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6篇
  免费   1274篇
  国内免费   748篇
测绘学   385篇
大气科学   1375篇
地球物理   1881篇
地质学   965篇
海洋学   425篇
天文学   153篇
综合类   286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10篇
  1961年   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02.6.30”滇中低涡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荣芬  鲁亚斌 《气象》2003,29(2):29-33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和GMS卫星云图,3830—C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对2002年6月30日发生于滇中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分析,发现暴雨过程由中低层低涡切变造成,暴雨区与垂直速度及涡度所表现的强烈上升区对应,并伴有高能高湿条件;同时卫星云图上有中尺度低涡云团发展。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表明,暴雨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中尺度系统,如中尺度辐合线、中尺度气旋、逆风区等,具有典型的对流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2.
闽北一次降雹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秋萍  邓志  苏万康 《气象》2003,29(3):41-45
通过对一次降雹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的强度场、速度场及其它产品的分析,得出对降雹过程不同阶段临近预报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3.
一次梅雨锋降水系统三维风场双、三雷达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海光  王玉彬 《气象》2003,29(5):13-17
2002年,“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项目首次启用三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对暴雨系统进行同步观测,作者使用MUSCAT技术对6月24日梅雨锋雨带上的一个中β系统进行了双、三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对比分析,表明大气中低层辐合线是此次暴雨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4.
应用单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演风场作暴雨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2002年6月23日发生在安徽西部的一次暴雨过程,以有限的探空资料作为大尺度背景场,应用合肥CINRAD-98D多普勒雷达资料,通过准四维变分分析方法进行反演,获得了不易被常规探测到的中小尺度三维风场,由此分析了引起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系统。指出暴雨中心位于风速切变的下方,同时上空也伴随辐合中心,以及正涡度极大值。分析结果表明,变分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从雷达资料中提取三维风场的方法。利用雷达资料反映中尺度天气系统,同时又加入大尺度的背景场作为基础,两者相互弥补,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天气状况。在气象预报中有效地应用多普勒雷达资料,有助于研究更为细致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结构,而且也可为中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提供准确的初始场。  相似文献   
105.
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误差和资料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用双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进行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和方位定位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利用概率分布法订正配对的双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的方法。以2001年973“中国暴雨”外场试验期间获取的双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为例,比较了合肥、马鞍山和宜昌、荆州的两对双多普勒雷达同步观测的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和方位的改变对观测数据对比的影响;分析了这两对双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测量误差引起的风场反演的误差。结果表明:两对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的回波强度和径向速度的空间位置和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合肥与马鞍山雷达的回波强度有一定差异,径向速度也有1~2 m/s的差异。风场反演的误差与风场的方向、大小、空间位置等有关。在两个径向速度夹角在40°~140°范围内,共面上的风场的反演误差在1~2倍的雷达探测径向速度的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6.
一次降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探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多普勒雷达及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1年12月12日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区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较大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多普勒雷达探测,分析这次降雪回波过程的特征、回波强度的不均匀性、速度场回波的低空急流和高度显示的二层云结构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7.
实验速度场测量技术及对流边界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流槽中对对流边界层(CBL)温度场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通过实验技术测量速度场并分析研究CBL中的速度场特征。在应用PIV测量技术时选用铝粉作示踪粒子。实验证明了在混合层中速度分布明显具有对流边界层热泡特性;混合层顶部的速度分布很好地反应出夹卷层的结构特征;湍流速度特征量的垂直分布合理,与野外实测结果和类似的对流槽实验结果接近;误差分析表明示踪粒子的跟随性良好,粒子速度的测量结果能真实地反应流体的运动特征,从而得证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8.
利用SV分量接收函数反演地壳横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讨论了远震体波SV分量接收函数的特点及其在反演地壳S波速度结构中的优势.与径向接收函数类似,SV分量接收函数可通过对远震体波的SV分量直接反褶积P分量获得.研究分析表明:与径向接收函数相比,SV分量接收函数的振幅随震中距的变化更加稳定,波形简单且突出了对结构最敏感的PS转换波信息.理论数值实验显示:在反演地壳S波速度结构时,SV分量接收函数比径向接收函数具有更好的收敛性.作为实例,利用SV分量接收函数反演方法反演了海拉尔台下的S波速度结构.   相似文献   
109.
介绍了南昌多普勒雷达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网络配置及常见故障现象,并提出具体的故障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0.
对2003年江西省4月的1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Doppler雷达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和阶段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相关特征,认为“逆风区”、VIL值的变化、弓状回波能有效地指导灾害性天气临近预报,并有一定的提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