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83篇 |
免费 | 2648篇 |
国内免费 | 241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85篇 |
大气科学 | 6478篇 |
地球物理 | 1263篇 |
地质学 | 1673篇 |
海洋学 | 940篇 |
天文学 | 575篇 |
综合类 | 429篇 |
自然地理 | 6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222篇 |
2023年 | 372篇 |
2022年 | 375篇 |
2021年 | 491篇 |
2020年 | 401篇 |
2019年 | 446篇 |
2018年 | 321篇 |
2017年 | 332篇 |
2016年 | 330篇 |
2015年 | 436篇 |
2014年 | 625篇 |
2013年 | 534篇 |
2012年 | 559篇 |
2011年 | 503篇 |
2010年 | 556篇 |
2009年 | 583篇 |
2008年 | 583篇 |
2007年 | 581篇 |
2006年 | 483篇 |
2005年 | 451篇 |
2004年 | 364篇 |
2003年 | 366篇 |
2002年 | 384篇 |
2001年 | 362篇 |
2000年 | 315篇 |
1999年 | 269篇 |
1998年 | 301篇 |
1997年 | 301篇 |
1996年 | 283篇 |
1995年 | 285篇 |
1994年 | 289篇 |
1993年 | 253篇 |
1992年 | 220篇 |
1991年 | 227篇 |
1990年 | 158篇 |
1989年 | 170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1篇 |
1964年 | 6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云贵高原湖泊CO2的地球化学变化及其大气CO2源汇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是大气CO2的源还是汇,长期以来一直都存有争议。云贵高原地区的湖泊由于受流域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影响,使这一问题就显得更特殊,也更复杂。本次研究通过化学平衡计算和气相色谱测定两种方法得到了比较一致的湖水CO2浓度结果。研究发现,在夏季强烈的光合作用消耗了湖水CO2,致使湖水中CO2浓度降低。在贵州草海、百花湖以及云南的泸沽湖、杞麓湖,表层湖水CO2分压(为便于与大气CO2比较,文中湖水CO2用分压单位表示)小于200μatm,远低于大气CO2分压,湖泊正不断地从大气中吸收CO2,从而构成大气CO2的汇。 相似文献
112.
基于大气电场与闪电资料的雷电临近预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气电场仪进行雷电预警误报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多站大气电场仪组网观测地面电场,并结合闪电定位系统的观测进行雷电预警的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大气电场仪与闪电定位仪的优点,利用电场强度阈值和闪电发生的距离阈值,得出雷电预警等级的方法。采用此方法可以降低仅用电场强度来预警所造成的误报率,并能估计出雷暴的移动方向。经检验,此方法TS评分为0.73,漏报率为0.21,空报率为0.09。此算法对于由远及近的雷电活动,或者距离很近的雷电活动有较高的预警准确率。算法对10km内的强雷暴预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3.
114.
115.
近30年西藏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0-200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同期西藏地区34个气象站的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该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近30年大气可降水量呈逐渐减少趋势且年际变率相对较小,还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即夏季大气可降水量最大、冬季最小;多、少雨年大气可降水量的空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西藏地区的空中水汽含量相对稳定,有利于空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2)降水转化率在那曲中东部和西藏东南部最高、西藏西北部最低;近30年西藏地区降水转化率呈逐渐增加趋势且年际变率较大,其季节变化与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一致;降水转化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某年为多(少)雨年.(3)西藏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和实际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接近,但其时间变化趋势与同期降水量增加的趋势正好相反;大气可降水量转化率与实际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转化率的升高(降低)对应着降水量的增多(减少). 相似文献
116.
117.
118.
119.
120.
张克非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1990,15(3):29-35
本文在顾及局部地形改正、椭球改正及大气改正的情况下,采用实测数据,应用Meissel方法和Wenzel频谱分析方法,对某盆地边缘的高程异常进行了实际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同多普勒高程异常进行了比较,证明结果是良好的。此外还对我国精确高程异常的确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