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0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采用体外微量细胞病变抑制实验及体内半数致死量LD_(50)测定法,分别观察海藻硫酸多糖911对乙型脑炎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海藻硫酸多糖911在体外适宜的浓度条件下,对乙型脑炎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病毒无中和作用。体内给药,911对乙型脑炎病毒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2.
三种螺旋藻及其蛋白质、多糖和脂类结合硒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于1992年9月—1995年1月将极大、钝顶、盐泽等三种螺旋藻在加4—100mg/L硒浓度的培养基内培养,研究藻细胞及其蛋白质、多糖和脂类结合硒的量,探讨硒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极大螺旋藻累积的硒随外加硒的浓度而增加,但累积系数接近平均值2.184;在同样的硒浓度(8mg/L)条件下,盐泽螺旋藻对硒的累积远大于极大和钝顶两种螺旋藻的,高达696.968×10-6;极大螺旋藻中蛋白质和脂类结合的硒分别占藻细胞含硒量的14.63%和16.05%,两者均高于其它两种藻中相对应的量;三种藻细胞多糖结合硒的能力均很弱,但胞外多糖结合硒的能力较强。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螺旋藻累积硒的机理一方面是大分子化合物的吸附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生化过程使硒与蛋白质和脂类结合形成大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63.
几种褐藻中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分离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别从3种马尾藻及3份不同产地的海带中提取出褐藻多糖酸酯,并比较了它们的得率和化学组分。得率最高的在大连产海带,为5.5%。马尾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组成都很复杂,硫酸根含量都比较低。  相似文献   
64.
用广东沿海盛产的半叶马尾藻Sargassumhemiphyllum为原料提取多糖,与Fe(3+),Zn(2+)等微量元素进行反应,形成能溶于水的海藻多糖配合物。分别以剂量为300mg·kg(-1)的海藻多糖配合物饲喂NIH系小鼠7-15d。结果发现,该多糖配合物能提高小鼠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其中,以Fe(3+)海藻多糖配合物效果最显著。观察各种免疫指标,发现海藻多糖和海藻多糖微量元素配合物都能提高小鼠的免疫指标。海藻多糖微量元素配合物的效果比海藻多糖好。结果提示,微量元素参与了机体的免疫活动,并提高了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65.
海洋硫酸多糖916氧化降解条件的正交实验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子量为考查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海洋硫酸多糖916的氧化降解最佳条件。考察了H2O2浓度、原料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降解后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体系中H2O2浓度为3%,原料用量为2%,反应时间为3h。该法简单易行,操作简便,所用试剂廉价易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降解方法。  相似文献   
66.
提出了女贞子多糖LL-1的分离、纯化、纯度鉴别和化学结构测定。通过甲基化反应、过碘酸盐氧化、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气相层析、IR和CNMR等方法揭示了其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67.
以巢湖优势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鱼腥藻(Anabaena sp.)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35、25和10℃)对这两种藻生长特性和胞外有机物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铜绿微囊藻和鱼腥藻的藻细胞密度、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胞外有机物浓度影响显著.25℃是铜绿微囊藻和鱼腥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最高细胞密度分别达到3.12×107cells/ml和2.03×107 cells/ml.不同温度下两种藻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特征,证实了高温对鱼腥藻生长的抑制和低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胞外有机物释放总量受蓝藻生物量和单位细胞有机物释放速率的影响.铜绿微囊藻的溶解性有机碳和胞外总多糖释放量在25℃最高,最大值分别为49.28和38.46 mg/L;而鱼腥藻在35℃时释放量最高,最大值分别为45.82和40.60 mg/L;10℃条件抑制了两种藻的生长及胞外有机物的释放.鱼腥藻胞外多糖含量在35℃培养条件下最高,而铜绿微囊藻在10℃条件下最高,说明不利的生长条件会促进蓝藻胞外多糖的分泌.三维荧光图谱分析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和鱼腥藻胞外有机物以类蛋白质和类腐殖酸为主,温度主要影响藻细胞胞外有机物浓度,而对有机物种类组成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8.
主要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和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方法对5种海藻粗多糖的单糖组成、官能团、分子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5种海藻粗多糖均含有木糖和岩藻糖, 其中南方团扇藻多糖含有较为丰富的山梨糖, 属于大分子量均一性多糖, 而孔石莼多糖分子量分布较宽, 均一性较差。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5种粗多糖均为酸性多糖, 棒叶蕨藻、琼枝麒麟菜和匍枝马尾藻多糖具有明显的硫酸基团吸收峰, 琼枝麒麟菜多糖存在呋喃糖和吡喃糖, 并且吡喃糖苷键可能存在β和α两种类型。明胶氯化钡实验结果指出南方团扇藻多糖的硫酸基团含量为38.43%(±2.38%), 明显高于其他几种海藻多糖, 而棒叶蕨藻多糖的硫酸基团含量最低, 仅为8.92%(±1.04%)。  相似文献   
69.
李溢真  于志洋  田欣  宋琳 《海洋科学》2020,44(11):10-18
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海蒿子多糖,利用红外光谱法(FT-IR)和PMP柱前衍生化法研究海蒿子多糖的理化特性及糖元组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研究免疫相关因子和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海蒿子多糖总糖含量为24.32%,硫酸根含量为5.39%,具有α糖苷键。单糖分析表明,海蒿子多糖主要由半乳糖、岩藻糖、甘露糖组成。进一步体外免疫实验结果表明,海蒿子多糖具有促进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的作用,能够提高巨噬细胞系免疫因子IL-1β、IL-6、iNOS和TNF-α的mRNA表达量。此外,海蒿子多糖还能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提高Bax/Bcl-2的比例,说明其具有抑制肿瘤的效果。ELISA分析表明,海蒿子粗多糖能显著提高RAW264.7分泌NO、IL-1β、TNF-α和IL-6细胞因子。因此,海蒿子多糖不仅具有免疫增强活性,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0.
大米草多糖的提取及其单糖组成的GC-MS 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海洋滩涂生物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中的多糖成分和单糖组成,为这种生物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水提醇沉、Sevag法脱蛋白得到纯大米草多糖,经三氟乙酸降解、糖腈乙酸酯衍生,最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大米草多糖中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大米草单糖组成为鼠李糖、核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其质量分数分别是:4.13%,3.02%,11.94%,8.89%,6.82%,27.18%,38.00%。大米草多糖是一种可利用的食品资源,其主要成分半乳糖、葡萄糖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单糖,大米草多糖可深入研究开发其生物活性用作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