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二十九年十一月二至四日,在陕西全省(尤其是北部)发生数次的大雨,在这已届初冬的时令,确是罕有的特例。其天气的演变并不属简单的冷面情形,很值得特别提出的。此期中雨量已为历年所还不及:雨量 11月榆林黄龙山华山商县西安凤县南郑2日 40.4 0.2 0.93日 7.1 2.0 0.8 6.7 3.9 29.1 19.14日 26.6 30.2 47.5 26.5 22.1 4.9 27.48日 3.4* 3.2* 2.2* 1.4* 15.9共计 74.1 32.2 51.9 36.4 28.2 35.4 633月总 74.1 68.2 36.7 30.2 67.2  相似文献   
32.
本利用实况资料、ECMWF、T213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对2004年7月24日~26日玉树地区大降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降水过程是发生于大的环流系统(中亚大槽、东亚大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由强转弱的背景之下,由高原低涡、切变线与高原槽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分析表明,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活动对局地大雨的产生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3.
陈峪 《气象知识》2014,(3):46-47
暴雨的量级 人们常用“倾盆大雨”“滂沱大雨”来形容雨大,也会用直观感觉来称“疾风暴雨”“狂风暴雨”。因此,人们对“暴雨”的理解就是一场来势猛、雨量大的雨。  相似文献   
34.
全面统计了温州机场1991-2013年期间发生的历次强降雨,包括大雨和暴雨(含大暴雨),分析了强降雨的年变化、季节变化和月变化特点,对暴雨发生的天气形势进行了统计和分型,得出,强降雨总体呈增加趋势,每10a增加约0.7个大雨日和0.8个暴雨日;大雨各季日数从多到少依次是春夏秋冬,暴雨各季日数依次是夏春秋冬,大暴雨各季日数依次是秋夏冬春;大雨、暴雨和大暴雨各月日数分布曲线分别呈“凸”字形、“M”形和单峰双谷型;暴雨天气形势可分为热带气旋型、低压型、倒槽型和冷锋型等四种类型,其中热带气旋型暴雨出现日数明显偏多.这些结论有助于航空气象用户掌握机场强降雨的一般性特点,提高强降雨天气条件下的运行决策和效率,也有助于航空气象从业人员做好强降雨天气的预警预报和服务,更好地服务于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35.
利用常规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云图资料、西宁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1年6月25—26日青海东部地区出现的大范围降水天气的成因和预报失误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数值预报产品和指导预报量级偏小,预报员对数值预报依赖程度高是此次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2007年10月5—6日,北京地区在通常干爽的秋季出现了大雨过程。采用WRF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发现,北京这次大雨天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东南沿海“罗莎”(0716)台风的远距离影响。主要表现在:(1) 台风外围环流波动在对流层顶向北传播,在北京上空与西风带波动叠加,形成对流层上层强辐散;(2) 台风北侧东风环流将东海和黄海的水汽汇聚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之后沿着副高边缘向北输送至40 °N附近的北京地区;(3) 受“罗莎”台风影响对流层中低层水汽辐合带向北推移1.5个纬距,形成北京地区的水汽辐合。动力分析显示,北京地区上空对流层500 hPa以下强辐合,500 hPa以上尤其是300~200 hPa强辐散,形成几乎整层的上升运动和600 hPa以下水汽的辐合,对大雨的产生十分有利。此外,大雨期间对流层顶长时间强的冷平流和对流层中低层的暖平流,在一定程度上对降水的维持起到了积极作用。敏感性试验同时表明,没有“罗莎”台风的影响,北京地区上空上述动力条件基本不存在。   相似文献   
37.
不眠的雨夜     
从6月17日开始,陕县普降大雨,不仅给农民麦收带来了困难,也给各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拉响了警报。  相似文献   
38.
The detailed kinematic structure of a heavy rain event that occurr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i the Yangtze River was investigated using dual-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 A variational analysis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obtain the three-dimensional wind fields. Before the analysis, a data preprocessing procedure was carried out, in which the temporal variation with the scanning time interval and the effect of the earth curvature on the data position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a shear line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level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ainfall event. The precipitation fell mainly on the south end of the shear line where southerly flow prevailed and convergence and updraft were obvious. With the movement and decay of the shear line, the precipitation moved and decayed correspondingly.  相似文献   
39.
云南主汛期大雨过程的诊断与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美玲  段旭 《气象》1998,24(10):25-29
分析和探讨了1996年云南主汛期(6-8月)逐日Q矢量湿锋生函数、Q矢量散度、涡散场能量转函数、水汽通量散度等4个物理量参数与云南大雨过程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未来24小时大雨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40.
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系统历史天气图、云南125个站点逐日气象观测资料、欧洲中心ERA Interim资料,对1991-2018年夏季高原低涡切变造成云南大雨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夏季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云南,大雨暴雨平均每年出现12次,出现次数整体呈减少趋势,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1998年出现最多达25次,2010年最少。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云南最多的是6月,平均为5次,其次是7月。(2)高原低涡切变可以造成云南全省性的大雨以上降水过程,从影响区域来看,主要分布在滇西北、滇西、滇中及以东地区,滇西北的东部是多发区,最多位于丽江东部至昆明,以及哀牢山附近;(3)产生全省性暴雨过程的合成特征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强度较弱,滇缅之间维持弱脊区,高原低涡切变容易从四川西北部边缘南移影响云南,受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云南出现暴雨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部分来自高原,两支水汽在云南汇合,为暴雨的产生提供充足水汽。(4)2014年8月初的全省性大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高原低涡切变与700 hPa切变线共同影响造成;中低层的正螺旋度远大于高层的负螺旋度,说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