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篇 |
大气科学 | 155篇 |
地球物理 | 9篇 |
地质学 | 29篇 |
海洋学 | 12篇 |
综合类 | 32篇 |
自然地理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本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二、三级评价项目中高架连续点源污染物排放的短期平均浓度预测模式、地面最大浓度及其出现距离计算方法、不利气象条件下的污染浓度预测模式及长期平均浓度预测模式。对其中资料的选取,细节的确定及多个点源迭加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最后简要地给出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72.
273.
274.
李祚泳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6,11(3):112-117
在确立了大气环境标准物元矩阵基础上,对物元分析在大气环境单质量评价和排序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实例分析表明物元分析法用于环境单元质量评价和排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75.
成都市混合层厚度的计算及方法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近年来成都市混合层厚度的变化特征,明晰不同混合层厚度计算方法之间的差异,利用成都市2004~2013年地面常规气象数据及同期探空数据,应用国标法、联合频率法以及干绝热法对该地大气混合层厚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国标法和联合频率法计算得到的混合层厚度年变化特征均呈下降趋势,干绝热法变化趋势平缓;国标法结果显示混合层厚度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联合频率法和干绝热法则是春季最高、秋冬季最低;就日变化而言,国标法的混合层厚度在14时最大、02时最小,此与联合频率法08时混合层厚度值最小不同。3种方法对比得到,国标法计算结果偏低,干绝热法和联合频率法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76.
277.
大气环境卫星污染气体和大气颗粒物协同观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污染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随着污染气体和颗粒物观测技术的逐步成熟,基于卫星平台的近地层大气污染物监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概括性描述了大气环境关注的污染气体和大气颗粒物的主流遥感方法,对各方法的适用场景及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尽管差分吸收光谱方法对污染气体的监测十分有效,但最优估计算法可进一步从多光谱信息中提取部分污染气体(例如: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的分层信息,有助于更细致地刻画污染气体在整层大气中的垂直分布。对于大气颗粒物遥感方法,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地气解耦是算法的核心问题,增加光谱、角度、偏振以及时间序列信息都可有效增加算法的地气解耦能力。基于对污染气体和大气颗粒物反演算法的总结,从污染气体和颗粒物协同观测的角度对卫星平台及传感器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论述了紫外、红外以及可见光波段的传感器协同观测的优势,展望了未来静止卫星星座的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污染监测能力以及中国卫星的贡献。还探讨了以近地面大气污染物监测卫星探测技术及遥感算法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78.
279.
广西原料蔗产量大气环流因子预报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我区代表性的15家糖厂及7个地区、3个市的原料蔗产量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并同时分析的大气环充因子与甘蔗产量关键期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有关糖厂、地的甘蔗产量大气环流因子预报模式,为进行原料蔗产量预报增加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