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04篇 |
免费 | 1891篇 |
国内免费 | 22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21篇 |
大气科学 | 934篇 |
地球物理 | 1512篇 |
地质学 | 5920篇 |
海洋学 | 1403篇 |
天文学 | 86篇 |
综合类 | 970篇 |
自然地理 | 8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7篇 |
2023年 | 545篇 |
2022年 | 766篇 |
2021年 | 727篇 |
2020年 | 498篇 |
2019年 | 724篇 |
2018年 | 535篇 |
2017年 | 508篇 |
2016年 | 547篇 |
2015年 | 502篇 |
2014年 | 756篇 |
2013年 | 607篇 |
2012年 | 721篇 |
2011年 | 701篇 |
2010年 | 609篇 |
2009年 | 566篇 |
2008年 | 562篇 |
2007年 | 464篇 |
2006年 | 435篇 |
2005年 | 410篇 |
2004年 | 352篇 |
2003年 | 311篇 |
2002年 | 279篇 |
2001年 | 287篇 |
2000年 | 216篇 |
1999年 | 252篇 |
1998年 | 250篇 |
1997年 | 258篇 |
1996年 | 197篇 |
1995年 | 154篇 |
1994年 | 167篇 |
1993年 | 138篇 |
1992年 | 150篇 |
1991年 | 120篇 |
1990年 | 104篇 |
1989年 | 86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78年 | 6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4篇 |
1961年 | 2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51.
为实现水声传播损失高效准确计算,以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基于南海某深水海域水声调查数据研究改进拖曳声源深海传播损失算法。首先,对信号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深海多途传播结构显著,可分为直达波、第一二次海底反射波,信号幅度逐渐减小,海面反射波与直达波重叠;目标信号中心频率产生多普勒频移,与声源拖曳速度对应较好;"单频"正弦信号并非单一频点上的声信号,为一窄带功率谱,谱峰对应信号中心频率。进而,从信号识别及多途效应处理两方面对算法进行改进:基于功率谱频带分布,设计Butterworth滤波器带通截止频率,从频域上滤除噪声信号;依据环境噪声电压幅值,制定其判定标准,从时域剔除与目标信号同频带噪声信号。算法改进后可较好适应低信噪比环境下多途拖曳声源信号能量计算,快速高精度得到传损失数据。 相似文献
252.
滇西南澜沧群多硅白云母的多型和化学成分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实验及实际观察的结果都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加白云母中绿鳞石的含量显著地增加,可以认为在多期变质作用过程中,尤其是在变质压力不同的多期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硅白云母,其化学成分就会打上不同的烙印。77个多硅白云母化学成分的统计结果表明,澜沧群低级变质岩中的多硅白云母有两种成因。在Na-Mg相关图上,反映了高压和中压变质特征,高压变质的多硅白云母约占70%。这与用多硅白云母b0值鉴别的高压和中压变质是相吻合的。多硅白云母的多型为3T和2M1型,以2M1型为主 相似文献
253.
以产出于大别新店高压变质杂岩带的含角闪石多硅白云母榴辉岩(XD963)为实验源岩,使用YJ-3000t紧装式六面顶压机装置,在2.0GPa,850~1070℃条件下,进行了脱水部分熔融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850~950℃下,多硅白云母通过不一致脱水熔融反应产生了≤12%的过铝质(铝饱和指数ASI>1.2)的高K钙碱性(K2O/Na2O=1.2~1.4)花岗质熔体,与其共存的残留相为石榴子石+绿辉石+石英+多硅白云母+角闪石+Fe-Ti氧化物+蓝晶石±金红石。1000~1070℃时,熔体比例陡然增大(>35%),成分变为准铝质的钙碱性花岗闪长质,残留相组合以石榴子石+绿辉石+普通辉石为主。实验熔体与早白垩世富K埃达克岩的主微量元素对比结果表明:除ASI以及Eu/Eu*值特征外,低温熔体(900~950℃)与富K埃达克岩具有很好的相似性。此外,本次实验源岩在相对低温(900和950℃)条件下形成的熔体具备富K埃达克岩的两个主要特征—高K钙碱性和花岗质。因此可认为形成高K钙碱性的花岗质岩浆不需要过高的压力以及高度富K的源岩。 相似文献
254.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 1 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 DY95 - 8航次在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东、西两小区用多管取样器采集的沉积物样品 ,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组成、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东、西两小区共有 1 6个类群的小型底栖动物 ,其中线虫类占居显著优势 ,在东、西两小区各占总栖息密度的 71 %和 6 4 %,其次为猛水蚤类和蜱螨类。 (2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 3 2 .47ind/1 0 cm2 和 1 8.0 5 ind/1 0 cm2 ,东小区高于西小区。小区各站位间的栖息密度平面分布差异显著。 (3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趋势明显 ,由表层向底层 ,栖息密度逐渐降低。 (4)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与底质沉积物、结核覆盖率和底层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底质较硬、结核覆盖率较高以及底层流较强都不利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栖息。 相似文献
255.
256.
Black carbon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China’s marginal sea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black carbon (BC)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otal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ΣPAH)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China’s marginal seas. BC content ranges from <0.10 to 2.45 mg/g dw (grams dry weight) in the sediments studied, and varied among the different coastal regions. The Bohai Bay sediments had the highest BC contents (average 2.18 mg/g dw), which comprises a significant fraction (27%–41%) of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preserved in the sediments. In ... 相似文献
257.
针对面要素几何匹配算法,提出反映距离、尺寸、方向、形状4种主要几何度量指标的多算子加权匹配方法,建立了质心距离、Hausdorff距离、面积重叠度、对称差、轮廓紧致度和正切空间的量化算子,对量化结果进行加权评分计算总相似度确定面要素匹配值。运用多版本实测数字线划图数据进行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匹配结果可靠,并且通过算子权重和匹配阈值的调节设置可以筛选受关注度量指标的高匹配结果。 相似文献
258.
以地面相机影像、低空无人机影像和地面三维激光点云数据为融合对象,研究空地影像融合、低空影像融合地面三维激光点云和低空影像融合三维白模进行三维建模的方法,并对其三维建模精度和建模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这3种融合方法进行三维建模丰富了三维模型的色彩纹理信息,提高了三维模型的几何结构精度,能满足较大场景的三维实景模型的建模要求,为数字化古建筑(古文物)保护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59.
260.
河北洞子沟银(铜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论述了洞子沟银(铜、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时代及矿床成因,并从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及包体成分、稀土元素等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矿床硫同位素变化范围窄,δ34S=(-0.49~+2.8)×10-3,硫同位素组成以重硫型为主,接近陨石硫同位素组成。δ18OH2O=12.9×10-3,δDH2O=-73×10-3流体包裹体成分反映出成矿热液以岩浆来源为主,并混合了部分大气降水及雨水。提出本矿床是地洼区内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