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500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1.
在探讨客观选取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生态区划指标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生态区划,旨在为发展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12.
贵州省夏旱特征及分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刘雪梅  宋国强 《高原气象》1997,16(3):292-299
干旱是贵州省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应用夏旱强度指数和修正的帕尔默指数及降雨量等其它指标,对贵族夏旱的类型、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地区分布、易发生时段和垂直变化等特征作了系统的研究,总结出贵州夏旱的主要特征并进行了夏旱分区。  相似文献   
713.
714.
作者提出玉米在有节奏生长全过程中的“双S”动态模型。第一个“S”过程是从出苗到开花授粉阶段,这一过程主要是根、茎、叶以及花器的建成。第二个“S”过程是从开花授粉到籽粒成熟阶段,这一过程光合产物的积累主要用于籽粒的增重。作者认为:“双S”生长模型揭示了玉米生长的内在规律,有助于玉米栽培管理科学化。  相似文献   
715.
为提高玉米产量及充分利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温、湿、光等自然资源,1996--1998在固始县进行了玉米、平菇、紫木耳套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平菇、紫木耳大田立体种植,可使三者间适宜生态因子互惠形成,单位面积积累生物量大幅增长,较传统种植方式经济效益提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716.
低温、干旱并发对玉米影响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玲  郭建平  高素华 《气象》2006,32(4):116-120
通过人工模拟试验,模拟了低温、干旱及低温干旱并发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定量地评估了低温、干旱及并发对玉米苗期、抽雄期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干旱对玉米的生理过程为负效应,并发加大了负效应的影响。并建立了低温、干旱及并发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评估方程:y=-516·2162+58·72343x1+125·9081x2+114·8233x3;方程中:y为籽粒产量(kg·hm-2),x1为土壤湿度(%),x2为苗期温度(℃),x3为抽雄期温度(℃)。  相似文献   
717.
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环境调控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采用涡度相关法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碳通量观测,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构成及其变化特征,并分析碳交换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夜间净碳交换量(NEE)与0~10 cm地温呈明显的指数关系,两年度(2002年11月~2003年10月和2003年11月~2004年10月)的Q10分别为2.94和2.40.通过模拟计算得到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c).冬小麦、夏玉米GPP的光响应曲线均符合直角双曲线方程.玉米季平均最大光合速率(Amax)与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α)大于麦季.冬小麦α值随LAI增加而增大.作物主要生长季农田NEE的日变化明显白天吸收、夜晚释放CO2.其他月份农田以碳排放为主,NEE的日变化不显著.农田NEE日较差4~5月和8~9月较大,其它月份较小.农田NEE,GPP和Rec呈明显的季节变化.2003年和2004年玉米田最大日平均碳吸收量分别为-10.20和-12.50 gC·m-2·d-1;麦田最大日平均碳吸收量分别为-8.19和-9.50 gC·m-2·d-1.麦田和玉米田的最大碳吸收量分别出现在4~5月和8月中旬,和GPP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冬小麦和夏玉米主要生长季(3~5月和8~9月)的NEE由GPP支配.GPP主要受PAR和LAI影响.温度对GPP的影响在早春较为明显.7月Rec达到全年最大,Rec和GPP对NEE的贡献相当.其余月份NEE以Rec为主,温度成为NEE的主要控制因子.从生长季NEE总量看,两年度的麦季分别为-77.6和-152.2 gC·m-2·a-1,玉米季分别为-120.1和-165.6 gC·m-2·a-1,玉米季均大于麦季.两年度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的年均NEE分别为-197.6和-317.9 gC·m-2·a-1,表明华北平原农田是大气CO2的汇.若考虑收获籽粒的碳,则农田由碳汇变为碳源两年度分别为340.5和107.5 gC·m-2·a-1.受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及施肥、耕作等农田管理措施影响,农田碳交换的年际变化很大.实行免耕和一年一熟制是减少土壤碳排放、增加作物碳吸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18.
1春玉米2005年春玉米生长期间,气象条件对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利大于弊。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①玉米苗期及拔节生长期前后光热充足,玉米生长前期的发育速度较快,大部玉米发育期提前。②农田底墒较好,玉米需水关键期降水较充沛,南疆灌溉用水有保证。③抽雄和开花吐丝期间,大部地区无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对玉米开花吐丝较为有利。灌浆阶段气温适宜,有利于玉米的充分灌浆。④生长期间热量条件较好,播种至成熟≥10℃积温为2723~3793℃·d,大部地区偏多45~477℃·d。不利方面主要表现在:①拔节至抽雄期间,大部玉米区气温明显偏高,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719.
气象条件对玉米不同病害的影响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和有关病原生物相遇后,还需要环境条件允许活力与病原侵染和传播,病害才可能发生或迅速发展,否则病害便不会发生[1]。研究气象条件对病虫害的发生量[2]、发生期[3]、发生程度[4]的影响及损失估计[5],对不同种类的病害进行比较研究。在齐齐哈尔市玉米丝黑穗和大小斑在整个玉米病害中所占比例极大,从1990 ̄2002年13a中有7a玉米的病害只发生了丝黑穗和大小斑(见表1)。选取了玉米的这两个主要病害丝黑穗和大小斑进行研究。通过对齐齐哈尔市的气象条件和这两种病害发生量的分析研究,得出气象条件对不同病害影响的差异,为不…  相似文献   
720.
目前鹤壁市采用的麦收前在麦垄中人工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影响了小麦机械化收割和玉米机械化播种.根据鹤壁市的气候条件,夏玉米的播种期若定麦收后的6月10~15日,玉米优良品种生育期为90天左右,9月中旬就进入成熟收割期.因此,调整夏玉米播种期后,不仅夏玉米能适时腾茬,使冬小麦适时播种,而且当地温度条件也能满足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需求,同时也不影响小麦机械化收割和玉米机械化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