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500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叶片光合作用的准确模拟对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及全球变化对植被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水分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目前研究多采用土壤含水量表示,而非直接起作用的叶片含水量,这限制了光合作用的准确模拟。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2014年6—10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固城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6个水分梯度持续干旱试验数据,结合光合生化机理模型,定量研究最大羧化速率与叶片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其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达0.88;参数不同时,最大羧化速率的绝对值不同,但归一化后的叶片含水量修正函数与参数无关,当叶片含水量为80%左右时,其修正函数值为1,当叶片含水量降至70%左右时,其修正函数值为0。研究从叶片含水量影响方面完善了碳四植物光合生化机理模型,可为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模拟的准确性和玉米干旱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2.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完成的“陆生固氮蓝藻固沙的新方法”(专利号:200510091252.0)和“玉米青贮饲料菌剂”(专利号:200510126593.7)日前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相似文献   
753.
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气候和经济损失风险分区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马树庆  王琪  王春乙  霍治国 《地理研究》2008,27(5):1169-1177
分析了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发生的热量条件、发生频率、风险指数和风险概率,用冷害气候风险评价指标将东北地区划分成高、偏高、中等、较低和低风险5个玉米低温冷害气候风险区域。考虑到冷害气候风险和玉米产量和面积比例等农业生产结构因素,建立了玉米低温冷害的气候—灾损综合风险评估模式,并将东北地区划分成高风险、较高风险、中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5个玉米低温冷害灾损综合风险区域,并指出各区域减缓玉米冷害风险的技术和战略措施。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北部、东部和中部低温冷害灾损风险较大,吉林省西南部和辽宁省大部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75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比研究岩溶区和非岩溶区玉米叶片光合作用与锌含量和碳酸酐酶活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岩溶区施加有机肥的土壤有效锌和玉米叶片锌含量均高于非岩溶区,岩溶区和非岩溶区的玉米叶片的锌含量分别为47. 85mg /kg 和43. 35 mg /kg ;岩溶区玉米叶片的碳酸酐酶活性和光合作用也高于非岩溶区,岩溶区的碳酸酐酶活性平均为5. 622U,非岩溶区的碳酸酐酶活性平均为3. 485U;碳酸酐酶活性随玉米叶片的锌含量增加而提高,而玉米光合作用效率随碳酸酐酶活性增加而提高,反映了土壤锌含量对玉米叶片锌含量、碳酸酐酶活性和光合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755.
针对干旱灌区水资源紧张、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严重的现实,在相同灌溉定额下设计不同的盐分梯度,进行干旱灌区膜下滴灌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根区盐分运移的影响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当膜下滴灌灌水量为0.2776 m3\5m-2时,对土壤电导率在1.575 ds\5m-1以内的盐碱地均可进行玉米生产;膜下滴灌可有效抑制土壤盐分上移,在0—40 cm土层内盐分下移明显,QY1、QY2、QY3三个处理平均比对照含盐量减少7.0%、9.5%和23 %,在40—60 cm内盐分积累最高;膜下滴灌可使0—40 cm土层内形成淡化脱盐区,这有利于玉米根系的发育,54%~91%的玉米根系分布在此范围内;膜下滴灌比大水漫灌节水67%,且技术体系成熟,材料国产化,成本降低,完全可以在干旱灌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6.
1999年玉米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秋粮作物约占全省粮食面积的43% ,而玉米是甘肃秋粮主要粮食作物 ,播种面积将近 80 0万亩 ,约占秋粮的 36 %。 1 999年甘肃省玉米产量大丰收 ,全生育期 1 34~1 5 9d ,≥ 0℃的积温 2 5 99℃~ 31 1 4℃ ,除天水、武威比去年偏少 1 5 1℃、36℃外 ,省内其余地方偏多 4~ 1 5 5℃ ;降水总量除武威等地比去年偏多 2 7.3%外 ,省内大多数地方偏少2 0 %左右 ;日照总时数比常年偏少 4~ 1 2 5h。整个玉米生长发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利多弊少。1 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1 .1 玉米播种至抽雄前后 ,降水适时 ,温度适宜 ,耕作层墒情好 ,个体发育健…  相似文献   
757.
利用1951~1995年气温、降水和台风年鉴等资料, 在划分长江中下游冷、热夏年标准的基础上, 分别统计分析了我国近海台风活动异常和季风雨型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指出, 冷夏年和热夏年我国东部近海台风活动差异显著; 与之相对应的季风雨型同样十分悬殊; 同时赤道太平洋海温SSTA场的配置亦迥然不同.最后给出了遥响应过程图像的物理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758.
山西省位于华北大平原西面、黄土高原东部,大多在海拔1000m以上,旱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省内各地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特征是冬干春旱,夏秋降水年际变化大,干旱是山西的主要气象灾害,常使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是造成贫困地区的重要原因。因而采取防旱抗旱措施,特别是优化系列措施,减轻干旱危害,提高降水利用效率,是发展旱地农业及扶贫的重要途径。 玉米是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的40%。有关分析研究表明,晋中是黄土高原春季大旱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晋中介…  相似文献   
759.
忻州是山西乃至全国商品粮重要生产基地,全市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于农业,而玉米在忻州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玉米是一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很强的农作物,既好种植又好管理,山区、平川、丘陵地区皆可种植,因此成为忻州最主要的农作物。忻州玉米产量之高,在山西历史上曾名列榜首。但由于1999年遭受了自1972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夏季作物几近绝收,秋季作物减产严重。1999年玉米的平均产量只有4950kg/hm2,与1998年相比减产40%,仅次于1972年的减产,属严重欠收年份。  1999年玉米全生育期积温为3305℃,与历年相比高39.4℃,…  相似文献   
760.
北京平原夏垫断裂齐心庄探槽古地震事件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心庄探槽位于 1679年三河 -平谷 8级地震夏垫地表地震破裂带东段。探槽内出露的断错地层、崩积楔、堰塞塘堆积、张裂楔及微细地层层理的揉皱现象 ,显示夏垫断裂全新世以来曾发生 4次强震事件。这 4次强震分别发生在距今 ( 10 85~ 9 71)ka、( 7 39~ 6 68)ka、( 5 4 16~ 2 2 33)ka及 1679年 (即三河 -平谷 8级地震 )。这 4次强震的时间间隔分别为 ( 3 2 4 5± 0 336)ka、( 3 2 11±0 815)ka及 ( 3 553± 0 796)ka ,平均强震间隔为 ( 3 336± 0 396)ka。 4次强震的平均同震垂直位移为 ( 1 4± 0 5)m。在齐心庄实施的探槽工程 ,除邻近断面开挖的探槽外 ,还在探槽南北 4 0 0m范围内开挖了 4个探坑 ,对认识断层下降盘地层的展布形态及确定断面堰塞塘的分布提供了帮助。在这些野外工作基础上 ,对齐心庄探槽研究结果与前人沿夏垫断裂其它地点的探槽及钻孔资料进行了对比 ,在古地震事件认识上大部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