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92篇 |
免费 | 2785篇 |
国内免费 | 488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30篇 |
大气科学 | 13637篇 |
地球物理 | 881篇 |
地质学 | 2601篇 |
海洋学 | 1015篇 |
天文学 | 355篇 |
综合类 | 547篇 |
自然地理 | 13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3篇 |
2023年 | 557篇 |
2022年 | 639篇 |
2021年 | 697篇 |
2020年 | 550篇 |
2019年 | 647篇 |
2018年 | 469篇 |
2017年 | 508篇 |
2016年 | 444篇 |
2015年 | 601篇 |
2014年 | 881篇 |
2013年 | 796篇 |
2012年 | 751篇 |
2011年 | 802篇 |
2010年 | 811篇 |
2009年 | 850篇 |
2008年 | 863篇 |
2007年 | 886篇 |
2006年 | 753篇 |
2005年 | 783篇 |
2004年 | 656篇 |
2003年 | 680篇 |
2002年 | 742篇 |
2001年 | 692篇 |
2000年 | 612篇 |
1999年 | 449篇 |
1998年 | 527篇 |
1997年 | 562篇 |
1996年 | 519篇 |
1995年 | 485篇 |
1994年 | 446篇 |
1993年 | 360篇 |
1992年 | 305篇 |
1991年 | 322篇 |
1990年 | 218篇 |
1989年 | 195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6篇 |
1964年 | 6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4篇 |
1955年 | 3篇 |
1943年 | 3篇 |
1941年 | 4篇 |
193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21.
应用青藏高原东部17个测站1957~1988年秋冬季(11~2月)平均积雪深度及积雪日数资料,分析了积雪深度及积雪日数异常年夏季500hPa高度场的不同分布形态,同时对照登陆及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偏多年及偏少年500hPa高度场的分布特征,得出青藏高原秋冬季积雪深度偏小(大)年夏季热气旋频数偏多(少),而积雪日数偏多年,夏季热带气旋频数偏少。 相似文献
922.
利用CRU月降水资料首先对参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IPCC AR5)的10个CMIP5模式对1951-2005年中亚地区年降水气候平均态、年际变率以及线性趋势等特征参数的模拟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估,并选取具有较好模拟性能模式的未来预估试验结果作多模式集合平均预估未来50 a(2011-2060年)中亚地区在不同代表性浓度路径下降水量各特征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多数模式能够模拟出中亚地区年降水气候平均态、年际变率以及线性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发现中亚地区年降水量在过去50 a整体以轻微增加为主,趋势不显著。根据定量评估结果,从10个模式中选取4个具有较好模拟性能的模式结果做集合平均,同时利用历史回报试验数据进行检验,发现集合平均的模拟结果无论在量级还是高、低值中心的位置和范围与CRU资料非常接近。未来预估结果表明4种排放情景下4模式集合平均的中亚年降水在未来50 a增加较为明显,尤其在中国新疆南部(由低值区转变为高值区)。总体来看,未来50 a中亚降水增加趋势随着RCPs的增加而增加,且降水增加显著的区域随着RCPs的增加而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23.
该文利用1961—2020年贵州省84个气象台站5月20日—7月10日的降水资料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贵州省初夏降水异常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洋、大气环流的联系,以及对比2020年与历史相似年影响因子的异同。对比历史相似年,当初夏降水偏多时,大气环流纬向分布呈“两槽一脊”分布型,低压槽稳定维持在东亚中高纬附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明显偏西,面积偏大,强度偏强。850 hPa水汽输送场上通过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产生的异常西南风,向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输送水汽,低层水汽输送偏强且辐合带位置相对稳定。前期春季热带印度洋偏暖和太平洋西暖东冷的异常海温加强了菲律宾反气旋,使西太副高稳定维持在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导致贵州省初夏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924.
利用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1—2月内蒙古地区降水异常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1—2月内蒙古西部、中部、东部偏南地区降水明显偏少,内蒙古东部偏北地区降水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500 hPa高度距平特征表现为:以45°N为界,其南北两侧分别为正负距平区。这一环流特征是导致内蒙古东部偏北地区降水增多的原因之一,但对内蒙古中西部及东部偏南地区的降水异常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内蒙古中部地区湿度条件和动力抬升条件均不利于降水,因而形成异常干旱;内蒙古东部偏南地区动力抬升条件有利于降水,但湿度条件不利于降水,实况降水的减少表明湿度条件是影响该地区降水的关键因素;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湿度条件接近常年,而动力抬升条件明显有利于降水,因而导致降水增多。 相似文献
925.
926.
927.
1948-2000年ENSO事件与全球陆地年降水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用最新创建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研究了1948—2000年期间的ENSO事件与全球陆地年降水量的关系。对合成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检验。结果表明,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大范围减少。显著地区是:赤道西太平洋区、中国华北、赤道中美洲区、孟加拉湾北部及尼泊尔、东澳大利亚区、印度西部及巴基斯坦南部、勒拿河以东地区、西欧及南极的威尔克斯等区域。在暖事件年,陆地年降水量增加地区不多,主要是南美的智利和阿根廷、东非索马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中东的土耳其、伊拉克及伊朗、北非的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西南非的纳米比亚及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统计检验表明,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减少面积比降水量增加面积要大,而且更为显著。研究还指出,ENSO的年代际变化对上述地区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影响不明显。但是,80年代以后的暖事件对东澳大利亚干旱、中国华北干旱的影响比80年代前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928.
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复合事件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61-2014年的中国台站资料,侧重探讨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复合事件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基于客观方法检测出四类极端复合事件:暖湿、暖干、冷湿和冷干。四类事件的频发区分别位于东北地区、华南地区、西藏及华南地区和长江以南及云贵高原一带。全国暖湿、暖干事件频数呈增加趋势,春夏季频发;冷湿事件频数在西藏东北一带呈增加趋势,而在长江流域呈减少趋势,夏秋冬季频发;冷干事件频数呈减少趋势,秋冬季频发。四类极端复合事件经验正交分解的时间序列主模态均表现为年代际信号。进一步分析四类复合事件与能源消费量的联系表明,极端湿事件与能源消费量呈正相关,而极端干事件则相反。 相似文献
929.
近两年来,有关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气候影响方面的报道常见于报端,已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为使读者系统地了解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特别是1997—1998年两种现象对世界气候的影响,笔者根据近两年来报、刊上的报道及其他研究成果,编撰此文,使读者多了解一... 相似文献
930.
各国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各国静止气象卫星平台的技术特点,卫星所装载的探测仪器的种类和性能,也对各国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