆的时空分布相对集中,近海强度和速度多变以及近海异常路径偏多,是本年度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99.
马中元 《气象》1992,18(7):32-35
天气预报图形(象)显示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取代目前地(市)台传真、填绘图业务,逐步取代省台部分填绘图,达到改变传统手工作业方式,实现天气图形(象)在屏幕上操作和计算机控制作业流程。整个系统预计2—3年完成,部分产品已在省台和地(市)台投入业务使用。 一、开发环境与混合语言编程 1.开发环境 图形(象)系统在3.0以上DOS版本环境下运行,对硬件要求不高,显示卡支持  相似文献   
1000.
杨起华 《气象》1992,18(8):41-42
引言 黄冈地区地级气象业务系统始建于1986年8月,最初为武汉数字化雷达系统的一个远程终端,接收每10分钟一幅的武汉数字化雷达伪彩色回波图。经数年的充实完善,现已发展成能接收武汉数字化雷达图,武汉、宜昌两部数字化雷达拼图,GMS卫星云图,以及地面至100hPa各标准层等压面天气图和各种数值预报图表的多功能现代化的地级气象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