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49篇 |
免费 | 2699篇 |
国内免费 | 11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59篇 |
大气科学 | 733篇 |
地球物理 | 1166篇 |
地质学 | 4542篇 |
海洋学 | 1256篇 |
天文学 | 83篇 |
综合类 | 817篇 |
自然地理 | 68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312篇 |
2023年 | 470篇 |
2022年 | 593篇 |
2021年 | 592篇 |
2020年 | 505篇 |
2019年 | 581篇 |
2018年 | 455篇 |
2017年 | 420篇 |
2016年 | 426篇 |
2015年 | 400篇 |
2014年 | 602篇 |
2013年 | 498篇 |
2012年 | 558篇 |
2011年 | 556篇 |
2010年 | 488篇 |
2009年 | 448篇 |
2008年 | 455篇 |
2007年 | 371篇 |
2006年 | 323篇 |
2005年 | 310篇 |
2004年 | 271篇 |
2003年 | 248篇 |
2002年 | 216篇 |
2001年 | 230篇 |
2000年 | 168篇 |
1999年 | 181篇 |
1998年 | 197篇 |
1997年 | 201篇 |
1996年 | 165篇 |
1995年 | 127篇 |
1994年 | 123篇 |
1993年 | 106篇 |
1992年 | 120篇 |
1991年 | 93篇 |
1990年 | 82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4年 | 4篇 |
1961年 | 2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71.
72.
73.
74.
温度、盐度和pH对冈村枝管藻中性游孢子附着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毛细管法分离出冈村枝管藻成熟的多室孢子囊,并对中性游孢子的发育模式及温度、盐度、pH对其附着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中性游孢子正常发育模式如下:附着后,形成盘状体;而后在盘状体中间产生同化丝,大量同化丝产生后,基部细胞变形、聚集,形成假薄壁组织,直立藻丝形成;(2)中性游孢子附着及生长发育明显受温度、盐度和pH条件的影响。中性游孢子附着的适宜温度17--28℃、盐度为20~50、pH为5~10.4;直立藻丝形成的条件为温度17~26℃、盐度20~40、pH7~10。本研究为冈村枝管藻海上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描述河流横断面的窄深程度,无非是用来衡量它对过流能力和输沙能力的影响大小,及其在河流地貌方面的时空上的调整变化。回顾总结了以往描述横断面形态的常用指标,包括河相系数、宽深比,或湿周与平均水深的比值,指出这几种指标在描述黄河中下游河道时所存在的共同缺点:(1)缺乏物理意义;(2)不能真正代表断面的窄深程度;(3)明显的夸大了宽浅和窄深断面的差别。从表称流量的概念出发,作者认为,应该使用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等面积的表称流速来描述断面形态。如果用表称流速来衡量黄河下游河南和山东河道的断面形态的差别,就会发现,断面形态的不同,其对过流能力的影响不过1:2,远不象河相系数和宽深比所描述的达到1:6甚至1:11那样的悬殊程度;黄河下游河道主槽“多来多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表称流速。 相似文献
76.
77.
结合机载LiDAR数据,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LAS光斑点冠层高度地形校正模型,以校正后的GLAS光斑点作为输入样本,结合MODIS遥感影像,利用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方法对研究区森林冠层高度进行分生态区估测,并利用野外调查数据和机载LiDAR冠层高度结果对估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坡度等级直接影响GLAS光斑点森林冠层高度估测精度,改进的地形校正模型可以较好的减小坡度对GLAS光斑点森林冠层高度估测的影响,模型精度RMSE稳定在3.25~3.48 m;不同生态分区的SVR模型估测精度较为稳定,其RMSE=6.41~7.56 m;与算数平均高相比,样地的Lorey's高与制图结果拟合最好,不同生态分区平均估测精度为80.3%。机载LiDAR冠层高度结果的验证平均精度为79.5%,和Lorey's高验证结果呈现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8.
张文;黄声享;李洋洋 《测绘地理信息》2017,42(2):94-97
碾压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的关键就是精准获取碾压机械运行中的连续空间位置信息。测量机器人可直接获取目标三维坐标,具有实时、连续跟踪、自动化、高精度以及使用环境灵活、远程可控等特点,将其应用于碾压施工监控中,能实现实时、高效、高精度的过程监控。介绍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碾压施工监控系统软件的设计,论述了软件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并在实际工程中对系统软件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软件具有自动化、全程实时监控、质量信息可视化等特点,为填筑碾压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