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56篇 |
免费 | 3475篇 |
国内免费 | 17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14篇 |
大气科学 | 1872篇 |
地球物理 | 1688篇 |
地质学 | 5379篇 |
海洋学 | 1813篇 |
天文学 | 108篇 |
综合类 | 1061篇 |
自然地理 | 122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424篇 |
2023年 | 615篇 |
2022年 | 769篇 |
2021年 | 786篇 |
2020年 | 683篇 |
2019年 | 769篇 |
2018年 | 584篇 |
2017年 | 522篇 |
2016年 | 552篇 |
2015年 | 548篇 |
2014年 | 783篇 |
2013年 | 662篇 |
2012年 | 751篇 |
2011年 | 727篇 |
2010年 | 648篇 |
2009年 | 610篇 |
2008年 | 631篇 |
2007年 | 535篇 |
2006年 | 460篇 |
2005年 | 456篇 |
2004年 | 382篇 |
2003年 | 331篇 |
2002年 | 298篇 |
2001年 | 321篇 |
2000年 | 231篇 |
1999年 | 248篇 |
1998年 | 256篇 |
1997年 | 257篇 |
1996年 | 225篇 |
1995年 | 184篇 |
1994年 | 169篇 |
1993年 | 139篇 |
1992年 | 165篇 |
1991年 | 121篇 |
1990年 | 109篇 |
1989年 | 90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74年 | 4篇 |
1961年 | 3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辽阳县东南部地区是辽宁省内铅锌区域成矿条件较好地区之一.通过对三家子-青城子铅锌金银成矿远景区的区域成矿条件分析,将辽阳县铅锌多金属矿集区与同处于一个成矿远景区中的青城子铅锌金银矿集区进行全面对比研究,认为区内应有较大的铅锌多金属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2.
沙漠化是土地退化形式之一,它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内蒙古乌审旗为研究区,在多种空间数据基础上,基于等级理论,使用多水平统计模型构建了从局地到区域的模型,揭示不同尺度的影响因素与该地区沙漠化的关系。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表明该地区1977—2007年沙漠化扩展的趋势减缓并逆转;多水平统计模型分析表明,多尺度的驱动因素可以解释该地区近30年的沙漠化变化,特别是政策因素对该地区沙漠化逆转影响较大。本研究可为乌审旗及类似地区沙漠化变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用在一个地震台接收到的同一个震源区内较小地震的振幅谱去除大震的振幅谱,可求得大震震源的频谱在两个拐角频率之间的趋势的斜率.利用 Q 值在0.0001——100Hz 之间几乎是常数的特性,用试错法对大震的振幅谱因衰减造成的高频损耗进行补偿.当补偿后的高频趋势的斜率与频谱比的高频趋势的斜率接近时,便表示所选取的 Q 值是适宜的.用这种方法,我们得到云南剑川地区的 Qp 等于900,Qs 等于400.而北京地区的 Qp 等于800,Qs 等于550. 相似文献
64.
基于MODIS-NDVI、DEM和气象数据,分析柴达木盆地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特征,并与降水、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蒸散量和海拔进行相关、偏相关或叠加分析,探讨FVC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FVC整体自东南向西北内陆呈半环状递减,FVC集中在20%以下,人类活动及径流等打破植被地带性规律;2000—2015年FVC明显改善,广泛分布于盆地中西部地区,2001—2002年年际变化最显著;FVC与降水、相对湿度以正相关为主,与温度关系不显著,与日照时数和蒸散量主要为负相关,降水对FVC贡献最大,温度通过影响蒸散量等间接影响FVC,而土壤蒸发对蒸散量的影响大于植物蒸腾;FVC与等高线空间分布较吻合,FVC在2 800~2 900 m和4 600~4 700 m出现两个峰值,4 700 m以上FVC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65.
66.
海底勘查技术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介绍用于探测海底三维地质特征的海底勘查的最新发展。它主要包括海底地形测绘技术,海底形貌观测技术、海底地层声学探测技术等。 相似文献
67.
68.
福建省多丘陵、山地,植被覆盖度高,若采用直接真彩色合成或整幅波段加权后真彩色合成效果都不佳,尤其是植被区部分,可以利用植被指数对植被区单独进行波段加权处理后再进行真彩色合成,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通过对ALOS和QB数据的试验,分别采用定性和定量比较方法,认为该方法效果最好,并且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9.
长期天气预报中有关预报因子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行之有效的长期天气预报方法都是数理统计方法。本文以江淮流域夏季旱涝的长期预报为例,对有关预报因子的几个问题作了探索。挑选有实际天气学意义、各自独立、单相关系数较高的物理因子作预报因子,更有利于提高预报准确率,预报因子的时间尺度以月、季平均值最为适宜,而以三个旬滑动平均值的效果最佳,建立各种预报量的初选、精选因子库,更适用于计算机技术制作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70.
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多尺度特征与影响因素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0年和2015年京津冀地区四类生态系统服务(净初级生产力、粮食生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进行估算,采用多层次空间统计法、相关分析法和玫瑰图法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进行多尺度分析,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定量揭示土地利用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净初级生产力(NPP)、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高值区集中分布于京津冀北部和西北部山区,低值区分布于东南部平原区,粮食生产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2000—2015年仅粮食生产服务上升,净初级生产力、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服务均下降。(2)粮食生产与水源涵养、粮食生产与土壤保持表现出权衡关系,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表现为协同关系,这3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均呈增强趋势。(3)耕地的粮食生产服务上升,土壤保持服务下降,各地类的净初级生产力均呈下降趋势。(4)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增强主要归因于土地利用因子,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林地和草地增加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