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56篇 |
免费 | 1850篇 |
国内免费 | 21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13篇 |
大气科学 | 919篇 |
地球物理 | 1465篇 |
地质学 | 5742篇 |
海洋学 | 1410篇 |
天文学 | 111篇 |
综合类 | 958篇 |
自然地理 | 8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5篇 |
2023年 | 526篇 |
2022年 | 748篇 |
2021年 | 702篇 |
2020年 | 495篇 |
2019年 | 716篇 |
2018年 | 532篇 |
2017年 | 502篇 |
2016年 | 534篇 |
2015年 | 498篇 |
2014年 | 754篇 |
2013年 | 598篇 |
2012年 | 708篇 |
2011年 | 692篇 |
2010年 | 601篇 |
2009年 | 556篇 |
2008年 | 550篇 |
2007年 | 456篇 |
2006年 | 408篇 |
2005年 | 392篇 |
2004年 | 341篇 |
2003年 | 298篇 |
2002年 | 267篇 |
2001年 | 281篇 |
2000年 | 216篇 |
1999年 | 255篇 |
1998年 | 249篇 |
1997年 | 258篇 |
1996年 | 203篇 |
1995年 | 159篇 |
1994年 | 169篇 |
1993年 | 140篇 |
1992年 | 156篇 |
1991年 | 123篇 |
1990年 | 106篇 |
1989年 | 87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4年 | 4篇 |
1961年 | 2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91.
192.
广西大厂礁灰岩区碳沥青的产状特征及其与多金属成矿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碳沥青在大厂矿田龙头山礁灰岩区分布广泛,其主要产出形式为充填于礁灰岩岩溶孔洞,原生孔隙及方解石裂中,在石一硫化物矿体内及花岗斑岩与礁夺的接触面上也见碳沥青分布。对碳沥青及龙头山地区生、储盖条件的分析表明,生物礁内曾有过油气的运移和储集过程。稳定同位素与流体包裹体成分笔挺不了有机质参与金属成矿的明显迹象。推测泥盆纪海底喷流一沉积成矿时期是油气活动的重要时间之一;油气田最终的的破坏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浆侵 相似文献
193.
华北地台北缘地质构造演化及多金属成矿带的构造控制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华北地台北缘断续分布着一条2000多公里的元古宙多金属矿带。西起狼山群、渣尔泰群、南口群,东至辽北汛河群、辽吉辽河上亚群以至朝鲜境内的摩天岭系均有代表性矿床、矿田和成矿带。矿床皆具层控性,矿化均富集于早一中元古宙地层下部的长英质碎屑岩、沉积一浊积页岩、区域性富磷碳层向白云岩或灰岩的过渡部位。含矿建造厚度大、旋回层次多,含矿性增强。相对深度大、低能的盆地是含矿卤水流集聚的部位。在构造上矿床多处于古裂陷带,特别是古隆起的两侧。多级构造盆地之二、三级盆地较之于陆坡坳陷盆地更利于较大型矿床保存。从而,笔者归结出基本的成矿模型和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94.
内蒙古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中首次发现的自然铁赋存于硅质火山熔结角砾岩中。自然铁呈钢灰色至铁黑色。新鲜断口呈亮银白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4.02。比重7.86。具延展性和强磁性。反光显微镜下呈亮银白色。主波长(um)的反射车(%)──470:64.79;546:77.05;589:79.45;650:82.49。电子探针分析Fe含量为98.27%。其主要粉晶谱线:2.022(110),1.431(200),1.166(211),1.012(220)。等轴晶系,晶胞参数a0=0.28664um。z=2。空间群:-Im3m。据其X射线粉晶数据和化学成分定名为α-自然铁。它可能形成于硫铁矿化的石英角斑岩或富铁的拉斑橄榄玄武岩,因海底火山喷发作用,氧逸度升高,导致铁橄榄石经歧化反应,形成自然铁和石英。其发现有重大地质意义。/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5.
