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能否解决飞机在恶劣环境下飞行的问题,对降低与气象有关的飞行事故和备降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以V-30图作为分析工具的数字化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云的V-30图结构特征,并实例分析了一次航线上云的变化过程。分析结果如下:(1)V-30图能快速区分层云积云、能识别层状云冷暖性,同时对垂直面上不同层次是否有云、云层多高多厚等也有较好识别;(2)实例分析结果与卫星云图和天气实况作比较,效果较好。实例分析验证了文章所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城市气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数十年来在城市气象研究这一新兴学科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文中从城市气象观测网与观测试验、城市气象多尺度模式、城市气象与大气环境相互影响、城市化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等4个方面论述了城市气象的主要研究进展:中国各大城市已建立或正在完善具有多平台、多变量、多尺度、多重链接、多功能等特点的城市气象综合观测网;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开展了大型城市气象观测科学试验,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研究示范项目;成功开展了风洞实验、缩尺度外场实验研究;建立了多尺度城市气象和空气质量预报数值模式,并应用于业务;在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对降水影响、城市气象与城市规划、城市化对区域气候及空气质量的影响、城市气象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等研究领域取得长足进展。最后指出,未来需要重点从新观测技术及观测资料同化应用、城市系统模式研究、城市化对天气气候的影响机理、城市化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城市水文气象气候与环境综合服务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为中国城市化、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国家需求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3.
以典型的干旱区绿洲城市阿图什市为例,借助国内外城市化与大气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选取7个城市化指标和4个大气环境污染指标,应用阿图什市1990-2008年的城市化与大气环境污染数据,计算各指标综合指数,建立城市化与大气环境污染的关系模型,分析阿图什市1990-2008年城市化过程的大气环境污染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4.
卫星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环境保护管理对卫星遥感技术的需求入手,主要论述了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进展情况,介绍了环境一号卫星工作进展以及已开展的环境遥感基础研究及应用示范工作现状;从环境遥感监测专用卫星载荷、应用关键技术及业务化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指出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我国环保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5.
《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112-112
《气象与环境学报》是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有新观点的综述性文章等,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我国气象与环境科学事业。欢迎国内外气象和环境领域科技工作者及有关院校师生赐稿。  相似文献   
96.
张丽  张立杰  力梅 《广东气象》2014,36(6):50-52
利用深圳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数据和竹子林大气成分站颗粒物、污染气体的浓度资料,对典型灰霾过程粒子浓度的日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变性高压脊控制下,污染物浓度在晚上交通高峰期达到最大值,人为排放和稳定的层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控制时,污染物浓度日变化有3个峰值,并且中午的峰值高于早、晚交通高峰期的峰值,光化学污染明显;在低槽或切变线影响下,早、晚交通高峰期的峰值高于中午的峰值,人为源排放成为主要的污染物来源。  相似文献   
97.
为了找出北京市碳排放驱动因素,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分析出北京市能源消费CO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如下:北京市CO2排放总量增加主要与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经济规模效应在2000~2010年累计效应为11332.6万吨CO2;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北京市2000~2010年产业结构总效应为-1178.4万吨CO2;由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大力推进,以及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快速增加,2000~2010年北京市能源强度效应为-7439.8万吨CO2,起最重要的负向阻碍作用;2000~2010年排放系数效应起着关键负向阻碍的作用(-1568.5万吨CO2),主要得益于能源消耗结构的调整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最后,提出了北京市低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8.
由于沿海地区的钢结构建筑常暴露在露天,不可避免地受到大气环境的腐蚀。本文在材料力学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沿海地区钢框架结构自振频率的变化,进而对结构在近海大气环境下存在的潜在损伤进行评估。基于工字形与箱形截面,提出结构自振频率与结构构件厚度变化的关系式,并分别考虑构件内外表面腐蚀的影响。以一榀钢框架结构为例,分析其在腐蚀5、10、20年后结构前10阶自振频率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腐蚀程度的增加,结构自振频率降低的越大。研究成果可为锈蚀钢框架损伤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
采用2003~2013年湖北省数字化地壳形变潮汐分钟值资料,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地壳形变观测数据对大气环境变化各影响因素(大气压强、温度、降雨、台风及日食活动)的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地表大气环境因素对形变观测数据的影响频段各不相同。大气压强和温度对形变观测的影响频段主要集中在较低频段(64~128 min);降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全日波(0~32 min)范围内,且存在高频、非潮汐成份。而台风在形变观测较高频段上有明显影响,频段分布在1~4 s和2~4 min之间。黄梅台应变观测对2009年日食事件在128~256 min低频段上有响应。  相似文献   
100.
新书架     
《气象》2012,38(6):757
南通气象志《南通气象志》编撰委员会编自清末光绪年间南通开办测候所迄今,南通气象已走过百年的历史。本志辑录了一千六百多年来的各种气象灾害记录,记述了一百多年来南通地区气象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全面反映了南通的气候特征(包括军山气象台的气象观测记录),分析了本地区的气候资源。本志可供气象、水利、农业、环境保护、交通、建筑、文博等各行业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各部门作为存史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