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3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锡林郭勒盟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各种物理量场,对2010年5月4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出现的最大范围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及物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烈的上升运动和水汽条件,为大到暴雨天气的产生提供了良好动力和水汽条件;高空冷槽、低层稳定切变、低空急流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产生了大范围上升运动,西南涡的维持为锡盟地区建立了充沛的水汽通道,动力抬升、充沛的水汽和长时间维持的低涡是这次降水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河西西部一次大到暴雨过程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况降水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对2011年夏初河西走廊西部一次大到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的成因是"北高南低"的环流形势和南、北方暖湿空气与干冷空气交汇而形成的。此次过程水汽来源较多,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暴雨发生前,大气能量有个积聚的过程,在暴雨发生时能量开始释放,最后到暴雨结束,能量释放完毕;暴雨发生时,降水落区上空整层均为上升气流,这种强上升运动不仅使暖湿空气辐合抬升,且在上升过程中释放潜热,加热大气,使垂直运动增强,形成正反馈;700 hPa Q矢量辐合区走向与雨区走向基本一致,出现降水区域的Q矢量辐合中心值要-3×10-15hPa-1·s-3,但Q矢量辐合强度与暴雨强度并没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表明Q矢量的辐合区能较好的预报暴雨及较大降水的落区,但没有较好的预报出暴雨强度;通过数值模拟可知,实际降水大值中心基本上与模拟的大降水中心吻合,高分辨率的模拟结果能分析出此次降水过程影响系统的移动和发展,模拟的MCAPE和雷达反射率因子等物理量均对此次降水过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1引言区域性暴雨和大暴雨是汛期影响黑龙江省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第15号台风"布拉万"是造成2012年黑龙江省8月份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灾害性天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月28日台风"布拉万"登陆后,给辽宁东北部、吉林中部、黑龙江西南东北部相继带来强降水。此次过程造成了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文山降水资料、乡镇雨量站资料、M icaps相关格点资料和雷达降水回波资料,分析高空环流形式、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资料,借助G rads绘图工具进行相关物理量场:比湿、水汽通量散度、假相当位温、K指数、SI、垂直速度场和涡度场的分析计算,探讨文山2007年6月30日大到暴雨的形成原因,以期对本地区大到暴雨预警预报和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台风“布拉万”对黑龙江省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2012年8月28日夜间,台风"布拉万"在辽宁省登陆,从29日00时开始,台风裹挟着狂风暴雨侵袭黑龙江省;30日01时,哈尔滨、绥化、伊春、鹤岗、牡丹江西北部、佳木斯、双鸭山降大到暴雨,个别点降大暴雨。降雨较大的伊春市五营林业局平山经营所155 mm、巴彦  相似文献   
16.
甘肃陇东南地区大到暴雨当时场环流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NCEP 1967~2000年再分析高空格点资料,分析了大到暴雨当时场高低空环流气候背景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经验及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模拟拟合,分月建立了大到暴雨3种类型(西高东低、平直或波动、西低东高)的高低空环流气候模型及距平差值场,从而为以后分析预报成因、建立预报因子库及短期预报建摸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05年8月8日台风“麦莎”入驻波海,北京、赤峰等华北地区预报大到暴雨,赤峰地区实况只降了小到中雨,本文对天气实况和预报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总结台风预报失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海红  戴升  史津梅  裴少阳 《气象》2000,26(10):53-55
对 1 98 0~ 1 999年造成青藏高原东部 1 7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及 1 999年 9月 9~ 1 0日出现的大到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形成暴雨云带的影响系统模型和物理量场变化规律 ,对预报高原暴雨天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灾情突如其来 2009年6月9日1时至8时,湖南绥宁县境内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降雨量最高达240mm,9日6时10分红岩镇水文站出现洪峰,洪峰流量1150m3/s,10小时内洪水猛涨5.34m.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实况降水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对2011年夏初河西走廊西部一次大到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的成因是"北高南低"的环流形势和南、北方暖湿空气与干冷空气交汇而形成的。此次过程水汽来源较多,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暴雨发生前,大气能量有个积聚的过程,在暴雨发生时能量开始释放,最后到暴雨结束,能量释放完毕;暴雨发生时,降水落区上空整层均为上升气流,这种强上升运动不仅使暖湿空气辐合抬升,且在上升过程中释放潜热,加热大气,使垂直运动增强,形成正反馈;700 hPa Q矢量辐合区走向与雨区走向基本一致,出现降水区域的Q矢量辐合中心值要<-3×10-15hPa-1·s-3,但Q矢量辐合强度与暴雨强度并没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表明Q矢量的辐合区能较好的预报暴雨及较大降水的落区,但没有较好的预报出暴雨强度;通过数值模拟可知,实际降水大值中心基本上与模拟的大降水中心吻合,高分辨率的模拟结果能分析出此次降水过程影响系统的移动和发展,模拟的MCAPE和雷达反射率因子等物理量均对此次降水过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