积雪是地表特征的重要参数,其对辐射收支、能量平衡及天气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利用1980-2019年被动微波遥感积雪深度资料对青藏高原积雪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高原划分为东部、南部、西部及中部4个区域,并分区域讨论了多时间尺度积雪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积雪深度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存在差异,高原东部积雪深度累积和消融的速率比西部快,南部积雪深度累积和消融速率比中部快。季节尺度上,冬季积雪高原东部最大,中部最小;春季积雪高原东部消融速率最大,西部积雪消融较慢但积雪深度最大;夏季高原西部仍有积雪存在。年际尺度上,各区域积雪深度在1980-2019年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东部积雪减少不显著;高原东部积雪深度在1980-2019年呈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其余3区均呈现出减少-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不同区域积雪深度对气温、降水的响应不同,高原东部和中部积雪深度与气温相关性较好;各区域积雪深度与降水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6.
据国际联合矿业公司(ICMI)称,该公司在秘鲁Pachapaqui多金属矿地钻探发现了新的铜、锌矿化带,该发现有相当大的潜力,增加了该矿地的资源。
该公司说,表面厚厚的角砾岩体似乎与矿脉相接,沿东西延伸至少200米。此外,该公司正评估400-500米角砾岩简的表面含金潜力和靠近该矿地的两个有名的采矿区的岩体。 相似文献
197.
滇西保山地块是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藏-滇-泰-马中间板块中段,是近年来科学研究和地质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受区域构造演化的影响,保山地块先后历经原、古、中、新特提斯演化,并发生了多期成岩成矿事件,在北部形成了以金厂河铁铜铅锌矿、核桃坪铅锌矿、陡崖铁铜多金属矿、黑牛凹金矿、黄家地金矿等为代表的金厂河铁铜金铅锌多金属矿集区。区内矿床在成矿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单个矿床在垂向上、平面上均呈有规律地分布,其分带标志除了矿床类型外,还表现在有用矿物组合及元素分带。由下往上、由内向外均有Fe→Cu-Fe→Cu-Pb-Zn→Au矿种分带及“矽卡岩型→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的矿床类型分带,成矿元素均从高温到中低温变化。成矿系统的分析表明,区内各代表性矿床中矿石的硫、铅同位素组成和变化范围较为一致性,矿床的形成具有相似的成矿流体,表明不同类型的矿化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中特提斯洋的闭合过程。本文综合区内构造演化、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建立了金厂河矿集区铁铜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以期为该区深边部地质找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8.
新疆乌什县北山1:50000填图试点项目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和西南天山交接部位,海拔较高,地形切割较深,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利用ASTER、SPOT6、GF-2等多源遥感数据,基于典型岩性光谱吸收特征,进行岩性差异信息增强与提取研究,总结出一套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进行岩性单元边界划分的方法。以ASTER数据、ASTER与SPOT6协同数据、ASTER与GF-2协同数据等为基础影像数据,并选择最佳波段组合进行RGB彩色合成,从而增强影像差异,结合已有研究区地质资料,初步圈定不同影像单元边界;继而利用矿物丰度指数、SMACC端元丰度提取等方法识别研究区内主要岩性的分布位置和范围;最后结合野外实际调查数据,依据实际地质背景和影像质量进行筛选,获得最终的岩性单元解译图。研究结果为该区进一步进行地层优化划分及对比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9.
面向数字孪生城市的智能化全息测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智能驾驶等新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正形成两大平行发展、相互作用的体系,数字孪生技术应运而生。随着物联网技术(IOT)的发展,数字孪生的理念被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深刻影响着城市规划、建设与治理。笔者所在单位面向数字孪生城市和自然资源统一监管对测绘地理信息的新需求,在全国开创性地开展了面向数字孪生城市的智能化全息测绘试点工作。本文结合上海市智能化全息测绘试点工作,从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孪生城市对地理信息的新需求、智能化全息测绘关键技术及测绘成果等方面展开了论述,重点介绍了智能化全息测绘的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以及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200.
多值图像的自适应空间索引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一种适于多值图像层次表示的自适应空间索引结构,讨论了该索引结构的构造及检索算法,中所列试验及分析表明,新提出的数据结构提高了多值图像的空间存贮与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