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图片新闻     
近期,修武县连降大雨,该县国土资源局对辖区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严密监测。8月2日,该局局长王仕国带领有关人员,冒雨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逐一查看。图为在西村乡洞湾村一隐患点现场查看。  相似文献   
62.
今年天气多变,6月初的抗旱呼声犹在耳边回荡,蓦然间风云突变,部分省市暴雨倾盆,不少地方成了水乡泽国.大城市的雨中“沦陷”尤其引人注目.6月18日,武汉迎来1998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雨,一天下的雨水量相当于15个东湖,一些路段变成“泽国”;6月23日,北京暴雨成灾,一小时降雨量有的地区竟达到128毫米,道路积水成河,导致市区交通大瘫痪;6月28日,长沙大雨如注6小时,部分地区积水甚至没过大腿.  相似文献   
63.
做梦也没想到,俺居然驾车穿越四省区,奔赴2000多千米之外的厦门观看日环食!由于工作关系,加上天气原因,一直没有定下环食的观测地。回想起09年那次长江大日食,早早地来到长三角,大包小包的带了一大堆的器材,眼看着当地天气越来越差,湖北一带天气越来越好,却由于没办法及时机动转移,结果被一场大雨浇了个透心凉!  相似文献   
64.
分析2011年6月27~28日大理地区人汛来首场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量特征以及风廓线雷达资料,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东移的中纬度槽和低层的切变线;区域性强降水开始前,大理上空是不稳定能量的密集区且大气处层结于不稳定状态;从水汽条件看,过程开始前低层湿度虽大,但没有水汽的强辐合;强降水出现时存在剧烈的上升运动释放不稳定能量,且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散度场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但低层辐合并不强;信噪比和垂直速度在降水的持续时间和降水强度方面与降水对应关系非常密切,强降水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与40dbz高信噪比出现时间一致,垂直速度负值绝对值越大降水越强,厚度越厚持续时间越长;强降水出现时水平风随高度存在多层切变,强降水出现期间水平风矢量达到最高的位置,随着降水的减弱,测量到的水平风矢量高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5.
通过分析本站近十年来大雨及以上降水天气过程的EC预报场的分布特征,发现其中的部分因子对预报南宁市大雨及以上降水有较好的消空作用。据此制作南宁市大雨预报系统,并给出南宁市大雨预报消空条件和2004年试用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66.
南宁市大雨以上强降水的V-3θ结构特征及预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计分析了1988-2003年南宁市大雨以上强降水过程的V-3θ结构图,结果显示:降水前12-36h有95%的个例达到大雨以上强降水的前兆特征,就大气稳定度条件分析而言,这一结果已经起到较好的预警作用,配合其它动力条件、水汽条件的分析,对提高南宁市强降水的预报准确率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可以应用到日常预报业务中。  相似文献   
67.
为准确预报大雨落点,对汛期(5-9月)甘南州大雨的环流形势、天气系统和气候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短期预报经验进行了分片预报,建立了影响甘南州大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68.
辽宁省大雨以上降水日数分布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雨以上降水日数反映了降水的非平均状况,对于气候异常变化和预报预测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辽宁省作为研究区域,根据1957-2013年辽宁省内23个和省外4个雨量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利用趋势系数法计算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通过Mann-Kendall检验法检测突变。采用Morlet小波技术分析年际与各季节的变化周期;借助ArcGIS软件工具的Kriging插值和IDW插值模块对研究区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空间变化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际以及春、夏两季的周期大约为38年,秋季周期约为15年;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年际变化呈现微弱的减少趋势,不同季节略有差异。57年来,辽宁省大雨以上降水日数变化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辽中地区下降趋势略有滞后,辽西地区变化情况较其他区域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69.
河西走廊一次大雨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09年8月18日发生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区域性大雨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水汽条件、卫星云图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500 hPa巴尔喀什湖至新西伯利亚阻高的发展使得脊前冷槽南压加强,为这次区域性大雨形成提供了冷空气来源,副热带高压明显西升北抬为大雨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700 hPa低空低涡的辐合为大雨产生提供了必要的上升运动,并促使对流不稳定层结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发现,中低层不稳定能量触发,在大尺度锋面降水云系中产生中尺度对流云团活动,是造成局地雨强较大的主要原因。高低空螺旋度"上负下正"的配置,对强降水的预测和落区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0.
In this paper, it is elucidated that the total deformation (TD), defined as the square root of the sum of squared stretching deformation and squared shearing deformation, is an invariant independent of the coordinate system used. An idealized flow field is then constructed to demonstrate the confluence effect of a non-divergent and irrotational deformation field on moisture transport.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ole of TD, one heavy rainfall case that occurr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RYR) over China, associated with a front with shear line, is analyzed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output data. It is found that right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precipitation, the effect of the confluence induced by deformation on moisture transport provides a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precipitation, both loca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zone of large TD coincide with the confluent shear line. The rainhands are nearly parallel with, and located lightly to the south of the zones of large TD and the confluent shear line. The TD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increases in value as precipitation persists. When TD approaches its maximal value, the next 6-hour precipitation reaches its peak correspondingly. A tendency equation for TD is derived. The analysis of linear correlation and RMS difference between individual terms in the total deformation equation and the sum of the terms shows that the pressure gradient plays a major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local change of total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