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80篇 |
免费 | 4175篇 |
国内免费 | 224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21篇 |
大气科学 | 1981篇 |
地球物理 | 2172篇 |
地质学 | 6707篇 |
海洋学 | 1761篇 |
天文学 | 271篇 |
综合类 | 1273篇 |
自然地理 | 18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474篇 |
2023年 | 691篇 |
2022年 | 830篇 |
2021年 | 842篇 |
2020年 | 728篇 |
2019年 | 815篇 |
2018年 | 642篇 |
2017年 | 596篇 |
2016年 | 625篇 |
2015年 | 611篇 |
2014年 | 974篇 |
2013年 | 754篇 |
2012年 | 907篇 |
2011年 | 882篇 |
2010年 | 797篇 |
2009年 | 753篇 |
2008年 | 773篇 |
2007年 | 654篇 |
2006年 | 546篇 |
2005年 | 540篇 |
2004年 | 470篇 |
2003年 | 430篇 |
2002年 | 404篇 |
2001年 | 393篇 |
2000年 | 343篇 |
1999年 | 330篇 |
1998年 | 342篇 |
1997年 | 359篇 |
1996年 | 296篇 |
1995年 | 267篇 |
1994年 | 233篇 |
1993年 | 217篇 |
1992年 | 237篇 |
1991年 | 168篇 |
1990年 | 151篇 |
1989年 | 122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9篇 |
1965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资源最优空间配置的系统经济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不仅研究了包括生产、消费、资源的空间配置和空间位置差异的一般经济均衡条件,而且还以大系统多级递阶控制原理,建立了统一协调的系统经济数学模型。该模型深刻地揭示了生产、消费、资源的空间配置与空间位置差异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是区位论的一种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992.
以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的多准则决策模型、最大熵模型、信息量模型三种常见模型为研究对象,选取河西走廊和张掖市为地理区划(大中)、市域(小)空间尺度研究区,构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完成基于三种模型的两种空间尺度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制图,基于甘肃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数据从模型验证、空间自相关、精度对比和尺度效应等角度对比分析三个模型应用于不同空间尺度的适应性,并给出优选模型。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是河西走廊(地理区划)空间尺度上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的优选模型;多准则决策模型不适用于张掖市(市域)空间尺度评价,且三个模型运行结果均没有河西走廊(地理区划)空间尺度上表现良好;三个模型的尺度效应明显,在地理区划空间尺度上应用较良好,缩小至市域空间尺度上模拟结果误差增大;不同空间尺度上,最大熵模型均优于多准则决策模型和信息量模型,适用于地理区划(大中)、市域(小)空间尺度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993.
以浙江省仙居县为实验区,通过气温空间分布的地形调节统计模型,并使用了10个气象站(哨)的气温资料和不同空间分辨率的DEM(均来源于1:1万的数字化地形图),模拟了不同空间尺度的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比较了它们的误差大小以及随宏观地形(海拔)和微观地形(坡度和坡向)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空间分辨率DEM模拟的平均气温呈现较大的空间分布差异性;随着DEM空间分辨率的减小,误差逐渐增加(最大绝对误差为2.04℃,相对误差为15.10%),且空间差异性降低.而且微观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随着空间分辨率的变化产生显著变化,进而明显影响气温的空间分布,不同坡度之间的年平均气温差最大为9.5℃,最小为1.8℃.不同坡向之间的年平均气温差最大为12.2℃,最小为2.4℃. 相似文献
994.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课本知识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更加明显,高中地理教学已进入多媒体教学时代,地理教师重视多媒体教学资源已经形成共识,尤其是由声音、影像、画面和文字等元素组成的地理视频资源能真切地展现自然风光、人文环境等各类地理现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将"有趣、有用、生活化"的地理视频信息融入地理教学中,使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是鲜活、有趣的,这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符合传播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跨越中国天南海北的地域观,具体描述神州大地的美食文化, 相似文献
995.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旅游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自引入我国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但围绕其理论来源、基本概念、划分阶段和理论价值方面的争议一直持续。为了厘清当前学术界对该理论认识上的一些偏差,笔者梳理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历史脉络及研究背景,结合巴特勒等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其中备受学者争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就争议的问题提出了更为客观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的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6.
997.
现代涂鸦发源于欧美国家,近些年来也在中国的城市街巷空间中大量出现,并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学界相关研究成果,阐明了涂鸦具有建构和改变地方意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运用尺度政治理论分析香港著名涂鸦者“九龙皇帝”曾灶财的个案,探讨了3个时期中香港政府、文化精英和曾灶财本人对其涂鸦性质的不同界定,以及相互之间的博弈过程。分析认为:香港政府在曾灶财去世后对其涂鸦的保护并不意味着对这些涂鸦艺术品性质的承认,而是面对文化精英尺度上推策略的妥协。最后探讨了尺度政治理论在当前中国城市涂鸦问题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8.
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明晰湿地中植被的时空分布,是湿地修复与重建、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以洪河国家级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全极化C-band Radarsat-2和L-band PALSAR数据,根据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目标分解理论,提取了该保护区不同波长的极化分解参数和特征参量,整合为多源极化SAR数据集,利用多尺度迭代分割算法和Random Forest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研究区中植被的遥感识别模型,实现了对研究区中植被的高精度分类,并对比分析了不同频率SAR数据集在植被识别精度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整合PALSAR和Radarsat-2极化数据集,获取的植被遥感分类结果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6.77%,比利用PALSAR极化数据集的分类结果精度提高了15%,但是其与利用Radarsat-2极化数据集的分类结果精度差异不显著;浅水草本沼泽的生产精度达到了90.91%,深水草本沼泽的用户精度为90.63%;C-band PALSAR数据比L-band PALSAR数据更适用于高精度识别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植被。 相似文献
999.
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人口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尺度依赖性,从不同尺度上对人口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可以更确切、真实地揭示人口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灾害评价、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区,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统计相关分析方法,比较市级、县级、1 km三个尺度上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其与环境—经济因子的统计相关性,试图探讨不同尺度下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影响(指示)因素,从不同尺度揭示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从不同尺度对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从宏观到微观不同详细程度的信息。从市级尺度分析,可以得到山东省整体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从县级尺度分析,可以得到山东省各市内部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从1 km尺度分析,可以得到山东省各县内部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②不同尺度上,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不同。市级和县级尺度上,人口分布受环境—经济因子的影响表现出与一些因子显著相关,而受空间集聚的作用较小;1 km尺度上,人口分布与环境—经济因子的相关性较小,而主要受空间集聚的作用,在县内部,人口往往集中分布于某一区域,呈现出典型的集聚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以大厂矿田91、92号矿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厂矿田成矿背景及91、92号矿体的矿石构造、成矿构造类型及成矿构造系列等研究,主要取得成果和认识:(1)大厂矿田91号、92号矿体矿石构造有韵律层纹条带状构造、网脉状构造、节理脉状构造等,矿体成矿构造类型划分为同生沉积型成矿构造、构造型成矿构造和叠加型成矿构造;(2)通过构造解析,将大厂矿田成矿构造划分为沉积型成矿构造系列、挤压型成矿构造系列、挤压-走滑成矿构造系列三类,分别对应早期(海西期)喷流沉积成矿系列、中期(印支期)剪切带型成矿系列、晚期(燕山期)花岗岩型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