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6篇
  免费   1076篇
  国内免费   2174篇
测绘学   600篇
大气科学   5000篇
地球物理   525篇
地质学   843篇
海洋学   603篇
天文学   337篇
综合类   248篇
自然地理   470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风廓线仪识别高压系统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分析高压系统的特点出发,绘制模拟风场,结合高空天气图,用实测的风廓线仪资料对高压系统进行识别,确定高压中心前沿和后沿经过测站上空的具体时间和影响的高度范围,并分析高压区域内部的大致结构.从识别的结果看,单站的数据与多点同时测量的数据在表现形式上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82.
利用1961—2007年雷州半岛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季节无雨日数作为划分干旱的指标,对雷州半岛的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NCAR/NCEP再分析逐月资料,采用合成方法,对干旱年份环流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干旱南部比北部严重,全区旱(涝)型是主要的分布型态;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北造成的华南较强的偏南风和东亚大槽偏弱直接影响雷州半岛春季降水偏少;夏季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及南海的海温偏高,海陆热力差异偏弱引起东亚、南亚西南季风减弱,导致雷州半岛易旱,热带气旋路径偏东也是导致雷州半岛夏旱的诱因;秋季亚洲大陆气压场异常偏高,导致向华南水汽输送减少,造成雷州半岛易旱;雷州半岛冬旱发生与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弱/El Nio事件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El Nio成熟的当年冬季雷州半岛易发生干旱。  相似文献   
83.
谢韶 《广东气象》2005,(2):23-24
20 0 4年7月1 9日凌晨,茂名市中北部普遍出现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的降水。从分析大气环流背景和一些物理量的变化,以及利用三点法计算距特殊地形远近两个地区的水平散度,再结合雷达回波的分析,阐明了当地某些特殊地形对强降水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84.
江淮流域夏季典型旱涝年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和收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该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中国东部区域1991年和1994年这两个夏季旱涝典型年的降水状况、水汽输送及收支状况等进行了综合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流域夏季旱涝形势的形成更多地取决于流经其上的东西向水汽输送的变化。南亚夏季风强弱的变化对江淮流域的旱涝形成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中国东部夏季的偏西水汽输送主要来自西南地区西边界,江淮流域夏季干旱年该地区西边界的水汽输入明显比洪涝年减少,因而在未来的中国东部旱涝预测中要特别重视西南地区西边界的水汽输送状况。  相似文献   
85.
CA-FCM方案与其它几种人工增雨评估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南省12次飞机增雨作业,分别采用作业区域趋势对比双比分析评估方案、区域趋势相关回归分析方案、区域趋势协变量多元回归分析方案、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分析方案(FCM)、以降水量为协变量的CA-FCM(Cluster-Analysis-based Floating Contro historical regression Method)方案和以降水量和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为协变量的CA-FCM方案进行效果评估,均得到大于15%的相对增雨量.对结果比较分析表明:协变量由降水量和整层大气降水量两个组成的CA-FCM方案,由于采用了聚类分析提高了对比区和影响区相关系数和引入了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作为协变量提高了作业区自然降水量估计值的准确性,从而比其它评估方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6.
指出了某些大气熵变化的计算错误,并且给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7.
乌鲁木齐市降水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2—2003年乌鲁木齐市SO2、NO2、PM10的日平均浓度和日降水量分析了乌鲁木齐市降水对3种大气污染物的湿清除能力。分析表明大雨对SO2和PM10的湿清除能力大于小雨,而小雨大于中雨。中雪对SO2和PM10的湿清除能力大于大雪,而大雪大于小雪。小量以上降水(降雨和降雪)对NO2的湿清除能力基本相当。微雨对3种大气污染物具有湿清除能力,而微雪使3种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88.
西太平洋赤道海域的热量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6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实验3号考察船在西太平洋赤道海域(0°~5°N,130°~150°E)考察所获得的29天辐射资料和同期取得的温、压、湿、风和探空等资料,计算了这一海域11月份的热量平衡各量值和整层气柱的加热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是一个强热源区,其上空大气也是一个强热源区。  相似文献   
89.
1981和1982年夏半年高原地区低频振荡与南亚高压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81和1982年5—9月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的100hPa高度场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典型的“西涝东旱”年(1981年)、“西旱东涝”年(1982年)5—9月青藏高原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特征及其与南亚高压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大气低频振荡是显著的,南亚高压活动与此密切相关;1981和1982年南亚高压活动的低频振荡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东西方向基本上呈反位相变化;这些事实对于认识四川盆地夏季旱涝异常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0.
"2001.9.18"华西突发性强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利用地面、高空和卫星观测等资料,分析了2001年9月18~20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的强暴雨天气过程,揭示了暴雨的激发机制和若于中尺度特征.主要结果是(1)导致本次突发性强暴雨天气的中尺度系统是在一天内,在同一区域重复新生的2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2)边界层东南低空急流的不断加强和非地转变化对强降水天气起积极作用.(3)在强降水天气发生的每一时段,散度变化均较涡度变化对强降水天气的指示性好,前者与暴雨的关系更为密切.(4)大气运动非平衡强迫激发气流辐合增长是强降水天气的主要激发机制,未来12 h强降水发生的区域、降水强度、中心变化与非平衡强负值区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